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50頁

    瀧本美輝正在暗自憋氣,村外又突然響起了槍聲,子彈呼嘯著從村莊的上空划過。“土匪”的戲弄挑逗,讓吃了啞巴虧的瀧本大佐怒從心頭起,立即命令部隊出村追擊。不過,他剛剛行至村南口,就被隨後趕到的比志島義輝攔住了前進的去路:“瀧本君,兵法雲,窮寇莫追。況且支那人歷來詭計多端,咱們還是穩紮穩打為好。”

    被比志島義輝看了一個笑話,原本就令瀧本美輝極為惱怒,此時又見比志島在一邊說“風涼話”,他終於忍不住把自己內心的不滿情緒全都發泄了出來:“比志島君,在朝鮮和關東,清國的正規軍照樣被皇軍打得落花流水,何況是這些烏合之眾。什麼支那煞神,也不過是善於鑽空子的跳樑小丑罷了,總指揮該不會是因為上次的失利,才這樣畏首畏尾吧?台灣彈丸之地,只憑我第四混成旅團就足以將之蕩平,總指揮何須如此多慮!”

    瀧本美輝話說得如此不留情面,立時就讓比志島漲紅了臉。打東路軍一開始組建,瀧本美輝便倚仗其常備軍的身份,瞧不起比志島支隊,並時不時地給自己下不來台。如今,他更是絲毫不把自己東路軍總指揮的身份放在眼裡,口無遮攔的大放厥詞,真正是豈有此理。然而比志島義輝儘管心中火起,還是強壓下了自己的怒意,伏見宮貞愛親王畢竟不是自己所能得罪得起的:也罷,你既然不領情,就隨你去吧!只有讓你吃點兒虧才知道鍋是鐵打的。  

    張了張嘴,比志島義輝沒有再多說什麼,任由瀧本美輝大佐率部循著槍聲追擊了下去。只是歸根到底,比志島義輝也是東路軍的總指揮,如果瀧本孤軍深入,釀成大錯,他這個總指揮也脫不了干係和責任。因此,稍微平復了一下心中的怒氣後,他也揮師尾隨著瀧本美輝跟了下去。

    瀧本支隊沿著山道,一路向南追殺下來,很快就來到了大姑陷河的河邊。此處本來有一座木橋,但現如今卻已經被剛剛逃過河的“土匪”給拆了個七零八落。可能是“土匪”急於逃命,時間過於倉促,木橋只是被拆毀了上面的橋板,工兵中隊很快就將其搶修完畢。

    大姑陷河以南屬於雪山山脈與新竹丘陵的交界之所,東、南是高峻雄偉的山地,西面則是廣闊連綿的低矮丘陵台地。廣平溪、小漢溪、南碘溪等幾條同樣發源於雪山山脈,只有十幾公里長短的河流,也經此一路奔騰向北,在大姑陷河轉彎附近與之交匯。這幾條小河以及眾多叫不出名字的小山溪雖然寬度都不大,但由於正值水豐的季節,河床溢滿,水流湍急,對往來交通造成了相當大的不便。

    太陽剛剛升到頭頂,邢亮站在廣平溪南面山崗上的一片竹林里,用望遠鏡仔細地觀察著鬼子列隊過河的情形。這個當地人稱之為雙水窩的地方,是一處相對開闊的河谷地,廣平溪和南碘溪正是由此流向大姑陷河。越過這兩條河,再往西南走不上五六里地,就是向南通往關西、向西通往龍潭陂的歧路之所在。  

    當初選擇雙水窩作為伏擊陣地,王承斌曾有過不同意見。他認為這一帶雖然坡陡谷深,水網密集,可以最大限度的分割鬼子的兵力,但其狹窄的地勢,也同樣不利於我軍展開兵力,很難發揮出人數上的優勢來。對此,邢亮有著自己的想法:戰場對戰爭雙方的利弊是相互的,能夠讓我軍展開兵力的地形,固然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我們的優勢,但對於鬼子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從另一方面說,由於我軍是事先進入戰場,以逸待勞,這些影響雙方兵力機動的天然障礙,對遠道而來,不熟悉地形的鬼子應該影響更大一些,我軍還是能在較量之前占得一些先機。

    由於此次作戰不但是志願軍與台灣各部隊第一次大規模的協同作戰,而且對於後面戰略目標的實現也有著重大的意義,因此為了確保“雙水窩戰役”不出現閃失,邢亮一共在這片區域集中了20個營約1萬餘人的部隊。其中抗日聯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志願軍2000餘人、黑旗軍3000餘人以及新楚軍(以林朝棟原來的“棟”字軍為主組成)3000餘人都悉數參加了此次戰鬥。另外,新苗軍也派出了徐驤和姜紹祖所統率的4營義軍,作為輔助戰力。

    看到瀧本支隊大部都已過了廣平溪木橋,而比志島支隊卻還遠在兩、三里地之外準備過南碘溪,邢亮的嘴角不由露出了一絲笑意。本來他們的作戰方案就是炸掉廣平橋和南碘橋,把東路日軍攔腰切成幾斷,如今鬼子前後隊脫節,豈不是正中下懷。

    放下望遠鏡,邢亮對身邊的王承斌說道:“立即給迫擊炮連和楊孝思的炮隊營發信號,集中火力把廣平橋和南碘橋給我炸毀!另外,待會務必要將鬼子的大炮壓制住,它們對我軍的威脅實在太大了。”

    自從知道把自己的部隊配屬給比志島支隊以後,瀧本美輝大佐心裡就憋著一股勁兒,發誓要打個漂亮仗,既給比志島義輝這個膽小鬼看看,也讓樺山資紀總督知道第四混成旅團不是吃乾飯的。跟隨前衛部隊渡過廣平溪後,瀧本大佐攤開了軍事地圖:沿著河谷中那條曲折蜿蜒向南伸延的山道,只要再翻過西南方的這一片低矮山丘,新竹東部重鎮關西就將完全處在自己的兵鋒所指之下。占領關西,不但可以從側翼威脅新竹,還會使支那軍處於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面。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5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