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26頁

    太史慈自然不會知道沈鷹比他多了幾千的文化知識了。要不然他還不知道會怎麼想呢?兩軍的距離在漸漸的拉近,沈鷹同樣也縱騎在前,闊別多時的兄弟又要相聚了,這絕對可以說是一件喜事,同樣沈鷹安全的歸來,也是江東所有人的期盼。

    “子義,別來無恙。”還有一箭之地,沈鷹已經激動的喊了起來。太史慈並沒有喝住戰馬,而是直衝上前。在一丈之外,一個跳躍。輕鬆的落到了地上,同樣雙膝並立,當下就要跪了下去。沈鷹同樣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情景,現在不在宮城,不在禮儀之都。現在有的只是兄弟之間的交情。沈鷹不希望見到自己的兄弟跪拜之自己,他仿佛早知道太史慈會這樣做似的,一個閃身,輕飄飄從馬上翻身而下,快一步攔住了太史慈跪倒與地。

    “子義,休得如此。浩天這次實是愧不敢當。”沈鷹雙手緊緊的握住太史慈的胳膊,帶著一絲傷感,一份濃重的情義。太史慈是一個頑固的人,同樣也是一個懂的轉彎的人。“浩天,你對子義如何,子義心中明白。這次是你歸來的日子,同樣我後面的三千士兵都需要你的檢閱。你不接受我的禮,你以後怎麼在他們心中立下無敵的形象,如何去領導部隊作戰呢?”

    一句浩天說明了太史慈的情義,沈鷹也深深的明白了太史慈的苦心。當下氣勢一變,昂然而立,坦然的接受了他的這一禮,後面三千鐵騎,在一聲軍鼓下,轟然落地而立,整齊的跪倒於地。“拜見大將軍王,拜見大將軍王,拜見大將軍王。”三聲大呼,驚天動地,確定了沈鷹在士兵們心中的地位,也說明了他那獨特的領導風格。  

    前面的士兵還沒喊完,後面的五百士兵同樣加入了陣營。幾千人的呼聲,方圓十里為之震動。沈鷹知道這還不夠,說明他在士兵們心中的地位。沈鷹調息了一心中的精氣,放天一聲長嘯,頓時把幾千人的呼聲都仿佛壓了過去。士兵們人人感覺聲音就在耳邊響起似的,人人為之動容。

    沈鷹長嘯過後,轉手拔出了背上的長劍,朝天一指。整個人的氣勢仿佛與天地相連,猶如一個戰神一般。士兵在這種氣勢的影響下,紛紛拔出了武器,不端的吆喝著,揮舞著手中的武器。一下子這片地方的上空就像瀰漫了一股無形的殺氣,士氣達到了頂峰。相信在這個時候,這支部隊足可以戰勝十倍之敵。

    漫天瀰漫的殺氣,讓遠在外圍的龐統徐庶為之動容,心中都驚訝於沈鷹那超強鼓舞力。兩大謀士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對這種幾千人都就能帶來的殺氣,感到的了可怕,同樣也感到了慶幸。相信任何一支部隊都無法在這個時候與之抗衡,兩人對沈鷹的自然是更加的佩服,同樣也更加堅定了跟隨一生的信心。

    士氣的高漲,讓太史慈這個百戰將軍也為之震撼,這支部隊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是經過千錘百鍊的,但太史慈也同樣是第一次看到士兵這樣的氣勢。相信經過今天這樣的一個插曲,這支部隊的作戰力將會更上一層樓,同樣太史慈也明白了黑鷹騎的爆發力了。真因為他們繼承了沈鷹那獨有的風格,黑鷹騎才能有此作戰能力,武器的鋒利固然重要,但一個獨特的領導者,才會是一支部隊的靈魂所在。  

    太史慈一直記的沈鷹說過的一句話,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當可無堅不催,無敵不破。一個簡單而有意義的閱兵,在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秋季結束了。部隊從新正裝上路,但每個人臉上的表情和氣勢,就可以讓人知道他們曾有過不同的經歷了。

    風卷大旗揚,戰馬的馳騁留給身後的是滾滾塵沙。中軍之中,沈鷹隆重的給太史慈介紹了徐庶,龐統等人。同樣也講了這一路的辛苦,讓太史慈在慶幸之餘,又對北方諸侯增加了更大的仇恨。當沈鷹提到龐統在襄陽的際遇時,太史慈二話沒說,道:“請主公按罪處罰,這都是我的疏忽所致,而導致龐先生這樣的大賢遭到委屈。”太史慈並沒有做任何解釋,這也說明了他的真誠,同樣也說明江東大將的風範。龐統現在早就不介意那事了,又豈會落井下石。當下惶恐道:“請大將軍恕太史將軍無罪,這都是我自找的麻煩。”徐庶見沈鷹臉色不善,當下也為太史慈請罪,以示饒恕。沈鷹見眾人都為太史慈開脫,心中雖喜,仍然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饒。罰太史將軍半年俸祿,不知道子義可服。”

    三人這時才明白被沈鷹耍了,不由忍住了心中的笑意。太史慈到還是恭敬的道:“謝主公不罪之恩。”不過剛說完,他就忍不住的笑了起來。四人頓時都大笑起來了,剛才嚴肅的場面蕩然無存。同時這段珍貴的友情也將會深藏在幾人記憶之中。

    一路上四人都親密的聊著,說著各處的風俗,對天下的看法,對部隊和政治的改革。同樣沈鷹心中也暗暗有了想法,不管什麼時候都有貪官和小人在,就算在自己的治理下,依然會有那種害群之馬存在。為了杜絕發生那類事情,沈鷹決定再成立一個監察衙門,要做到見一個殺一個,以殘酷的手段來澄清一下江東的吏治。

    同樣沈鷹心中也有了合適的人選,這個衙門成立也將會在不久之後了,江東大地的新一輪改革已經無法避免了,新的治理手段將會讓江東更快的發展起來,做到強國富民的目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2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