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頁
同年五月。
以王朗、董昭為首的眾官員於當天向漢豐帝呈書,請求漢豐帝把曹操從丞相之位耀升為魏王.並賜公爵名號,加九錫。
董昭在上書中寫道:“自古以來,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雖周公、呂望莫可及也。櫛風淋雨,三十餘年,掃蕩群凶,與百姓除害,使漢室復存。豈可與諸臣宰相同列乎?應更魏公之位,加九錫以彰功德。”
漢豐帝本就是一個傀儡,他從一個無權無勢小侯爵,一躍成皇帝,手中根本就沒有任何心腹和值得信賴的手下。
漢豐帝見殿中文武,都如此提議。心中很是無奈。當時曹操找上他的時候,他就一直不願意擔任這個皇帝的寶座。
他當時就對曹操說了:“丞相大人,恕只是漢室旁支,並非純正的漢室血緣。”
曹操卻笑道:“劉備先祖與你相同,如個,他被先皇封為皇叔,先皇已經赦免了前人之罪。漢室血統已經得到了先皇的認可,此事不需要太過在意!”
漢豐帝本還想推讓,可是曹操已經動了殺機,若是他再不同意的話。他就只有死路一條。
劉恕被迫的答應了曹操的要求。
劉恕自從答應了當皇帝後,就已經知道了自己是一個傀儡,一個沒有任何權利的傀儡皇帝。只是沒想到這天會來的這麼快。劉恕並不打算反抗,在他心裡一直就認為漢獻帝是因為暗中聯合劉備,從而被曹操殺害的。曹操既然敢殺獻帝。就沒有理由不敢殺他。
為了活命,漢豐帝看著殿下群臣。點頭同意道:“丞相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實為我大漢之福,理應如此!”
曹操假意推脫,不受。
下朝後,曹操直接回到了府邸。
過了不久,曹操就得報:“尚書令荀彧求見。”
曹操知道荀彧的來意,心裡有些不敢面對這個既忠於他,又向著漢室的荀彧.搖頭道:“操身體不適。讓荀彧先生改日再見!”
不久,下人又來報:“尚書大人跪在府外.說是丞相大人不見,就長跪於府外!”
曹操聞言。十分不快.一時無話。稍後.才道:“讓他在大廳等候。”
相府大廳。
曹操一臉病態的從後廳走了出來.見到荀彧面色芥白。臉無血色,不由心生愧疚,荀彧助他的實在是太多了,沒有了荀彧就沒有他的今天。只是一瞬間,曹操就隱去了臉上的愧疚,關心地說道:“文若身體不適.就應該好好修養。何必如此操勞!”
荀彧自從漢獻帝死後,就大病了一場,一直呆在府中養病。曹操最近所決定的事情,荀彧都不知曉,今日在府中見侄兒荀攸神色不對,一問清楚,這才知道曹操打算稱公這麼一回事情。當即不顧自己的身體向相府趕來。
荀彧以從來沒有過的嚴厲語氣對曹操勸道:“明公,您原本心懷天下,為了自己的理想。在陳留高舉義旗,為天下百姓之安危起義,討伐董賊。而後迎奉天下,持天子號令,討伐天下逆臣。為的是匡正朝廷,令國家快復原有的安寧,從而再現漢武雄風。如今北方平定,天下尚待統一,更應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北方平定歸來,皇上冊封明公為永相,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此等榮耀足以表彰丞相的豐功偉業。須知大漢數百年來,也只有漢相蕭何有此榮耀。漢相蕭何,功蓋天下,他也只不過被特封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而丞相比蕭何還多了一個贊拜不名。足以證明,明公乃大漢第一人。當此之際,更應謙遜。不必要為了虛名而毀了一世英明。君子愛人,應砥礪他的德行,是萬萬不能採取這種行動。封公一事,萬萬行不得啊!明公!”
曹操狡辯道:“這並非是操的本意,文若應該聽說,這是董昭上書給漢豐帝的。”
荀彧“咳、咳…”咳了一陣,正色道:“為君子有三為,五不為。遠瑣碎之人,遠是非之人,遠拉攏之人,遠嫉妒之人,遠功利之人;近大氣之人,近報恩之人,近守信之人。此乃君子與小人之道。丞相英明神武,這個道理豈有不知之理。”
曹操見荀彧語氣咄咄逼人,讓他難堪不已,拂然不悅,謊稱道:“操早已在銅雀台建成之時便自明心志,決不篡漢。況且,文若也知道操素以周公為榜樣,要學他功成身退的至德。董胳上書,我也未曾答應!”
荀彧聽了繼續爭風相對道:“丞相既以周公為榜樣,就應該知曉周公之典故。以周公而論,其稱王或者不稱王,皆是在天下一統以後,在真正的成功以後。如今天下三分,孫權為一時之雄,安守則以,攻取不足。劉備為半世之雄,攻守皆備,卻為名聲,仁義所累,無法與丞相比美。但以丞相一世之雄.又何必視區區魏公如若至寶?稱帝或不稱帝,稱公或不稱公,也只能在天下一統,三分歸一地時候,才是應該考慮的問題。此刻稱公,乃急功好利,棄多年來的理想而不顧,大不智也。以一統江山、匡扶漢室為動力.大可為之。何必安於做個魏國之尊,視皇上為虛設,卻甘心與劉備、孫權之輩平起平坐,是何道理?”
曹操被荀彧教訓了一通,怒由心聲,臉青一陣、紅一陣、白一陣。
荀彧見曹操不答話。心頭湧起一股悲愴之情.淒諒的搖著頭。嘆道:“我不想今日見此事!”說著向府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