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有點兒辦法總比沒有強!袁紹臉色稍緩的點頭說到:"元圖之言甚善!然調張郃與高覽二將,鄴城如危將何以自處?"嘴快的許攸借著別人的主意搶著說到:"主公當知:以我等之力,要弱於陶、曹二人。如不全力一戰,敗則鄴城亦不保矣!空留張、高二將何益?"荀諶也忙附和著說到:"元圖、子遠二公之言甚善!主公切勿再遲疑了!況且,以正南兄的精細謹慎,我等離鄴城也只有兩日多的路程;如鄴城遇險,馳援亦來得及也。"
在此危急之際,原來爭鬥不休的袁紹的麾下眾謀士,終於形成了少有的意見統一。在巨大的壓力之下,袁紹也放下了一些以往一貫高高在上的架子令陳琳修書兩封,分別送往鄴城和甘陵國。並挑選精細之人、許以重利,準備派往許都行挑撥離間之計。
而這時,回到大營的曹操則對我嘆道:"袁本初的實力確不容小覷!無敵侯可有破敵的計較否?"我心想:你還真拿我當萬的能了?就搖了搖說到:"暫無太好的計較。但我方乃聯軍,挑撥關係以使你我生隙而相互猜忌乃常用之計,曹公此後當切勿輕信謠言。"
曹操也點頭說到:"離間之計確適用於我等,你我當相互精誠以待,勿為袁本初所趁也。"我贊同的說到:"確如曹公之言。如我等此次鎩羽而歸,就會給了袁紹以喘息之機,進而則必先置曹公於險地也!"來到這個時代浸淫權謀久了,隨時隨地的都在耍弄心機!我話里的意思就是在說:如果這次敗給袁紹。我還可以回徐揚的富庶之地去tian舐傷口,而你曹操卻要承受惱羞成怒的袁紹的反噬。所以,你曹操也別三心二意的不思進取、或聽信謠言而考慮退路了!袁紹是決不會放過你曹孟德的!以曹操的機敏,當然會聽明白。
兩軍對恃數天均相安無事,我也就藉機同曹操及眾謀士商討起了破敵之策。商議來商議去,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冀州一馬平川,一眼望過去能看出好幾里,既無山川、又無大河。什麼火燒、水淹、設伏、夜襲等不是作用不大,就是根本無實施的客觀條件。聯軍倒是背靠洹水河,荀攸也提出了背河下寨誘敵來攻,而後設伏於側。然後以置於死地而後生之計頂住迎面之敵,出伏兵擊其側後,可收殲敵一部之效。但其想想後,自己就把計策推翻了!現在聯軍氣勢正盛,無謂的把大軍置於絕地,去同袁紹來賭五五之數,本就是不明智的選擇;如果再出現敗績,則就完全的喪失了氣勢上的優勢。那可就真叫: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我也曾想到提前動用青州的實力。當面與袁紹全力對恃,分出部分兵力於青州方向,同賈詡夾擊甘陵城和貝丘城,先行拔除麴義這顆釘子。然後,賈詡由青州方向攻擊鄴城,我同曹操合力攻擊邯鄲。考慮很久,也同郭嘉等商量過之後,最後還是放棄了!因為,這樣不僅是把全部的實力暴露在曹操和袁紹面前那麼簡單。最大的可能是把袁紹嚇得縮回了鄴城,這就完全違背了利用曹、我的雙方實力把袁紹大部分的實力消滅在邯鄲的初衷了!也把消滅袁紹這個最大的壓力背到了自己身上,加大了後期的征戰的難度。
既然已經毫無任何取巧的可能。那就必須要硬撼了!就要從拼實力的方向去考慮了。但也絕不是單純的拼消耗,那樣曹操也不會答應;還是要講究戰略、戰術的。為了儘快的取勝,還要減少兵卒的消耗,我也就只好動用一些原來並不準備在曹操面前暴露的隱藏實力,儘快的擊潰當面的袁紹,把曹操送往并州的戰場。如果拖得時間太久,我還有些擔心高幹前來馳援袁紹。還是應該把曹操和高幹擺在并州的戰場其爭奪,擺到了冀州我就會為曹操作嫁衣。
打定了主意之後,我就把自己的全盤計劃拿了出來。向曹操和他的謀士們進行了通報,並徵求他們的意見。也許是對我產生了依賴感和對我以前戰績的信心,曹操竟然沒有任何異議?並全權委託我指揮全軍;而其所有的謀士也同他一樣的異口同聲。讓我大感詫異:咋不象狡詐多智的曹操了?他不是犯頭風病了吧?難道這些謀士也都發瘋了?
想不明白就不想了!反正他們暫時也翻不了天!除非他能再變出幾十萬大軍來,才能對我構成威脅。既使他想搞別的動作,也得考慮考慮帶來的後果不是?
海涵!有屏蔽的字、詞,只好用拼音代了!否則,改詞就失去原來的意思了!
第六十五章 大戰蒼亭
其實,我的計劃很簡單,也是受到了荀攸的置於死地而後生之計的提示。為此,我還特意的向荀攸表示了謝意。在我方大營的左側十數里之外,有一處可以臨時藏軍萬餘的丘陵地帶。我的計劃就是:傾全力攻擊袁紹大營的正面數天,把袁紹的防守力量全部吸引到正面來。然後驟起丘陵之地所伏之騎兵,於側後攻擊袁紹的右營。利用弩車射程遠的特點,以弩車營為先導,先打亂袁紹右營的防守體系。隨後,騎兵發起突擊,由右營切入,從側翼直搗袁紹的中軍大營。
我也曾考慮棄用弩車,夜間發起攻擊。但考慮到我方乃客軍,地理條件不如袁軍熟悉。袁軍是近二十萬大軍,不是一衝就透的兩、三萬;在夜間如遇強力的抵抗,加之地理不熟,怕難收奇效。況且,白天堂堂正正的把袁紹打敗,對袁紹的震懾力會更大,對以後也大有裨益。
考慮到張繡的堪當大任,我又想起了還有兩個無所事事的人楊奉和韓暹留在中軍,大戰將起,也應該給他們一些表現的機會了。就派人招來二人,委任二人為太史慈的副職,協助太史慈統領前軍;賦閒過久的二人慨然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