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頁
由於荀彧的反對,曹操不敢勉強擔任魏公一職。
這日,董昭持聖旨,前來相府宣讀。
曹操召見董昭入書房,說道:“文若並不同意操任魏公一職,為之奈何?”
董昭不已為然道:“荀尚書心懷二意.並非一心向丞相盡忠!再說,此乃一人之言。怎能阻止眾望!”
曹操深以為然。
先請郭嘉過府尋問。
郭嘉見曹操語氣,就知道曹操的心意,他並不象荀彧那樣對大漢心存敬畏之心,也不採荀彧那樣正派。說道:“稱公不稱公.並無多大區別。此刻稱公確實有些急噪!”
曹操點了點頭。
接著荀攸又受到了曹操的邀請。
同樣地問題。荀攸為人不似荀彧,荀彧敢於直柬,堅持大義。行為端正。而荀攸高風亮節,但他“深密有智防”善於保護自己。曹操曾經也說過:荀令君之進善,不進不休;荀軍師之去惡,不去不止也。可見荀彧做事較積極,而荀攸做事則傾向於保守。
荀攸說道:“凡是皆有兩面,稱王有利有弊,不稱王也有利有弊。不過攸之意思。不稱王為好!”
曹操讓荀攸退下,又招來了賈詡。賈詡對外陰險毒辣,對內卻勤勤懇懇,即不拉幫也不結派。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賈詡說道:“明公容智,此其中深意自有定斷。詡一心想著如何破劉備的防線,並未在意此事,望主公勿怪!”
一個君主,最喜歡的就是賈詡這類人,有著出色的才華,卻不與他人爭風。即能為自己排憂又能讓自己放心。曹操也不例外,他並不怪賈詡說謊,只是對他一笑,讓他下去。
接著就是程昱。程昱聽了曹操的問題,說道:“主公長期居於丞相之位,自己樂於保全名節,卻反而使人以大事懷疑於主公。但主公有了正式的爵位,就不只是朝廷官員,在宮中也有了公開的位置,還會有誰來懷疑主公對大漢的真心呢?”
曹操最後召見的是司馬懿。
司馬懿討好的說道:“丞相功高震天,別說稱公,稱王也不在話下。此刻稱公,正是最好時機。”
曹操微笑著問道:“怎麼說?”
司馬懿自信的說道:“稱公可以讓軍中所有不滿丞相作為的叛臣,提前露出馬腳。不然,若是在丞相出征在外時.他們再反,我軍危矣!”
曹操聞言,大笑。
曹操本就野心極大,他心中早就同意了董昭的意見。畢竟,丞相地位再高,仍是皇帝的屬僚,而巍王卻擁有著獨立的政治權力,在名義上也脫離了皇帝的直接管轄,這和皇帝分國而治,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
曹操聽了眾謀士的意見,本就動搖的心,這下搖得更快了。
接著他又召見了軍中所有大將前來詢問。
這些大將,領兵打戰還行,在這種大事情上,哪裡出得了主意。
他們都認為官大就是好的。
眾人就瞎起鬨的嚷著讓曹操當魏公。
曹操見將領們幾乎各個都同意,也就拿定了主意。接了漢豐帝的聖旨,自稱魏公,定都幽州范陽。
3-266下卷 第266章 三大軍師齊出
“曹操稱公”的消息,以訊雷之勢,在短短數日之內,傳遍了大江南北。
遠在長安的羅靈風等人更是先一步的由“疾風”傳來的消息中,得知了這個信息。
長安議事廳中。
羅靈風奇怪的問道:“不是說封王嗎?怎麼現在是稱公了?”
法正不解的回答道:“這個……正也不太清楚。可能是情報出了一些問題吧?”法正的語氣充滿了遺憾。
諸葛亮也遺憾的說:“曹操稱公符合他的性格,稱王就有一些荒謬了,看來我們的情報網還需要加強啊!曹操稱公或者稱王對我軍來說,並不是一件大事,出了紕漏也不需要太過在意。可萬一這是一個軍事機密,如果在這其中出了什麼問題,那我軍很可能會因為這一小小的誤差.從而導致了全軍覆滅的危險。”
管理情報的費褘上前受教道:“臣下知錯了,日後一定好好改進!”
在漢朝,劉邦的話可謂是聖旨中的聖旨。“白馬之盟”劉邦曾經親口頒下號令“非劉氏子孫不得稱王!”
若曹操稱王,就等於破了高祖祖訓。屆時,劉備稱王或孫權稱王就不會惹人非議。
可是九州之內,重爵不得過公。封公是得朝廷允許的,只要功高者,皆可受封為公。曹操封公,在意義上說來是合情合理!
除非劉備公然反對朝廷,不然在沒有聖旨的情況下,劉備是不可能稱公的。畢竟.在理論上而言.曹操並沒有錯。
羅靈風知道劉備在短時間內,是無法稱王了,也露出了遺憾的神態。稍後,羅靈風問出了他最為關心的事情:“荀彧先生怎麼樣了,是否被曹操暗害了?”
荀彧的一生堅持大義,行為端正,而又極有智謀,且喜愛推薦賢能。訓練武裝部隊,掌握機會。制定謀略,征戰四方,連獲勝利,輔佐曹操復興漢室,轉弱為強,化亂為治。曹操十分天下,其一人之功,就占有五分,作為曹操最有力的臂膀,他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與此同時。又能為漢王朝盡節。他的仁德。尚在管仲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