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陳群和魯肅也先後分別來到了徐州。這兩人均是內政、軍略兩途都有很深造詣的大才。經過同二人分別進行一番長談之後,魯肅即返回九江,我給邊讓去信言:建議僻魯肅為九江別駕,負責九江總體的軍略事宜。我原想把陳群也推薦給邊讓,但陳群個性太強,秉性屬於又臭又硬那種,我擔心同邊讓和不來,浪費了人才;就暫時僻為徐州別駕從事,協助張昭的同時也參預我這裡的軍略事宜。
州郡的別駕從事和別駕是不一樣的,別駕在州、郡只有一個,而別駕從事可以多個。其實,別駕從事實際上就是刺史、太守的幕僚。而別駕,則是副刺史或副太守。
這裡先交待一下袁術。因為很快就要和他打交道了!主要是解釋一下,他咋就從南陽跑到淮南去了。
袁術、字公路,袁氏家族的嫡長子,西園八校尉之一的長水校尉。黃巾亂起,其自請平亂南陽(荊襄九郡之一郡)和豫州,後因軍功晉為後將軍、南陽太守,占據了南陽及大半個豫州。
當時,黃巾之亂大致平復後,袁術坐擁強軍二十萬,乃東漢末年實力最強的一方諸侯。但其在占領區內不知體恤民生,卻橫徵暴斂、無惡不作,加上豫州乃黃亂的重災區,且其蓄兵二十萬之多。因而,也就造成了所轄之地赤地千里、杳無人煙、百姓非死即逃的尷尬境況。在軍無隔夜糧的窘境中,袁術利用楊州刺史去世、新任刺史接任的不穩定階段,美其名曰:南下就食。搶占了壽春及其周邊地區,把新任刺史劉繇趕過了大江,並自封為楊州刺史。此後,豫州也就變成了雞肋地區。否則,原歷史後來曹操也不會任命劉備任豫州刺史,還允許他去上任。
第十六章 迭變叢生
自進入中平六年以來,我就加強了對京城探子的偵緝力度。我讓胡氏兄弟加派十數名的探子潛入京城,以糜家商鋪為接應點,每五日一次的快馬情況呈報;如發生重大事件則隨時要快馬急報。進入三月以後,京城內波詭雲譎的變化讓人目不暇接:大將軍府的動作、閹宦的反應、兩宮的意向、百官的動靜、聖上的病情、民間的議論等等不一而足。
每天,我同徐庶、郭嘉、程昱、陳群等聚在陶府的書房、分析著、討論著,以確定下一步的應對方略。老陶謙已經基本當起了甩手掌柜,府衙的事他基本上已經不過問。但京城朝廷發生的大事他還是很上心的,經常前來參加議論。他必竟是出任了幾十年的大漢臣子呀!能不關心朝廷的動態嗎?
徐州軍的軍力經進一步的整訓,已經更加的強悍。兵刃、鎧甲及其它的軍械均經過改良、翻新後又重新裝備了軍隊。琅琊的流民招收已達近三十萬之眾,已趨飽和狀態。其中挑選出近六萬地青壯組成了預備兵團,調霍峻為統領,邊訓練、邊實行軍屯;太史慈接任了步軍統領。又調孫乾赴琅琊,協助臧霸實行民屯、並管理地方。
九江的水軍已初具規模,甘寧也終於接受了招攬。現招募水軍約有一萬五千人,大小船支已造出數十艘,正在進行摹擬實戰訓練。邊讓也接受了我的建議:征僻魯肅為九江別駕兼水軍都督,甘寧、蔣欽為副都督;周泰為步軍校尉,統領九江步卒。
青州刺史田楷、北海太守孔融曾數次聯合至函徐州,拜謝前次青州管亥之亂之時徐州的及時援手,並誠請相結唇齒之盟。我與徐、郭、程、陳等相商並稟報老陶謙之後回復:徐州已與九江有盟約在先;如結盟,當聯合九江四家共同結盟為宜。以四位高參的觀點:如結盟,必以徐州為主,此乃提高聲望、擴展影響及勢力的良機。田楷和孔融當即回復:接受了徐州的建議,並約時間派代表赴徐州會盟。我通知邊讓後,即約定了由老陶謙主盟的時間。三方各派代表到了徐州,舉老陶謙為盟主,簽署了守望相助、共同進退的盟約。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現在各方大吏均根本無法預測以後天下大局的走向,現在也只好儘量的依靠在相對強勢的一方,藉以尋求自保。
所謂天下本無事、慵人自擾之;這一年間徐州亦發生了兩處判亂。平定後,除丹陽外州府對所屬郡國的控制力進一步得到了加強。其一,下邳國富戶闕宣,令人啼笑皆非的舉家兵占領了下邳城,自封為天子;被趙雲提一千曉騎一日蕩平。臨淮梟賊笮融入廣陵劫掠,廣陵太守趙昱領兵拒之大敗,趙昱被殺害。東海屯軍的徐盛就近得報後,率兩千車兵護衛(車兵已增至五千),經一日夜急行趕到廣陵,略息即率軍偷襲,傷笮融並盡虜其眾,笮融逃往江東。我薦徐盛兼廣陵太守,車兵移住廣陵,以御兩淮和江東;另由糜芳率兩千步兵接防鹽場及駐防東海郡。
經老陶謙分別與糜竺、趙雲商定:我與糜貞、陶應與趙晴定婚,待選好良辰吉日即成親。
京城傳回來急報:靈帝薨,大將軍何進攜甲兵入宮,柩前立太子辯為少帝,何太后垂簾......。何進欲誅除十常侍,張讓求何太后得保。郭嘉長嘆曰:"大變起矣!吾等易早作籌措。"我點著頭說到:"無妨,當順勢而行可也。"
六月,廢董太后並遷董太后出京,董太后被鴆殺於途。大將軍何進密招天下各鎮大吏領兵馬進京進京以除閹豎,徐州也同時接到了密函。我立即招徐、郭、程、陳等前來商議;老陶謙自帝薨以來,由於心情淒戚而臥病在床。故而,我並沒驚動他,待有決定再通報他不遲。
眾人到來後,郭嘉就首先開言:"變生矣!然我等離京途遙,鞭長莫及爾。"徐庶接著郭嘉的話茬兒說到:"當整兵以防不測,並加強偵緝,隨時密切注意著朝廷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