第42頁
吏部尚書周嘉謨、戶部尚書李汝華、禮部尚書韓爌附議楊漣、劉一燝、李應昇、范濟世的意見,五城兵馬司的許顯純、及吳淳夫、田吉、李燮龍、倪文煥、孫雲鶴、楊寰、等十餘人附議曹欽平的意見,朝廷上忠奸之分已經涇渭分明了。
首輔葉向高在魏忠賢后來編的《東林點將錄里》把他列為東林首領,其實他是屬於那種政治上較為成熟的少數官員之一。他一方面要壓制住李進忠等人的勢力,但又要不露聲色;另一方面,他又冒著被嚴厲指責的危險,頂住或緩和了那些激進人物的言行,因為這些言行往往於事無補,甚至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葉向高基本上是做到了局面的平衡,儘管不少事情尚不盡如人意。
葉向高看見雙方鬥了起來,急忙出班奏道:“廠臣雖出公心,但人多誤解,不如暫時讓廠臣致仕,既可遠勢避嫌,又可安中外嫌隙之心!”
李進忠的黨羽、內閣顧秉謙立刻說:“葉向高,你想毀我大明耶?廠公乃我朝的中流砥柱,他若去之,何人可抵東林反撲之勢,何人可為萬歲解憂?倒是葉閣這樣的兩面三刀,善於逢雲際會之人,應該馬上致仕,解我大明之危!”
天啟看看火候已經到了,就一拍龍案喝道:“張鶴鳴,汝知罪否?”
張鶴鳴嚇得撲通一聲就跪在了地上,邊磕頭邊說:“臣不知道身犯何罪?”
天啟帝冷冷地說:“王化貞是汝推薦的嗎?”
張鶴鳴看看李進忠囁嚅地說:“是他自薦,臣見其平遼之策符合萬歲禦敵方略,故爾向吏部舉薦的!王化貞在遼西部署之軍備,臣以為乃上上之選,這次遼東得手,也已證明此事!”
天啟帝冷笑道:“好個上上之選!霍維華,霍愛卿,你說應該削掉熊廷弼的軍權,看來你對遼東形勢頗為關心,你說我們靠什麼抵禦努酋?”
霍維華一愣,馬上出班奏道:“靠王化貞所報平遼方略,我們當能儘早平定遼亂,收復我大好河山!”
“崔呈秀崔愛卿,你說呢?”
兵部侍郎崔呈秀不想今天萬歲親點自己答對,又是聖意不明之時,他的汗立刻下來了:“臣……臣以為……以為……”他現在真的遞不上報單了。今天明顯是萬歲要殺雞儆猴,誰是那要殺的雞,全靠個人運氣了,現在球踢到自己名下,這球怎麼踢回去確實大有文章!他戰戰兢兢地說:“臣以為,大明將士靠的是浩蕩的天恩給予的氣勢,靠的是萬歲的睿智帶來的軍威,靠的是……”
第一卷 秣馬厲兵 第三十八章 朝堂議政(二)
天啟一擺手:“孫承宗孫愛卿,你說靠的是什麼?”
孫承宗跪地道:“啟稟萬歲,臣以為,大明現在缺少強大的騎兵,士兵又缺乏征戰訓練,相反,後金軍隊都是馬上滾大的,經過刀頭舔血,打仗有股狼氣,遠不是我們能比的!此次要不是萬歲早在瀋陽埋伏奇兵,我們救遵化之師亟可能要全軍盡沒,焉有這遵化大捷?大明在沒建立起強大的騎兵之前,只能靠城堅炮利遏止他們進攻的勢頭,靠圍而困之的策略削弱他們的力量,靠一城城推進奪回失去的江山!根本沒力量大舉進兵收回失地!”
次輔沈潅立刻駁斥道:“以你之怪論,大明所失之地不得猴年馬月才得收回?我看王化貞的平遼之策就比你這怪論強百套!”
天啟一揮手:“強與不強,朕自明白!縱觀大明和後金的幾次大戰的失利,和這次的大捷,正如孫愛卿所說,大明軍隊在野外根本擋不住狼氣逼人的後金騎兵,只有靠我們的城堅炮利可以守住要塞。王化貞把十幾萬大軍散布在一百六十多里的漫長的防線上,試問,敵酋集中兵力攻其一點,他守得住哪裡?開原是這麼丟的,瀋陽也是如此丟的,朕靠你們來帶兵使將,我大明不但遼東盡失,北京怕也難保了!朕讓熊廷弼全權督軍,努酋撼不動我遼西大軍,擔心遼瀋安危,才使我們贏得此次大捷!現在興兵,不說沒那銀子,就是軍隊,我們也沒那虎狼之師啊!”
他看看群臣,接著說:“朕收復江山的決心已定,但這要有個過程,要積累可出師的銀子,還要練可拼殺的鐵騎,更要清理好我們周圍的不安因素!這就得有個過程,大家得耐得住,沉住氣才是!近來朕一直在考慮言官制度的利弊。利是創造了一種直言的氣氛,便於監督朝政,弊是可能影響視聽,干擾我們的大政方針!就說平遼方略吧,朕看了許多上疏,危言聳聽者有之,誇誇其談者亦有之,亂出謀略者也有之,但真正言而有物者,卻是少之又少。剛才張鶴鳴、許顯純、崔呈秀都是朝廷的軍事主官,霍維華、楊維垣又是言官,朕安排封疆大吏,自有朕的考慮,不知道你們怎麼想的,竟讓經略靠邊,聽任文官的巡撫去胡亂指揮軍隊?原因是什麼,經略是朕的人,不是你們的人?那你們又是誰的人?你們這五人置喙朝中重臣,無事生非,誇誇其談、拿大明的江山充當兒戲,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天朕本想摘去你們的烏紗帽,送你們回家頤養天年,永不敘用。可朕知道,有這問題的不是你們一個兩個人,朕準備讓你們,還有一大批人,暫時離職,朕保留你們的俸祿,組成一個觀摩團,到遼東前線去,看看我們的將士在怎麼作戰,看看後金的虎狼之師是怎樣的凶頑!到農村去,到街頭鬧市去看看,百姓在怎麼生活,想一想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制訂朝廷的各種方略!我這有一大堆上疏,我就定這麼個原則,凡是言而無用的,都下去看看,在這個過程里,拿出你們有血有肉的意見,朕再決定裁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