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97頁

    明朝隆慶皇帝基本上不理會朝政的,朱載垕做太子的時候就是有名的窩囊廢太子,當了皇上也沒見有什麼政見發布過,要不是隆慶這個年號大家還在用,老百姓都不知道現在皇帝是誰。其實皇帝不做事的時候,反而比較好。除了開國皇帝之外,歷史上朝代上的中興之舉都是由不作為的皇帝和大權在握的大臣聯手促成的。歷史上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倒是個勤奮的主,殺了一片做事很好的大臣,逼反了一片做事還以的大臣,留下了一片從不做正事的大臣,最終吊死煤山把國家也亡了。

    張居正這時候通過征伐朝鮮平定倭寇一役的功勞和聲望已經牢牢掌握住了朝政大權,也聯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大臣就等時候一到,進行君主立憲。

    現在的隆慶皇帝被道士進獻的丹藥掏空了身體,要說這這道士煉製的丹藥也是好東西,服用之後身體的某部分就像鐵一樣的堅硬,不御上十幾個妃子肯定會大傷身體,可是御上十幾個妃子也是大傷身體,從隆慶皇帝六年上朝兩次我們就知道這仙丹有多霸道可。更何況這位隆慶皇帝朱載垕還把這*藥一樣的仙丹當飯吃,這就出來問題了,就算把毒性不是很大的偉哥當飯吃也是會出人命的。事實上當朝宰輔張居正也在掐指算著隆慶皇帝什麼時候駕鶴西遊。這些日子張居正不斷我和通信進行探討君主立憲的新制度,這一套制度雖然還算完善,不過比起現有的那一套總是強多了。  

    1572年春天,被丹藥掏空身子的隆慶皇帝朱載垕在乾清宮病逝,留下了年僅十歲的萬曆皇帝和三個顧命大臣——張居正,高拱,高儀。三個顧命大臣這邊剛剛辦完老皇帝的喪事和小皇帝萬曆的登基儀式,轉身就抓了戶部尚書李偉,抄家殺頭。至於罪名,那肯定是罄竹難書了,其實對宰輔張居正大人來說裡面只要有用枯葉敗絮來填充遼東大軍過冬的棉衣一條就夠了。這招險些把幾十萬大軍活活凍死。

    至於這李偉可不是一般人物,而是當今新登記的萬曆皇帝的姥爺,李太后的父親。只是這皇帝的姥爺做了沒兩天,就被拉到菜市口一刀斬了。一時間京城震動,張居正是個不怕事的主,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做了那就要做到底。斬了戶部尚書之後張居正在朝堂之上聯合另外兩個顧命大臣和一批朝臣發動了一系列的政治變革,在朝廷上下,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不過張居正也不在乎了,那個誰不是說了嗎,變法就沒有不流血的。

    由於皇帝年齡太小,住在皇宮過於寂寞,張居正等朝臣給在京城的駙馬公主們下旨,請這些人搬進皇宮去陪皇上。雖然這有違祖制,不過既然是聖旨,大家還是要聽的,天大地大聖旨最大。這些駙馬多沒有什麼實權,老老實實的就住進去了。張居正的最終目的是各地的藩王和世子。果然趁著各地藩王世子們給新皇帝萬曆登基來祝賀的時候,一一被張居正軟禁在皇宮中。其實這皇宮對各代皇帝來說,就是一個大監獄。小萬曆皇帝看到這麼多親戚來陪他,還是很高興的,只是這些親戚們就高興不起來了,雖說是免費住皇宮,還能天天見到萬歲爺,但哪裡有在家裡做土皇帝好,天天磕頭請安的日子真不是人過的。  

    知道北京城開始扣押藩王和世子之後,地方上也有不服氣的,只是這些朱某某們帶著兵馬還沒到京城進行清君側,已經被朝廷派出的大軍一陣火槍火炮突突掉了,這段時間可以說是朱家最黑暗的一段歲月,全國各地無數朱某某的因為起兵勤王被打成馬蜂窩。而那些留在宮中的朱某某也沒什麼好果子吃,張居正清點隆慶皇帝遺物的時候發現不少當年隆慶皇帝服用的仙丹和煉製的配方,張居正心思一動,乾脆讓這些朱某某們都用著點好了,隨後御膳房的飯菜內都參雜了這些仙丹,只是一份菜裡面的仙丹分量不算大,當然胃口大的一頓飯還是會吃掉很多份仙丹的。這些仙丹的好處就是絕不致命,只是不找幾十個女人及時敗火就會大傷元氣,當然找了幾十個女人也會大傷元氣。不過第一批死傷的不是這些藩王世子,而是宮中成批的太監先行倒斃。這正常男人服了仙丹找幾個女人瀉火也就沒事了,但是這太監情慾之火遠比正常人更重些,可是偏偏又無法發泄,本來這些太監都是靠轉移目標來進行瀉火的,例如收藏一些孔方兄或者黃白之物等。但是偏偏御膳房每天又將這龍虎之藥摻雜在飯菜中,而宮中全是吃了藥正在瀉火的聲音和等待瀉火的美女,讓這些閹人們的體內的邪火燒得更旺,最後全身血流不止而亡。

    裁撤閹人這也是張居正的手段之一,啟用閹人從秦朝開始就證明是錯的,不過後來這些皇帝似乎都沒有一點覺悟,一批批把閹人召進宮來。聖人都說了,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可就是這些閹人既然連父母給的身體都能殘害,那還有什麼做不到的。明朝分駐各驛站的錦衣衛和宮中的廠衛本來是互相監督的,當然也有一方過於受寵傾軋另一方的時候,現在張居正是錦衣衛的指揮使,又是朝中宰輔,顧命大臣,大權在握,對這廠衛閹人一黨的打擊自然就不遺餘力。宮中太監死的七七八八之後,張居正就頒布聖旨,本朝以後再不用閹人。

    明朝的閹人基本屬於電視上安德海那種,到了地方上無惡不作。此舉一出,老百姓倒是安心了。以後再也不用提心弔膽的過日子了。二百多年來這些太監假借聖上的名義不知道逼死多少人,搜颳了多少錢財。像白居易寫的《賣炭翁》上面的太監用半匹紅紗和一丈白綾換一車炭已經是太監中了不起的好人了。換成明朝太監去做,不但碳要了一文錢不給,要是敢說半個‘不’字,那索性就連命也要了。不就是補刀嗎,這太容易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9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