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頁
朱允炆聽得渾身冷汗潸潸,他面色蒼白,情不自禁的一個激靈,蕭凡的一番話仿佛將他那天真的削藩策略徹底打擊得體無完膚,這一刻他才發現,原來自以為完美的削藩之策,實則漏洞連連,甚至連基本的方向都是大錯特錯。
若真聽信了黃子澄的話,依言而行,蕭凡所說的後果很有可能會變成真實……
蕭凡看著朱允炆時青時白,不斷變幻的稚臉,嘆息道:“陛下,你已是大明皇帝,高高在上,統治眾生,對天下人來說,你就是神明,你的一個想法,一個舉動,一道聖旨,它可以興國,也可以亡國,說話行事當須小心謹慎才是啊!怎可如此輕率的人云亦云?黃子澄是你的老師,他說的話就一定正確嗎?削了那麼多小藩,天下必然已鬧得沸沸揚揚,連路邊的叫花子都知道朝廷要幹什麼了,他明明已將‘削藩’二字掛在了臉上,居然還掩耳盜鈴的安撫大藩,以為別人什麼都不知道,你覺得你的皇叔都蠢到這般地步了?書生辦事,真是不知所謂!”
朱允炆渾身打了個冷戰,忽然抬起頭,目光充滿了求助:“蕭侍讀,那你說,我該怎麼辦?”
“削藩是一定要削的!但不能如黃子澄所說的那樣做,他那簡直是胡鬧!拿國家大事開玩笑!”蕭凡語氣堅定的道。
“蕭侍讀有何看法?”
“我與黃子澄的看法恰恰相反。朝廷首先要調集優勢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實力強大的大藩拿下!大藩拿下了,剩下的那些小藩實力弱小,必然愈發惶恐不安,朝廷占盡了名分大義,還有大勝之兵威,小藩誰還敢輕捋其鋒芒?燕王和寧王一除,我敢保證,余者會自動自覺的向朝廷上表,自己請求削去王爵,回京終老,就算那些小藩敢反抗,可他們的實力太弱,終不是朝廷王師的對手,朝廷一戰便可定乾坤!”
蕭凡看著朱允炆,堅定地道:“所以,若欲削藩,必先削燕寧二王,二王若削,削藩可以說是成功了一大半了。如此削藩,方可保大明社稷不動搖,皇權正統於建文一脈代代相傳!”
朱允炆聞言沉默半晌,他的眉頭皺得緊緊的,仿佛在思考蕭凡這番話的可行性,稚嫩的俊臉此刻一片成熟凝重的色彩,這個時候的朱允炆,看起來才像是一個真正手握至權,決定天下興衰的皇帝。
良久,朱允炆抬起頭直視蕭凡,目光沉靜,甚至隱隱泛出幾分睿智的光芒,不喜不怒,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
蕭凡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欣喜,這才是他希望看到的朱允炆,這才是大明第二代君王該有的樣子,若欲創一個堪比唐宋的建文盛世,皇帝應該有超凡的冷靜和智慧,還應該有一個懂得明辨是非,善於選擇正確意見的頭腦。
“蕭侍讀,你說的話,比黃先生的有道理……關於削藩一事,你可有具體條程?”朱允炆語氣平淡,顯然蕭凡的意見他是認真思考過後才謹慎認同的。
蕭凡一喜,急忙道:“具體的措施是,首先,朝廷兵馬不必調動,更不可動小藩,首先要解決的,便是朝廷軍中的軍事人才問題,只有培養出一大批軍事素質優秀,對大明皇室忠心的中下級軍官,將他們分散投入到朝廷各千戶所,才能保證朝廷軍隊的戰鬥力,以及對我大明的徹底效忠,征戰之時如臂指使,如此方可戰無不勝,不論解決任何事情,提升自身的實力都是最重要的。”
朱允炆若有所思道:“這就是你曾跟我說過的改革軍制吧?興軍備,開武舉,辦軍校,這是你的初衷嗎?”
“是的,陛下,這是強國之根本。朝廷強,藩王則弱,北元則弱,藩外萬邦皆弱,此消彼長,方可令我大明威震天下,號令宇內。”
朱允炆想了想,苦笑道:“想法是好,可這是抑文而興武,黃先生他們必然……”
話沒說完,朱允炆便搖了搖頭,道:“這條先放著吧,我會記在心裡,擇機而行便是。你繼續說……”
蕭凡也嘆了口氣,受人掣肘的滋味,實在很不好受。
“其次便是針對藩王了,我認為,削藩不可妄動,要麼不聲張,靜無聲息,朝廷可以各種方式對藩王進行賞賜籠絡,並暗示各藩王朝廷國策不變,諸王各守藩鎮,朝廷絕不干涉半分,以慢諸王之心,一旦朝廷做好了準備,天時地利人和皆備,那時派一得力大將率大軍以最快的速度撲向北平府,以雷霆萬鈞之勢直入燕王府,擒賊擒王,燕王入朝廷之手,北平削藩可以算成功了。”
朱允炆嘴唇嚅動了一下,忍不住道:“蕭侍讀,你別忘了,燕王還有三個兒子,拿住了燕王,他那三個兒子能眼睜睜看著他們的父親被拿入京師嗎?”
蕭凡奇道:“先帝駕崩之前,燕王不是已經派了他的三個兒子進京,現在已快到京師了嗎?”
“對呀。”
“那不就得了,他那三個兒子進了京,還由得他們嗎?”
朱允炆張大了嘴:“……”
沉默了一下,蕭凡也睜大了眼睛驚道:“你該不會還想著放他們回去吧?”
朱允炆嘴巴立馬閉上,神色卻有些尷尬,合著他還真有這種想法。
蕭凡瞪大了眼睛,目光充滿了乞求:“陛下,告訴我……你不會這麼蠢的,對不對?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