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終於崇禎想通了,立太子只是為了穩定朝局,自己才三十幾歲,不會那麽快就死了,不管立誰當太子,都有轉圜的餘地,既然這樣,不如就順應臣心,立慈煥為太子,好讓皇后他們這支子朝臣給自己賣命,保住這大明江山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天,崇禎下旨,封皇四子慈煥為太子,皇三子慈炯為定王。
周皇后見自己的兒子被立為太子,更加的趾高氣揚,不可一世,覺得自己總算把那麗妃給比了下去,將來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自己就是太后,一生都可尊貴無比,盡享榮華了。那麗妃卻早已沒有了這番心思,當初生了兒子以後,她本動過給兒子爭儲的心思,而且把外援的希望寄托在了趙強的身上,每次聽說趙強在外立功的消息,她都興奮不已,但自從聽說趙強受傷昏迷不醒的消息以後,她的這番心思就漸漸的息瀎了。她眼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那活潑頑皮的模樣活脫就是一個小小多子,心裡越發的思念和記掛趙強,反而對那個整天陰沉愁苦的崇禎生出一絲的厭惡,不願再兜搭邀寵,偶爾崇禎駕臨鍾粹宮,她也是找個藉口將他支到其他嬪妃那裡去。聽到皇上立皇四子為太子的消息以後,麗妃反而覺得慶幸,她已經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當什麽皇帝了,因為從崇禎身上她看到當皇帝不是什麽好差使,她只希望兒子能快快樂樂的成長就行了,她甚至幻想著趙強能夠醒過來,帶著自己和兒子找一個清淨的所在,象普通百姓那樣過上自由自在的小日子,她知道這終究是夢而已,夜深人靜,思及趙強,每每涕淚沾巾。
皇太極一直在關注著明朝國內的局勢發展,他沒有想到明廷會敗的這樣快,照這樣下去,用不了二年明朝就會亡在李自成手上,一旦李自成坐穩了江山,大清再想逐鹿中原就難了。趙強他們創立太平教,發展自己的勢力,這一切的舉動也沒有逃過皇太極的眼睛,這更加讓他感到不安,通過長時間對趙強的跟蹤調查,他認為趙強很可能會成為大清統一中原的主要障礙,不能讓他有充裕的時間去發展自己的勢力。他決定立即發起對關外明軍的進攻,為進軍中原掃清障礙。
這一天皇太極召開御前會議,商討對清軍的作戰事宜。
他坐在御座上沖眾人說道:“各位,如今明朝國內大亂之象已現,李自成的勢力發展很快,我們進軍中原的時機已經到了。明廷境內的主要勢力有這麽幾個,一是明廷殘餘的軍事力量,主要是錦州的洪承疇、山海關的吳三桂、陝西的孫傳庭、還有江南守軍左良玉等部,明廷的軍隊兵力分散,士氣低落,將帥無能,打垮他們不難;另一股勢力是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他們的勢力膨脹的很快,而且他們提出的主張深得民心,軍隊士氣高,戰鬥力強,這是我們一統中原最主要的敵人;還有一股力量是趙強創立的太平教,他們雖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什麽氣候,但他們發展的勢頭很猛,而且趙強這個人詭計多端,才能出眾,時日久了,一旦坐大,也很難對付。對這幾股勢力,我們要採取不同的做法,各個擊破,同時要利用和製造他們之間的矛盾,為我們掃平中原減少阻力。各位也都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多鐸率先說道:“我看可以先掃平遼西錦州的洪承疇部,這里的明軍分散,兵力薄弱,我們只要突然發起攻擊,剿瀎這股明軍不在話下,微臣請旨率兵收復遼西。”多鐸當初是奉皇太極之命故意打敗仗退出遼西,一心想找回面子,所以主動請旨出征。
皇太極點頭微笑,並不說話。
多爾袞說道:“遼西官軍雖處劣勢,但洪承疇老奸巨滑,久經沙場,也不可過於輕敵。另外明軍吳三桂部幾萬精銳駐紮在山海關,隨時可以馳援錦州,也不可不防。所以我軍必須派有力一部繞道進逼山海關,威脅京師,讓吳三桂輕易不敢援錦,則遼西之役我軍可操勝券。”
皇太極點頭笑道:“這話說到點子上了,洪承疇老邁,不願力戰,肯定放棄遼西,固守錦州,到時必然要求朝廷救援或者要求退守山海關。而吳三桂此人首鼠兩端,有擁兵自重之心,必然不願意救援洪承疇。所以我們進逼山海關威脅京師,就給了吳三桂按兵不動的理由。另外,我們上次放棄遼西,潰不成軍,崇禎一定認為清軍不堪一擊,我們要派人到京師散布謠言,就說洪承疇有降清之意,是故意把遼西送給我們,讓崇禎猜忌洪承疇,斷了他的歸路。洪承疇雖然老邁,但是他對付李自成的農民軍很有一套,我們如果能逼迫他歸降,那是再好不過的了。另外,吳三桂這個人我們也要以武力威逼,用高官厚祿利誘,爭取讓他不與我們為敵。”
范文程說道:“漢人的排外心理很重,一旦投降外族,就被罵為漢奸,名聲不好。所以我建議,我們要選擇好進軍中原的時機,另外我們最好找到一個讓漢人能接受的進軍的理由,這樣就可以爭取更多的漢人與我們合作。”
皇太極道:“范先生所言極是,我看李自成用不了多久就會徹底顛覆大明的江山,屆時我們以幫助大明剿瀎亂匪的名義進軍中原,這樣就可以得到明廷殘存勢力的擁戴,也給這些人一個投降我們的藉口,老百姓接受起來也好一些。”
他的意見眾人均表示同意。
皇太極接著說道:“這太平教該如何對付呢?據我們的內線報告,太平教的目的就是對抗我們滿清,是將我們當作死敵。這太平教頗為可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