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10頁

    馮華仍舊很謙恭地回答:“晚輩認為:其一,由皇上親自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倭人的無恥行徑,擴大對日輿論壓力;其二,速召李中堂回國中止議和談判,對日本決策者施加思想壓力;其三,呼籲俄、德、法等國主持正義,給予日本政治壓力;其四,加大對海城之敵的軍事壓力、做出針對山東方面日軍的防範姿態。此四點宜快不宜遲,必須馬上予以實施。”

    在座諸人不管是親身經歷還是聽說,都知道馮華才思敏捷,見解非凡。可是聽了馮華的這一番話,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還是太小看了這個年輕人:且不說他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對“遇刺”一事有了如此清晰的認識,已不是自己等人所能企及的,就是他這種處理問題的堅決果斷更是非有大將之材也萬萬不能做到。

    驚訝和佩服之餘,眾人不由得紛紛點頭認可,認為此四點建議皆屬切實可行之議。當然更主要的是這些人也確實拿不出什麼較系統的意見來,馮華的想法就此很順利的在這次會議上予以通過。

    劉坤一對馮華提出的四點建議尤為欣賞。他一方面把馮華的建議寫成奏摺電告皇上,另一方面按照馮華的意見命令遼東清軍各部立即行動起來,進一步加大對遼東日軍的軍事壓力。

    光緒皇帝接到劉坤一的電報後,絲毫也未作耽擱,立刻傳召恭親王奕訢和翁同龢二人速到瀛台涵元殿覲見。  

    恭親王接到聖旨,換好官服匆匆乘馬車趕到西華門外南長街西側的西苑,下車後恰巧翁同龢的馬車也剛剛趕到。二人見過禮後,一同踏上了連接中海與南海之間的那座石橋,一路快行把兩位老人走得氣喘吁吁。

    涵元殿是一座兩層的殿堂,在瀛台的西南面。涵元殿樓下除正廳之外,還有東西暖閣,是皇上讀書和儒臣講經的地方,遇有機密之事,皇上也會在這裡召見臣下。

    在西暖閣,奕訢和翁同龢把皇上遞過來的劉坤一奏報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待二人看過後,光緒方問道:“恭王爺和師傅怎樣看?”

    奕訢說道:“皇上,以老臣所見,馮華這個年輕人的頭腦相當清楚,這四條都是可行之計,如果運用得當會有不錯的效果。峴莊手底下有如此人才,在遼東對日作戰中,我國應當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了!”

    有恭親王在,翁同龢當然不便搶奕訢的話頭,也跟著附和說:“恭王爺所言極是,這幾件計議確實都很妥當,應該儘快予以辦理。”

    當下,君臣三人詳細商討和擬定了皇上發表談話的內容。

    3月25日下午,大清帝國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在總理大臣恭親王奕訢和戶部尚書帝師翁同龢的陪同下,約見了《紐約時報》、《泰晤士報》、《倫敦每日新聞報》、《中央新聞》等歐美國家駐北京的記者,發表了《強烈譴責日本暴徒刺殺清國頭等全權議和大臣,呼籲世界各國主持正義》的聲明;同日,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恭親王奕訢會見了英國公使歐格訥、俄國公使喀西尼、美國駐華代辦田夏禮、德國公使紳珂等各國駐北京使節,要求各國發揮影響約束日本的行為,並再次表示,如果日本人不希望和平,清國將動員全國力量,繼續戰鬥下去。  

    當天晚些時候,光緒皇帝以太后及自己的名義,給李鴻章發去電報慰問傷勢,指示其立即回國治療休養;按照劉坤一奏章的意思,又指示軍機大臣徐用儀、孫毓汶到俄、法、德三國使館,分別拜會了三國公使。

    處理完這些事情後,皇上又讓翁同龢草擬幾條電諭:要求劉坤一從軍事上對遼東日軍施加更大的壓力,以保證遼東四條奏章的順利實現。同時,宣調原駐紮在山海關的廣東連鎮總兵方友升率兵三千赴山東,協助山東巡撫李秉衡加強黃河沿線的防守;調駐紮在萊州的原廣西右江鎮總兵夏辛酉,改任山東登州鎮總兵駐守登州,就近監視威海日軍的動向。

    李鴻章身為中國使臣,竟在日本遇刺,實為國際外交史上罕見之事,國際輿論一片譁然。日本政府也大為不安,擔心中國因此中斷談判,使歐美列強有機會借題發揮,插手其間。

    此時,歐美列強的態度也開始有了轉變。戰爭開始時俄國持觀望態度;美國則縱容偏袒日本;英國初始推測戰爭的勝利可能屬於中國,黃海戰役後又默認了日本把戰火擴大到中國。如今各國不願看到日本單獨獲取更大的利益,紛紛對中國表示支持,首先展開行動的是德國。

    德國深恐戰敗的中國將成為日本的保護國,而強大的日本加上中國將會成為德國在東亞擴大影響的嚴重障礙。德國還顧慮日本割據中國領土的結果,將會招致英俄秘密安排,而把自己排斥在外,並影響他與中國的軍火貿易。所以在紳珂會見了奕訢和徐用儀之後,德國政府首先向日本發出了照會,指出:中國已要求歐洲列強幹涉,而日本對割讓中國大陸上領土的要求尤其易於惹起糾紛,列強中某些國家已決定聯合干預。相較之下,合理的解決對各方最為有利。但是德國的“勸告”並沒有影響日本政府的既定方針,在遭到日本政府的婉拒後,德國立即轉而與英俄兩國政府接洽。

    早在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人便已成功的破譯了清政府的密碼,因此中方代表團與中樞往來的電文,日本大本營皆一覽無餘。此刻,日本外相陸奧宗光把一份已經破譯了的北京發給中國使團的電報遞到了首相伊藤博文手中。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1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