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38頁

    蔡邕瞪著羅靈風說道:“如何是好!如何是好!我看你們就是想把我給氣死,成兒聰明伶俐,只要抓的緊一些,日後必然會成為一代大儒.受人景仰,打打殺殺匹夫之勇.有何出息?”

    “岳父,那有您老說的那麼嚴重,小孩子貪玩正常嘛!以後的路還是需要他自己走的,我們做長輩的也不能左右他的思想是不?”羅靈風依舊微笑著說道。

    “對於小孩子就必須要嚴厲,只有嚴厲才能有出息,過分的寬鬆只會讓孩子墮落,成不了大氣候。”蔡邕頑固的反駁道。

    “不會啊!岳父,你老看看成兒,他學武不過一年,就可以打贏學了四年武藝的張苞,足見其在武學這一面有著驚人的天賦。”羅靈風一說起小羅成打贏了張苞就不禁眉飛色舞起來。

    “哼!”蔡邕冷哼一聲駁道:“練武只是莽夫行為,爭強好勝,打打殺殺天賦再高也沒有用。只有崇尚儒家才是正統。”

    羅靈風立即抗道:“盲目的崇尚儒家是腐敗不是正統。”

    “你……你……”蔡邕登時大怒,氣得說不出話來。  

    “靈風不得無理!”羅平見狀冷聲斥道。

    羅靈風繼續說道:“儒家是好,自從武帝崇尚儒家以後,到現在我大漢平均每年有數十萬大漢同胞死於異族之手。而未崇尚儒家以前,每年平均不過數萬。這就是崇尚儒家的好處?大漢處處遭受異族的欺凌,打壓,讒害,搶掠.每個異族都敢到大漢的領地里放肆,這是為什麼?我們大漢的軍隊在哪裡?為什麼沒有這個力量抵抗?那是因為文風大盛,人人都去讀書弄墨,沒有人練武保家.沒有人去讀兵法韜略。

    一有外敵入侵,朝廷就派了一個沒有見過沙場殘酷的文人去領兵,這樣能打贏嗎?到頭來人家還不是在我大漢的領土中搶掠一通,妥然的退回草原。試問這些異族人在殘殺我大漢子民的時候,這些一天到晚背著忠君愛國的文人在哪裡?是在繁華之地舞文弄墨?還是在戰場上為國捐軀?

    從黃巾起義開始,公孫瓚大破烏丸、拓地干里。曹操對北方用兵,大戰異族聯軍,殺的烏丸幾乎滅族,其餘各族也元氣大傷。孫策三征南越,殺的南越不敢下山。我軍也在西涼大戰鮮卑,嚇得鮮卑族人談劉變色,還有南蠻歸,西羌服。為什麼在盛世我們大漢飽受欺擄,一到亂世,卻殺的各個想趁火打劫的異族潰不成軍?

    這正是因為我們大漢有兵,有實力。漢武時期一個漢兵可戰三個匈奴士兵,恆帝時期,三個漢兵打不過一個匈奴士兵。這是為什麼?  

    我並不認為儒家思想的錯誤的,反而其中的忠君愛國,以仁為本,更是一種美德。但是我不會盲目的去遵從,盲目只會讓一個人迷失自我、迷失在信仰之中,不能自拔。對於尊儒我是絕對的反對、只有文武並重才是上策。文來治國.武來保家,缺一不可。最好的例子就是始皇帝和大漢後期,始皇帝以武治國,就會落得殘暴之名,一旦帝王昏庸,那麼必然會烽煙四起,戰火聯天,後漢以文來治國,就使得國家兵力衰退,飽受異族欺凌,久而久之,也就釀成了戰火。

    秦朝重武.所以強大,外人不敢侵犯,但是無忠臣治國,尋致了他的衰敗。漢朝重文以至科技發達,許多震驚世界的技術先後而出,卻無武保國,以至受異族人的侵略,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吸收前朝的教訓,文武並重,開創一個全新的大漢?”

    3-232中卷 第232章 大漠霸主

    羅靈風的這一番話,說的是很有道理的。他將秦始皇的重武輕文的利弊和東漢重文輕武的利弊敘述了一遍,尤其是將東漢飽受異族欺負的事情說的最為詳細。

    說白了.就是指明了要想大漢富強.就必須要依靠文武並重,並非是盲目的尊儒。

    羅靈風說的有憑有據,讓蔡邕這個一心尊儒的人,沒有反駁的餘地。因為羅靈風所說的話並非是妄言,也不是妄自猜測,而是實事求是。在後漢時期,匈奴、鮮卑、羌族等異族時入侵大漢領土,進來撈油水。  

    蔡邕是一個尊儒者,儒家學說中的愛國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對於這些國家大事,異族入侵,他也非常的關注,對於異族入侵他也氣憤不已,可是當時他只覺得漢朝的弱敗是因為奸臣的原因,並沒有想到這是“重儒輕武”而引起的。

    現在經過羅靈風這麼一解說,一些思路也頓時清晰了,心裡頭也漸漸的開始默認了羅靈風的說法,可是尊了一輩子的儒,要想那麼容易改變過來,那是不可能的。

    蔡邕強辯道:“那麼儒家學說就真的一無事處了?”

    羅靈風搖頭否認道:“並非如此,儒家學說是一個恩想。學說中的忠君愛國、敬老愛幼,論孝道義等等都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不可缺少的美德。如果沒有了這個思想,那麼到處都是叛徒,到處都是逆子,大漢豈能富強的起來?”

    蔡邕聽了心裡好過了一些。

    羅靈風叫起了小羅成,沖他笑了笑,嚴肅的對他問道:“成兒,你現在告訴爹爹。你喜歡什麼?”

    小羅成有些畏懼的望了蔡邕一眼,最後在羅靈風鼓勵的眼種下,大聲的說道:“我喜歡練武,我要當一個大英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3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