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不過為了滿足某些愛追根問底的傢伙們的好奇,還是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戰爭的起因,或許這樣能夠幫助人們理解,為什麼戰爭總是在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時候突然爆發。至少,林雲目前是不願意看到的。他正致力於國家的內部建設,沒有準備,也沒有計劃好這次戰爭,甚至在他的國防軍司令部的總參謀部里,關於韓戰的構想僅僅是一頁紙的概述而已。
這當然不能做為整個戰爭的指導性文件。在林雲看來,這甚至不是份合格的概述,沒有目標,沒有戰略方向。沒有戰略重點,唯一地,不斷提及的,是語氣模糊的陳述——相比之下,林雲寧可重新召集總司令部里的參謀們開一次軍事會議。
還是回到戰爭的起因上來。
早在共和成立之前,郭松齡和蔣百里還在東北與沙俄軍隊交戰的時候。數支小部隊就通過不同地方式滲透到朝鮮境內——名義上獨立的朝鮮正在日本人的鐵蹄下心驚膽戰的過著被奴役的悲慘生活,所以當這些小部隊四處尋找起義者的時候,那些正因為沒有武器和沒有軍事經驗而苦惱的反抗者們很快的被他們聚集起來。一支名為“朝鮮復國軍”地部隊就這麼成立並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起初,日軍並沒有注意到這支部隊,並理所當然的將它等同於一般的反抗武裝,然而經過訓練並有效組織起來的這支部隊,很快就讓日軍吃到了苦頭,同時。也讓他們察覺出這支部隊和中國軍隊之間那種千絲萬僂的關係。對這一點,中方毫不掩飾,甚至不斷加大了對這支軍隊的援助,不管是軍事物資還是人員訓練,乃至提供位於中國境內的後方訓練、補給營地。這讓日本人咬牙切齒,卻又非常無奈——出於對林雲的恐懼,他們一度克制了自己打過鴨綠江的野心。然而隨著這支軍隊的不斷壯大,日軍開始小心翼翼地做出種種試探。當外蒙獨立事件爆發的時候,他們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大膽的向位於中國境內的一些朝鮮復國軍營地發動攻擊。
林雲出於戰略上的考慮。並沒有立刻做出反應,被日軍重兵圍剿的“朝鮮復國軍”總司令朴正烈曾托信使給林雲發過這樣一封信箋:“就當前地嚴峻形勢而言,我必須懇求您能幫助我們度過這一難關。”
也許是林雲的沉默和忍讓助長了日軍的狂妄,也許是日軍駐朝鮮總司令官上村雄國忘記了日軍在中國所遭遇的慘痛失敗,他下令“全力出擊,務必殲滅朝鮮復國軍。哪怕他們逃到天涯海角。”
朴正烈和他的殘餘部隊沒有逃到天涯海角,而是被允許進入了中國境內,在靠近長白山一側的一個較大的訓練營中駐紮了下來。
於是戰爭不可避免的燃燒到中國地境內,這一次,林雲沒有選擇退讓——外蒙古的獨立事件已告解決,他必須打這場戰爭,即使是在這樣的條件之下。
現在,整個國家的軍隊都被置於林雲地國防軍總司令部之下。無論是陸軍、海軍還是新成立的海軍陸戰隊,這架戰爭機器,還遠沒有達到林雲所設想的要求,整個陸軍現役為三十萬人。而海軍更加可憐,僅僅編成了兩個艦隊,隸屬於北方艦隊司令部的第一艦隊和南方艦隊司令部的第二艦隊,各有戰列艦兩艘,裝甲巡洋艦四艘,驅逐艦及近海護衛艦十餘艘。實力方面,以新編入戰鬥序列的“共和號”為主力的第一艦隊略強一些。至於海軍陸戰隊,目前還沒有達到一個旅的編制,這讓林雲一度有些遺憾,也許不該執行那麼嚴格的篩選標準。
不過戰爭已經開始,林雲首先要做的,是確定這場戰爭的戰略目標——是藉此將日本的勢力從朝鮮半島上驅逐出去,還是打一場以殲滅現有日軍主力為目的,迫使其談判的局部戰爭?參謀部的大多數軍官們贊成後者,因為目前海軍的實力還遠不
本海軍相抗衡,不論從噸位上,訓練水平上,還是從火炮優勢上,都遠遠處於下風。這不是一兩艘戰列艦所能改變的力量格局。
這一現狀,可以從第一艦隊的戰艦編制上體現出來,雖說到了八月份,就會再有四艘裝甲巡洋艦加入到北方艦隊司令部的編制名單中來,可是要想形成戰鬥力,還需要大量的訓練和長時間的配合協同,這一點,任何通曉海軍規則的人都能對你滔滔不絕的講上一大堆。
林雲並沒有反駁他們的意見——關於海軍部分,他表示理解並支持參謀們的想法,但是他提出的戰略方案,同樣讓參謀部的軍官們大吃一驚。
在這份名為《朝鮮陸戰總綱》中,林雲開篇即提出,目前的階段,是共和國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時期,全國的主要資源,包括人力及物力都要投入到發展建設中來。但是,發展和建設,需要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打這場戰爭的根本原因。
在這份綱要中,林雲提出,擬由中央軍第一軍第二師、第四師及兩個原由南方革命軍重組後的師組成第一批赴朝作戰的主力。
“這怕是校長又要拿朝鮮戰場做訓練場了。”這是蔣百里看到這份綱要的時候,頭一個反應。而郭松齡卻有他自己的看法,“你注意到沒有,大帥這是要把中央軍往幾個要害城市裡派了。”
“你是說調派中央軍加強沿海各省防務的事?”被他這麼一說,蔣百里也頓時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