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68頁

    上次戰役西路軍的猴子占.了明軍不明敵情,渡江立足未穩的便宜。這次卻是在同一個地方被明軍下了一個套。

    這次羽柴秀吉又得到消息,一萬.多明國軍隊還在原先的渡口過江。羽柴秀吉連忙集結散落在各地的部隊,只湊了兩萬多人就迫不及待的去打擊渡江明軍了。羽柴秀吉暗自分析,上次是趁敵人立足未穩,結陣未果突襲成功,這次明軍應該吸收了教訓了。上岸後會馬上結陣的,這次不如來個古書中說的半渡而擊。一萬多人背水一戰,自己還真未必吃得下去。只是這次突襲明軍的戰役剛開始,西面數萬明軍突然掩殺過來,羽柴秀吉備隊陣腳大亂,兩萬多人只抵抗了一會,在明軍後方的大炮響起時,兩萬多部隊瞬間潰散,日本人沒見過這玩意的,而且明軍大炮使用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開花彈大炮,不是後世滿清那種一個鐵球砸死一個的退化過的土炮。占領平安道,黃海道大部分的地方的羽柴秀吉此時已經無力回天,帶著殘兵敗將去投東面咸鏡道,江原道的柴田勝家。雖然猴子和柴田平時有點分歧,不過總比投明軍要強,自己一家老小還在日本。

    羽柴秀吉吃了敗仗,自然有人.去落井下石。不過一時間島上倭寇人心浮動,這大炮落地開花,山搖地動,大家都是血肉之軀誰也擋不住這個,這可怎辦。平安道的前田慶次想起當年老主公說的,‘平壤不可守,漢城不可失。’此時回味,大有道理,既然鴨綠江和羽柴秀吉的兩萬多人都擋不住明軍,自己門口這大同江和兩千多人怎麼看也不是明軍的對手。當即帶了財物和抓到的朝鮮大臣退到京畿道的開城一線。  

    開城在三八線附近,五十年代的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役就在這附近。不過前田慶次可不是指著上甘嶺五聖山能擋住明軍進軍的腳步,而是這裡離漢城更近一些,中路軍總大將池田恆興還是可以依靠的。

    這次渡江戰役張居正戰爭生涯中的一個亮點,出.將入相可能是很多讀書人一輩子最大的夢想。黃粱美夢上的書生不也做得這個夢嗎。大部隊先從大連登船,在鴨綠江附近潛伏先來,等待倭寇主力,然後派副總兵祖承訓帶領一支做誘餌的部隊繼續從上次渡江的地方繼續渡江,果不其然,倭寇上了當。這一役上報朝廷的數字是殲滅倭寇十萬,俘虜萬餘。當然了把死去的人救活然後再殺掉反覆二十次,以及把俘虜一個當五個用確實有這種效果。

    張居正親手削了幾個長得歪瓜裂棗的倭寇腦.袋和送到京城幾百倭寇俘虜上湊朝廷,被挑選出來送往京城的俘虜基本上都是帶著極深的倭寇色彩的那種——五短身材羅圈腿長得大白天出來能夠嚇死貞子小姐的那種。張居正對這個倭寇統領的評價是,‘這個白痴,沒聽說過人生不能兩次落進同一條河流的道理嗎?

    張居正等大軍.輜重全部渡江之後,二十萬大軍並分兩路,戚繼光帶領東路軍解決咸鏡道,江原道盤踞的倭寇,李成梁帶領西路軍收復平安道黃海道以及朝鮮首都平壤。兩路大軍在大炮這種具有壓倒性威力的武器幫助下一路攻城略地。最後,柴田勝家和猴子退守到金剛山一線。池田恆興申斥了首先後退的前田慶次一番,後聽前方的殘兵敗將回來解說過大炮的威力後,池田恆興命開城的部隊全速後退到漢城,集結兵力準備於與明軍決戰。  

    現在兩方都要求速戰速決來解決朝鮮問題。歸根結底原因只有一個,糧草。朝鮮全境經過去年的戰火之後,糧食產量大幅降低,各地收上的糧食遠不夠十萬大軍使用。如果再失去北方四道,那更不夠用了。自從明國參戰以來,明國水師配合朝鮮水師封鎖海上補給線。日本現在輸送過來的糧食能有一半不去海底餵魚就要謝謝菩薩保佑了。所以大後方的援助也不可能長時間指望。

    明國現在的情形也差不多,收復了朝鮮北四道之後糧草也沒有弄到多少,朝鮮北四道原本就不是朝鮮主要的產糧區,而撤退的那些倭寇能帶走的都帶走了,帶不走的也燒掉了。戰略物資是一分一毫也不能留給敵人的。張居正算了算,現在大軍的糧草還夠三月用。等秋收後北四道的糧食收上來,也能緩解兩個月的問題。不過這已經是到了極限了。也就是說,明軍半年內不能打退倭寇,就要撤軍。實際情況是,如果半年內真的不能解決問題,那二十萬大軍大部分都要餓死。但是留給明軍的時間遠沒有半年這麼長,考慮到各種因素,四個月內一定要把倭寇請下海然後班師回朝。

    既然大家都耗不下去,那就只能開打。朝鮮第一次大規模的會戰就此拉開序幕——史稱中日朝鮮戰役。可是在朝鮮領土上作戰的雙方卻是明國人和日本人。就像日俄戰爭既不是在日本打,也不是在俄國打一樣。這個世界本來就很瘋狂。  

    雙方兵力對比,日軍方面,中路軍池田恆興手下日朝部隊四萬餘人。東路軍的柴田勝家加上西路軍羽柴秀吉的殘部五萬餘人。合計九萬餘人。(附註,釜山港那幾千殘部現在守備慶尚道這次沒有參戰,日本陸軍在朝鮮共計十萬人左右)

    明國方面,戚繼光帶領東路軍共計八萬人,其中四千人是戚繼光一首訓練出來的戚家軍。全部裝備火銃大炮。這裡名朝軍隊使用的大炮是仿製的紅衣大炮和弗朗機大炮,全部使用開花彈。

    大帥張居正總兵李成梁帶領的西路軍官兵共計十萬人,其中李成梁的私兵李家軍也是大部分配備了火銃大炮。明軍共計十八萬部隊。(過江的二十萬大軍中剩下兩萬人在後方各地鎮守,也沒有參戰)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6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