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頁
石虎沒有走距離相對比較近的山線的主要原因就是這條在山間修建的官道通過能力太低了。這條路要是幾千人走的話還可以,但是幾千人卻無法對地勢險要的山關發動有效的攻擊,要是幾萬人走,紮營,取水等等事情,就足夠讓溫畿頭痛的。
大軍的行軍絕對不是兒戲,尤其是正規部隊,各種給養,各種輜重,各種補給都需要安排車輛人員攜行,這些東西都不是說帶就能帶的走,說讓他們在那裡出現就能在那裡出現的,更何況他們還要占領大量的本來就很不寬裕的道路面積,大量的本來就很不富裕的營地面積。
更何況除了人員以外,他的部隊還有大量地牲畜隨行。這些牲畜每天還要吃大量的草料,喝大量的水,製造大量的垃圾。
可以說自從溫畿和芶晞在泰山郡的博縣分開,進入泰山郡的丘陵山地以後,他每天都在為營地的問題發愁,道路狹窄,很少有平地能供給他們聚團紮營的,也很少有地方能提供如此大量地草場地。
他要比芶晞謹慎、有經驗地多。他絕對不會讓官兵順著山道。把營地紮成一個根本無法防守的長條形狀。更不會減少牲畜的數量,少帶糧草補給,他和芶晞的作戰任務不同,芶晞打的是穿插,並且山那邊還有人答應提供部分補給,芶晞完全可以只帶少量的補給部隊前行即可,而他打的卻是攻堅。所需要地時間根本不是他所能決定的,他在山關前要打多少天,全部都得看芶晞多長時間能從山關的背後打過來。
甚至可以這麼說,他壓根就根本沒有打算直接敲開山關的大門,他的這幾萬人說是來打山關的,不如說是來山關前遊行示威的。所以他必須帶大量的補給,以供幾萬大軍在山關前地日常消耗。
可是,這幾萬人地部隊。絕對是不可能在一個地方紮營的。就算山間有這麼大的地方也不行,紮營地地方不但要求有水源(這個到不成問題,他行走的官道上如同芶晞走的那條廢棄的官道一樣。旁邊有條水流急的小河——沙河,他不用考慮尋找水源的問題),而且還得要求有足夠大的地方進行放牧,讓他隨軍的牲畜能有吃草的地方。也就是說,營地的大小不是按照那塊平地能夠住多少士卒,而是那塊營地的大小能夠滿足多少牲畜吃草而決定他的部隊的規模的。
所以溫畿只能把他的軍隊分成幾個波次,分批進軍,每個波次的人數又不能過少,過少的話根本擋不住山關內青州軍隊的衝擊,又不能過多,過多的話就無法攜帶大量的牲畜,無法攜帶大量的牲畜就無法攜帶足夠的補給,無法攜帶足夠的補給溫畿的軍隊不要說打仗了,直接還是不要去送死就得了。
這些東西其實也各自都有定規,一般來說,一個以步兵為主的古代冷兵器部隊,他的牲畜的數量是人數的2/3下。在平原上,一支獨力成軍的部隊一般不能超過一萬人,超過1萬人,部隊內的牲畜每天消耗的草料就只能依靠後勤往上運輸,而不是就地補給。要給所有的牲畜運輸所吃的乾草,那後勤保障的運輸簡直就是一個噩夢。但是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往前線運輸乾草供應前線軍隊打仗的還真不是小數字,不過那都依靠的是天朝強大的國力,而現在破敗的西晉王朝已經沒有了這個能力,作為寄人籬下的芶晞更沒有那個能力。
上面所說的還是在平原上,而在山區丘陵地帶行軍的一支獨立的軍隊的人數要比平原上的數字減半,甚至只有平原的1/3
原始叢林則更低。
所以錦繡山莊一開始走的就是精兵路線,只有走精兵路線,同樣戰鬥力的部隊,後勤保障的壓力才會最小。外加上錦繡山莊還有最先進的帶有滾珠軸承的大車技術和鋼質輪圈軟木輪胎和鋼絲輻條技術,以及乾草的壓縮技術,這些東西都是溫畿,甚至西晉時代的這些部隊根本不具備的。
這也就是在歷史上那麼多人都知道分兵的壞處,但是卻又不能不分兵,分兵在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分兵突襲,而是為了減少後勤的壓力。
這也就是到了後來的民國時期,作為正規軍的國民黨部隊,就算有了八輪道奇大卡車,也跑不過行軍全靠走路,後勤全靠就地籌措的解放軍的緣故。
解放軍可以在經過的路上打土豪分田地,順便在補充自己的給養,可是作為政府軍的國民黨正規軍不行,國民黨是建立在那些土豪地主階級之上的一個政治組織,他們無法那麼做,也不敢那麼做,雖然他們有時候也搶老百姓,可是就是搶兩個村子的老百姓,能籌集到的糧食也不夠打一個土豪多。
當溫畿和他挑選出來的先頭部隊到達山關前的時候,後面還有好幾支他的部隊在博縣還根本沒有動窩,僅僅只到了先頭部隊的溫畿也根本不敢攻擊已經做好一切準備的山關,他只是帶領士卒,在山關前那狹窄的山谷中轉悠了一圈以後,命令大軍向後撤退,紮營休息,等待後續部隊。
山關(現在山東省濟南市張夏鎮)附近平地還是不少,後世在這裡還有一個萬畝的杏園呢,要不然這裡也不會成為一個人口聚集的山縣,在這裡找營地還是基本上沒有問題的。
溫畿就在這裡紮營,一邊派遣士卒慢悠悠的四處砍伐樹木,製作攻城使用的雲梯,巢車,投石機等器具,並使用巨木加固營盤,一邊把部分牲畜後撤到博縣繼續運送後勤物資和人員,一邊在等待著後續部隊的到來,同時還不斷的通過博縣,泰山郡的驛站和前進中的芶晞保持著緊密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