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12頁

    在心中迅速考慮了一下利弊得失,李鴻章對此事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來日本之前就已經很清楚的知道,不管自己在談判桌上怎樣努力,也難以避免割地賠款的結局。‘弱國無外交’,此時的李鴻章比任何人都更能痛切地感受到其中的含義。中日戰爭期間,他也曾考慮過全國動員,當然絕不是全民抗戰的思想,只是動員全國各地的軍隊、團練。但是黃海海戰後他向南洋水師求援,結果卻為派系、成見所累,終於不了了之,從此他也斷絕了全國動員的念頭。雖然新近有了遼河大捷,為他的和談增加了一些底氣,可是他很清楚即使馮華的義勇軍戰鬥力再強,大清朝現在也只有一個馮華呀!幾千義勇軍仍然是獨木難支。從全國總體戰場上看,這次中日戰爭中國還是戰敗了。

    遇刺以後,李鴻章也曾想過,可以藉口養傷退出談判,避免賣國、誤國的歷史罪名。可是此時,看到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焦慮的神情,他卻猶豫了:這可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呀!只要能利用好此事估計以後和款也必易商辦。如果現在就此回國,將來一旦談判破裂戰事再起,就再也不會有如此有利的和談機會了,大清朝難不成真的要來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嗎?想到這裡,李鴻章暗暗地改變了主意,他決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儘量減輕議和給大清國帶來的損失。  

    伊藤博文與陸奧宗光並不知李鴻章心中在想些什麼,四隻眼睛陰晴不定地望著這個微微閉著眼睛,面色萎黃躺在病榻上的七旬老人,焦急地等待著他的回答。那一刻,他們真切體驗到了度日如年的感覺。

    在他們二人的感覺中是過了許久,李鴻章才睜開眼睛,聲音低緩地說道:“好吧!回國的事先暫緩兩日,看看傷勢的情況以後再做決定。謝謝二位的關心了!”

    得到了這種回答,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總算是鬆了半口氣,“李鴻章遇刺”事件帶來的焦燥心情也慢慢平復了下來。不過接下來幾日,由此事件引起的一連串變化又使他們再次陷入了深深的煩惱之中。

    李鴻章由於遇刺受傷需要治療休養,中日和談不得不暫時停了下來。但日本方面卻害怕夜長夢多,擔心李鴻章會再次提出回國治傷,讓和談一事橫生枝節,因此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一再提出清國方面可改為由李經方代理全權大臣,出場繼續和談。而李鴻章也想趁熱打鐵,利用此事的影響多為朝廷爭取一些利益,在電告皇上之後很痛快地就同意了。

    此前,日本政府一直在用拖延停戰刁難清政府,企圖通過戰場上取得的既定事實,來獲取更大的利益。可是李鴻章遇刺事件引起的國際責難,使他們開始考慮同意在關東、直隸和山東等地區無條件停火,但是卻把即將得到的澎湖列島和認為已是他們囊中之物的台灣排除在了停火之外。  

    就在中日雙方還在為是全面停火還是局部停火爭論不休之際,遼東日軍的形勢已經處於了極為不利的境地,一份份緊急求援電報雪片似的傳送至了日本大本營。

    3月26日,先是駐守靉河一帶的清軍在民眾武裝的配合下,襲擊了鴨綠江支流蒲石河重鎮寬甸堡,斃傷日軍百餘名;接著駐守在連山關的呂本元部,利用日軍第五師團主力未歸的機會,連夜突襲通遠堡斃傷日軍一百五十餘人,直接威脅到了第五師團的後勤補給線。

    3月27日,清軍在博羅堡伏擊日軍運輸隊,完全切斷了海城與蓋平日軍的聯繫。

    3月28日,清軍再次進攻寬甸堡並一舉將其收復;同日,從鳳凰城西進試圖打通通往海城交通的日軍受阻,不得不退回鳳凰城。日本兵力、物力不濟的困難終於在這個時候逐漸的顯露了出來。

    後方的接連被襲,讓日軍第五師團的奧保鞏中將大感不安,為了確保後方安全,防止後勤補給線被切斷,避免自己所部重蹈第九混成旅團的覆轍,他只得命令第五師團從達拉河一線撤退回鳳凰城。至此,日軍對鞍山、遼陽一線的軍事壓力終告解除。

    而與此同時,海城桂太郎中將的第三師團由於退路被切斷,已面臨著被清軍困死的危險。日軍其餘的部隊也多次受到清軍襲擾,日軍在遼東戰場上的形勢極不樂觀。  

    看著這一封封的告急文書,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心裡可是把軍方的這些強硬派罵了個狗血噴頭:這些人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如果不是他們一再堅持除非先簽約,否則不可停戰,事情何至於鬧到如此地步。現在可好,如果不停戰,不但讓海城的一萬多帝國士兵陷入了危境,更讓自己兩人在談判桌上也窘迫異常。再這樣下去,恐怕就是日本該要求清國先停戰了,這樣的事情對大日本帝國來說可是絕大的恥辱。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遼東日軍各部紛紛陷入清軍的包圍之時,他們一直擔心的“列強強行干預”終於還是發生了。日本內閣與大本營的如意算盤畢竟是一廂情願的,世界的政治形勢由於清軍的遼東大捷和李鴻章遇刺事件已經發生了不利於日本的變化。如今他們在政治上、軍事上和經濟上都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早就對中國東北領土抱有野心的沙俄,在清政府一提出請它對李鴻章遇刺一事主持公道,立即就作出了反應。在3月25日的御前會議上,沙皇尼古拉二世就劃出了“不容日本占領中國大陸領土”的框架。會議認為:俄國為了本身的利益,必須阻止日本實力向北、向西的發展,對於德國的干涉建議俄國表示歡迎。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1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