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94頁

    他巡視了一眼長街,見四周並無易燃物品,若是用火計不可能成功。

    於是,也就毫不猶豫的下令道:“全軍追擊!”

    大軍迅速的向西方馳去。

    滎陽城西城門。

    “的答、的答、的答”清脆的馬蹄聲在城地那一邊響起。

    羅靈風望著迅速逼近的騎兵,大喝道:“點火。”

    在羅靈風的號令下,一匹匹身上載著茅草的戰馬相繼被點著。由於羅靈風知道後世林彪也用過火牛陣,不過他的火牛陣是失敗的,失敗的原因就是火牛陣沒有控制好,衝到半路的火牛被幾個手榴彈一嚇,通通掉頭,向紅軍沖了過去。羅靈風吸取了這其中的教訓。

    他用木棍把三匹馬的頸項連在一起,並在外沿用枷子從兩側夾住,這樣馬就只能低著頭並列向前沖,如果沒用這招,馬就會象一匹匹散兵游勇式的亂闖,很有可能就像林彪一樣,吃力不討好。

    火勢燃燒,僻僻啪啪的響著,冒著一股股煙火。一百多頭馬受到劇痛,發瘋地向曹操陣中衝去,蹄聲敲得地面發震,戰馬的撕鳴聲在此刻顯得格外恐怖。  

    數百名敵軍在驚慌失措中被馬踏死撞飛。火馬陣初顯神效。

    馬群衝進了曹操軍嚴密的陣式中,曹操軍陣勢剎時間被沖開了一個缺口。狂奔的野牛,見人撞人,見馬撞馬,曹操軍一片混亂。曹操軍在狹小的街道上無法靈活的活動。

    曹操和手下眾將那裡見過這樣的戰法,根本就無法控制隊伍。

    西、南、北三面,都有火馬的衝擊,三條長街由於房屋上都抹了火油,雖然功效幾乎已經失去,但是剩餘的一些,也足夠將房屋燃燒起來。片刻三條大街就燃起了熊熊大火。

    曹操神色巨變,喝道:“又中了羅小子的計了,速速撒兵!”立刻下令全軍後撒。

    好在曹操的前部士兵多,為曹操抵擋了一陣,曹操在許褚的護衛下倉皇而逃。

    逃至半路,就遇見後軍徐晃,前來支援。

    曹操見到徐晃心稍安,心有餘悸的說:“剛才若不及時撤退,操死無葬生之地也。”

    話音未落,只見左右兩邊大道上兩軍殺來,旗上大字征虜將軍趙雲,宣威將軍典韋。曹操深知此兩人厲害,眼下新敗士兵以無一戰之力。其本性多疑,眼下他根本就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士兵,多少伏兵。  

    右邊山谷中又喊殺聲起,鼓角喧天、塵埃萬丈。

    此地本是平地,喊聲殺聲在喇叭的協助下,由山上直衝而下,似乎漫山遍野均有兵馬。煙塵大起蔽日遮天,內中旗幟招展,刀槍閃耀,更似乎是天兵大將!

    曹操不知此乃喇叭之故,多年的戰鬥經驗告訴他,這吶喊聲至少也是由數萬以上的士兵齊聲叫喊出來。

    曹軍不敢久停,忙丟掉輜重糧草,倉皇而逃。

    典韋、趙雲也不追趕,只將曹軍丟棄的輜重物資揀起,迅速撤退了。

    羅靈風得到消息.輕輕長吁了一口氣.用手拭了拭額上的冷汗.笑了起來。

    3-214中卷 第214章 黔驢計窮

    卻說曹操大軍一直退回中牟小縣,才放下心來。而此刻,羅靈風等人早已經攜著百姓安然無恙的退回了虎牢關。

    曹操整理了隊伍,發現滎陽大火足足讓他損失了近萬名戰士。實際上真正被燒死的頂多只有三四千人,其餘的都是當逃兵跑了。逃兵在古時候的戰場上是無法制止的,只要士氣一落,就會有逃兵的出現。除非是經過嚴格挑選出來的親兵。

    曹操早已由探馬口中得知羅靈風已經撤至虎牢關的消息,於是帶著全軍來到滎陽縣城。  

    此時,滎陽縣城已經化為了焦土。曹操立馬譴士兵四處搜索看看是否還有未走的百姓,以求獲得準確的信息。

    不到數盞茶的工夫,負責找尋百姓的樂進就領著一位獵戶進了曹操的大帳。

    那獵戶只是一個以打措為生的平凡百姓,平身見過的官最大的也只是一方郡守,何時見過,如此多的大人物,更何況還有一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丞相。

    那獵戶的神情有些緊張,其戰戰兢兢的磕頭道:“草民張三見過丞相大人。”

    曹操‘哈哈’大笑道:“操也只有一個腦袋,一個鼻子,一雙眼睛以及一張嘴巴,並不是怪物,張獵戶不必拘禮。”

    顯然曹操發覺了張三的拘謹,立刻就以笑語緩解了氣氛。

    百姓都是淳撲的,張三見曹操一連和相,並無半點架子,不由心生好感。對曹操也沒有那麼害帕了。

    曹操連忙問起了羅麟軍的情況。

    張三世代居於山中,以打獵為生,黃河水患,對他無半點影響,其並未得到羅平的資助,也不存在什麼恩德。便告道:“小人在不久前。下山以獵物換取日用品。不久。此城就被羅麟占領,其封了四門,小的出不去。直到昨日,才開了西門。期間小的並未發現城中有大軍的跡象。”  

    曹操聽後悔之不及,仰天嘆道:“好狡猾的羅麟,又中了你的詭計了。”

    **************

    虎牢關位於滎陽縣汜水鎮西,因周穆王曾在此地圈虎,故名虎牢。關處溝壑壁立、陡岸深谷之中,北瀕黃河,南依嵩山。當東西交通要衝,扼中原腹地,系中州安危,有九州咽喉之稱和“一里之厚,而動千里之權”地說法。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9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