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頁
魯肅又補充道:“我軍境內有山越,其隨時可以威脅到我軍後方。故肅以為我軍應該採取劉備收南蠻之策,實行漢越一家,讓他們的士兵歸我軍所用。”
孫權再次點頭答應。
程普也提議道:“主公,我軍應該加強長江防線,擴充水路兩軍,以沖軍備。”
孫權也同意了程普的請求。
一場對孫家至關重要的會議就在眾人的討論中結束。由於魯肅的配合,陸遜也走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
3-229中卷 第229章 大詩人——曹操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初春的一個早晨,在許昌城空曠的行宮的一個花園裡,曹操背手信游;凜判的寒風吹刮著他腮邊那濃黑的須髯。
這一年,他年滿五十三歲。大半生的戎馬生涯過去了,他先後鎮壓了黃巾軍百餘萬人,迎奉了窮途末路的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雄霸北方。然而,就在前一年,他發兵南征,意圖統一大漢,此次宏略卻受到了極大的挫折:宛郡之戰、虎牢關之戰的失敗使他預感到,要在短時間滅掉劉備幾乎已成為不可能的事。
這時,在花園裡信步漫遊的他似乎已經看見了一幅劉備軍欣欣向榮的圖景,而這可是他最不願見到的。他不敢深想下去,只是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令曹操難過的還不止於此。半個月之前,他最心愛的幼子曹沖,在一場突發性的疾病中夭亡了,曹衝去世時,年僅十三歲。
曹沖生性聰慧,五、六歲的時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是一個早慧的天才兒童,是以深得乃父曹操歡心。
然而,這樣一個聰敏過人的孩子,卻為蒼天所薄,稚齡而夭,曹操為失去了這個一向看好的幼子,半月來不理公務,唯有意志消沉而已。
這時,下人通報荀彧求見。
曹操吩咐士兵請他進來。
荀彧見了曹操。
荀彧見曹操神色消瘦,宛郡之戰、虎牢關之戰的敗北和幼子之傷逝而使他意氣不存,便詢問道:“明公是否還在思念小公子乎?”
曹操微微點了點頭,輕嘆道:“沖兒,智比天高,從師當代大儒邴原,每每見解獨到之處.就連邴原也自愧不如……”
這邴原是漢末大儒鄭玄的同鄉,並與鄭玄齊名,同為漢末兩大學者。他在家鄉時曾拒絕北海相孔融的推舉;避難於遼東之後,他並不接受當地霸主公孫度的徵召。然而,當曹操平定河北後,他卻主動接納了曹操的任命。
邴原名響天下。
有一次,曹操平定的北方,河北地區的士林大夫特別為他舉辦了一次慶功大宴。一向關心士林大夫動向的荀彧知道後,以為邴原要參加,還特地專程從許都趕到了昌平。
酒酣耳熱之後,曹操環顧前來慶賀的一干眾人,說:“我此番返回許昌城,早己料到大家會為我在此接風:但我竊議者,則唯有邴原不會前來。今觀之,果然不出我料。”
誰知話音剛落,門下便高聲通報,原東閣祭酒邴原進謁。曹操聞報,驚喜萬分.連鞋子都來不及穿上,提在手中,腳上只有一層裹布.便往外迎接,一看到邴原,就說:“從來的賢人,都是無法捉摸的啊,我還以為您不來了,想不到能大駕光臨,我對您的仰慕之心,於個方足……”
卻不料邴原不出一言,幾個動作拜謁完畢,就掉頭走了。在場的士林大夫中,竟有上百人棄了曹操。跟隨邴原而去。
當時,曹操位高權重,乃大漢第一人,古時宴會人數本就不是很多,眾多士林大夫竟為一個邴原而舍大漢第一人曹操而去,而且一走就是上百人,可見那邴原的聲望何其之高。
當時曹操一楞,心中倍感不快。畢竟他東征西討,威名響掣大漢,什麼時候受過這等待遇,給他擺的酒宴,還沒有開始多久,人就走了。
不過他也很好奇,感到非常奇怪:一個毫無權勢的學者,為什麼會有如此魅力,令在場的這許多士林大夫連他曹操也不顧了,尾隨而去,以表敬仰?
於是他就問坐在身邊的荀彧。
荀彧笑了笑,回答說:“其實有資格受到如此尊敬的,天下也唯有邴原一人而已。”曹操見荀彧避而不答,又道:“真想不到一介文人的影響力會有如此之大!”
荀彧乘機說:“像邴原這樣的一代奇人,是士大夫中的瑰寶,可稱為天下第一大儒,主公何不極力禮遇他呢?”
曹操急忙說:“那當然,這也正是我一向的心愿啊!”
(以上乃正野史,正確不論)
從那時.曹操對邴原更是敬禮至極,甚至還將自己最喜愛的兒子曹沖拜其為師。可是天妒奇才,就連邴原都忍不住稱讚的曹沖居然在其十三歲的幼兒之齡,就不幸早亡,令人惋惜不已。
荀彧知道曹操有霸氣的一面.也有溫情的一面.對於曹沖的乖巧,伶俐、善良,仁慈曹操是疼愛有加。
不過,荀彧是個嚴肅的人,他並不希望曹操因私而費公,當下非常嚴肅的說道:“明公萬勿以一時之勝敗和一事之存亡而傷及大雅,亂了方寸。豈不見孫、劉虎踞,眈眈相視。明公昔日雄心何在?明公昔日的雄風何在?莫非明公服老了,若是如此,彧以年近五旬特請告老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