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43頁

    此時逢紀忍不住說道:“若是如此,待主公基業穩固時,劉備豈不是也已穩坐冀州?”

    “元圖此言差矣!”田豐搖了搖頭:“劉備如今雖得冀州,然北有公孫瓚,南有曹孟德,東面乃是大海,西面則是我家主公;如此看來,實已成四面圍困之局。然我主雖被迫至并州之地重整根基,卻可趁勢出兵河內,繼而得到司隸之地;如此看來,豈不是因禍得福?!”

    “好!”袁紹發現比起比起郭圖,逢紀,許攸那三個‘無用的廢物’,田豐真的是要好上一百倍不止。不過想想就這樣放過了劉備,袁紹心中倒是不免有些怨恨。

    也不知是不是突然來了靈感的關係,就在袁紹準備宣布撤兵之時,逢紀卻又忽然說道:“主公,其實縱使我等退兵,那劉備也不見得會好過!”

    “元圖這話是何意?”見逢紀忽然這麼說到,袁紹和田豐等人都不禁大感困惑。

    “主公不是一直不喜‘某人之軍’嘛。”逢紀此時的臉色倒是有些陰險:“既是如此,何不讓他率本部兵馬攻打鄴城?若是能僥倖成功,那主公自然可立即重奪冀州;若是不成,以那人之力,想必也能讓劉備受創。如此一來,豈不是兩全其美?”  

    聽到逢紀口中的‘某人’,顏良和張郃等將的臉上便頓時閃過一絲不自然的神色。作為袁紹軍中有數的大將,雖然他們對自身武藝都十分自信,但真要和逢紀口中所說的‘某人’比起來,那還是有不小的差距。要不是袁紹不喜此人的行事作風的話,恐怕便一定會讓‘他’成為軍中上將。

    “好一個一石二鳥之計!”雖然不喜逢紀的行事作風,但田豐向來都是那種公私分明的人。而眼見田豐都開口贊道,袁紹當下也就一邊安排退兵的各項事宜,一邊派人去傳令讓‘某人’出兵鄴城……

    ——

    在甄家的幫助之下,劉備可以說是以最小的代價便奪取了魏郡。不過為了防止袁紹的反撲,而且自身兵力也確實不夠,因此劉備並沒有急於派人去把冀州境內的其他城池都一一收取。而甄家也果然不負劉備的厚望,在其進入鄴城的第二天便已送來大筆的錢糧,讓劉備一下子便有了再度增兵的資本。

    而在沮授等人的提議下,劉備也打消了繼續攻取壺關甚至并州的想法。畢竟現在是群雄並起的時代,而非他和袁紹兩家之爭;若是當真一味和袁紹拼死到底,恐怕到頭來反而容易被他人所趁。因此在奪得魏郡之後,劉備便做了要暫時休養生息的決定。  

    而隨著地盤的增加,劉備帳下也開始出現了缺人的情況。這武將方面還好,文官方面就只有簡雍,崔琰,審配三人;而沮授因為要經常為劉備出謀劃策的原因,因此倒是無法兼顧各地的政事。幸好像張遼張飛都大致懂得一些行政之道,否則就真會把劉備給活活‘累死’。

    不過無論是劉備還是其他人都沒能料想到的是,原本以為會有一段和平時期的冀州,卻在短短几天內便因為敵軍的入侵而被打破。而這一次的來人,更是一位連曹性都沒有預料到‘會是他’的人物。

    鄴城外

    整齊的甲冑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槍眼,雖然人數看上去也就兩三千兵馬的樣子,但其表現出來的氣勢,卻足以勝過一般的千軍萬馬!在劉備等人看來,此時這支忽然出現的兵馬,比之袁紹親率的大軍也是不遑多讓。特別是那騎馬挺立在最前的大將,更是一位足以讓整個中原都感到震驚的存在。

    ‘看來哥最近健忘的事情很多啊,居然連他曾經投奔過袁紹一陣子都不知道。’看著城外那位氣勢非凡的來將,曹性在感到驚訝的同時,心中卻是有更多的不解:畢竟來人雖然厲害,但若是想要憑藉兩三千人便取下鄴城的話,明顯也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  

    “久聞劉皇叔之盛名,今日本侯前來不為攻城,只為一戰!!”自虎牢關一戰後,這位武力堪稱是天下第一的‘戰神’,便在這個群雄逐鹿的舞台上顯得有些黯淡。而今日,當他驟然出現在此地時,是否便意味著這位天下無敵的‘戰神’,又要在中原大地中騰起一股全新的‘風暴’呢。

    眼見呂布居然明確提出‘不攻撐只求一戰’,劉備倒是不由自主地看了看身邊的諸將,畢竟如果無緣無故就避而不戰的話,對將士的士氣也是一種打擊。而就在曹性還在呆呆看著呂布在發愣之時,一旁的關羽早已上前一步說道:

    “兄長,且讓某出城與那呂布一戰!!”

    第一百二十一章 戰神再臨

    PS:第四更~提前送上新年的祝福,祝大家新年快樂哦!

    ——

    在張遼張飛分別留守安平國以及清河郡後,關羽和曹性便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劉備帳下武力最高的將領。如今聽聞關羽說要出戰,眾人自然是把目光齊齊看向了曹性,畢竟在場能有資格勸阻或者搶戰的,就唯有曹性一人爾。

    “性願為帶兵雲長掠陣!”之所以沒有勸阻,並不是因為曹性覺得關羽可以戰勝呂布,而是因為他知道關羽為人雖然從表面上看來不如張飛魯莽,但心中的傲氣卻足以讓他去堅持自己的決定。因此在聽到關羽說要迎戰呂布後,曹性倒是毫不猶豫地說要帶兵助陣。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4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