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35頁

    郭嘉低頭分析道:“第一條路,不可能。對方能破許昌,再殲曹仁.兵力最少也要五萬。五萬人的艦隊何等巨大.鎮守黃河流域的曹昂不可能發不現。曹昂不是別人.他是曹操的長子.也是曹操所立世子,將來就是繼承曹操衣缽的傳人。曹操已輕親筆下令立曹昂為世子,只要曹昂不犯大錯。曹操之位就是他的。另外.曹昂也不是無能之輩.他幼年就和曹操東征西討,立功無數。為人機敏正直,辦事情向來一絲不苟.沒有道理會出現大意放敵軍過河,而不知的道理。更何況,曹昂身旁還有程顯在輔佐。

    第二條路。也不可能。曹仁向來穩重,是難得的將才。並且善於防守。要說在大意的情況下放過十幾個潛藏高手還有可能,可是放過五萬多戰士很明顯就不可能了。

    第三條路.更不可能。魯山、襄城地原是曹操屯兵之所。別說這兩地的六十萬大軍。就連四地的探馬暗哨就有千人之眾。顆川也有良將守護,智者相佐。防禦網可謂天衣無縫,對方的五萬大軍根本不可能通過?”

    “莫非豫州有一條像陳倉一樣的小道?”郭嘉搖了搖頭。打消了這個想法。益州地廣人稀,有山間小道不為外人得知很正常、然而豫州地處大漢中央,其自古就有中原之稱。要是有小道,不可能不為外人得知。  

    一句括、打斷了郭嘉的恩路,只聽賈詡道:“明公,時不願為、撤為上策!”

    曹操虎目直射賈詡,良久,才道:“眼看勝利在握。卻又要折道而回.心有不甘啊……好……也罷…就讓劉備小兒再猖狂一陣。文達,傳令下去,全軍撒退,由汝南繞至徐州,從徐州北上到青州,最後在經青州過黃河回到鄴城。”

    曹操果斷了制訂了行軍路線。

    郭嘉聽了,搖頭苦笑:“問題是對方會讓我們這麼走嗎?”

    曹操渾身巨震,驚呼道:“奉孝,你這話何意?”

    郭嘉嘆聲道:“羅麟、諸葛亮、龐統、徐庶都乃世上少有的智者。諸葛亮、龐統、徐庶三人在未出仕之前,就是至交好友。羅鱗為人和善.不擺闊,不拉幫,大方容智是一個非常值得相交的朋友,在劉備軍中如魚得水.無論文臣還是武將都服他三分、敬他三分、親他三分。他們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品質,那就是德才兼備。他們不妒、不喜、不怨.一心為劉備效力,從來不會在乎自己的功勞。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四人關係特別的密切,必要的時候,幾句話或者一個眼神都會令對方猜透他們的意思。因此.他們之間.有著一股無形地大網,只要一個動作.就可以讓四人一起動起來。比方說:司州之戰。羅靈風一拿下虎牢.宛郡的徐庶就立刻出兵卡斷洛陽和虎牢關的聯繫.弘農的諸葛亮也在第一時間強攻弘農,將曹仁將軍拖在弘農,遠在襄陽的龐統也立刻北上分兵支援虎牢和攻打洛陽。這一切不可能是事先商量好的。無論是誰都不可能一口氣設計出這般大的戰略。羅麟拿下虎牢是一個契機,戰機。羅麟敢這麼做是因為他相信諸葛亮、龐統、徐庶都會明白他自己的想法。促成這大膽的想法的橋樑就是信任。智者對智者間的信任.也是因為這種信任諸葛亮、龐統、徐庶才會不約而同的作出種種對羅麟有利的舉動。這次.也難保他們不會如此。一個羅麟不難對付.但是羅麟、諸葛亮、龐統、徐庶這四個人聯合在一起.將他們的才智集合起來.那就不是我們個人可以對付的了,畢竟人多力量大啊!”  

    郭嘉地這番話中還隱含著另外一個含義。曹操軍中暗藏的內訌實在是太厲害了,一個大軍被分成了四個不同的派系。大大的減弱了曹操軍的總體力量。

    郭嘉知道曹操也很無奈,怪只怪他自己太好色.生了這麼多個種。生地多問題不大,可是把各個都生得這麼出色.這就不對了。長子曹昂.寬宏大量.有仁者氣度,次子曹丕雄才大略.有霸者氣概.四子曹植才華橫逸,有儒者風範.各個都有帝王的潛力。還不論勇武的曹彰和其餘幾位幼子!

    郭嘉話外的意思是想在暗中給軍中搞分裂的人敲一敲警鐘.讓他們有一種危機感.想重新將分成四份的力量結合起來。

    不過,這只是郭嘉的一相情願而己,有些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那無論再怎麼挽回.他們中間都有一條淡淡的裂痕。

    不知道大家是聽明白了.還是在裝糊塗,諾大帳中一片安靜。

    曹操知道郭嘉的弦外之音。感激之餘,依舊嚴峻地說道:“奉孝會不會多濾了?劉備軍可以行動的軍隊,只有襄陽的徐庶。此刻也正被孫權那小子困在襄陽城!應該不會斷我軍後路吧?”

    “回主公.臣下已經有月余沒有收到華歆的來信了。”曹操話一說完.賈詡就上前述說道,看語氣他也非常認可郭嘉的話。  

    郭嘉繼續道:“嘉分析過劉備軍中的諸位骨幹,發現徐庶的才智並不亞於羅麟、諸葛亮、龐統這三人.說起能力要遠在孫權、華歆之上。原先嘉就說過。荊州的失利很可能是一個迷惑孫權地幌子。現在看來果不其然。”

    曹操在原先就有些相信郭嘉的話.現在就更加確定了郭嘉地想法。沉思了片刻.道:“現在應該怎麼辦?”

    郭嘉一笑:“明公不是已經有了決斷了嗎?”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3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