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頁
此事聽得劉銘祺心裡一陣好笑,兵部把大印給弄沒了,真是稀奇,如同當兵的把槍給丟了,又有何區別。官員怠政,難怪嘉慶帝會發這麼大的火?
嘉慶帝整治腐敗可謂不遺餘力,親手扳倒權傾朝野的和?
後,仍未能改觀大清貪官污吏盤根錯節,損公肥私,專權敗政的局面。甚至連貪官殺清官的荒唐事都時有出現!遠的不說,只說劉銘祺就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WWW。16K。……CN(16K。……CN。文。學網足矣,曾被數以百計的黑社會成員所追殺,慌不擇路,竟然逃到皇城裡來避難。更為奇怪的是,堂堂兵部行印(即中央軍事國防最高行政機構關防的大印)竟然不翼而飛,是丟失,還是被盜?是無意疏忽失落,還是另有陰謀策劃?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嘉慶王朝吏治敗壞至何種地步,又將如何才能扭轉日益腐敗的吏風?
劉銘祺沉吟半晌,朝嘉慶帝道:“皇上息怒,恕臣斗膽說上幾句,請皇上先設了微臣的不恭之罪。”
嘉慶帝把劉銘祺詔進宮來,就是想聽聽他的意見,於是,點了點頭道:“有話直說,朕不會怪罪愛卿的。”
劉銘祺謝過嘉慶帝後,接著慷慨陳詞道:“皇上殺了一個兵部尚書就能使兵部大印不再遺失了嗎?臣看卻是未必啊!屢屢發生此等低級錯誤,冰凍三尺可非一日之寒也!難道皇上以為殺雞就可儆猴了嗎?其實不然啊!當初皇上親手殺了大貪官和?
,還不一樣難以挽救大清王朝的頹勢嗎?如今大清政務廢弛,官員玩忽職守,全因大批的文武官員抱著“法不責眾”的心態而更加的無所顧忌,為所欲為。殺了和世泰,還有後來人。”
劉銘祺把忠言逆耳的大道理說了一通,說得嘉慶帝的臉陰陰的,半響不言語一聲,如同一把尖刀扎在肺上似的,半天透不過氣來,大失所望地嘆道:“大清皇室的君王,英明聖武,文韜武略,樣樣精通,神州盛世,政通人和萬民安,顯然和朕的統治截然不同,實乃朕之墮也。”大清王朝已從其鼎盛時期衰落,以前為盛世所掩蓋的諸種矛盾和積弊,在此時已明顯暴露於嘉慶朝的光天化日之下,而保守的嘉慶帝恰恰在這最大而且是關鍵的問題上毫無建樹。
劉銘祺拱手恭維道:“皇上英明神武,不亞於康熙、雍正,乾隆幾輩皇帝的盛世之能,更是天下百姓敬仰的勤政皇帝,只可惜再穩固的江山若沒有中流砥柱的支持也不能永保盛世。”
劉銘祺話鋒一轉:“微臣以為,當今我朝大弊在於官員們醉生夢死,因循怠玩,致使政務拖沓,更有不務正業者居多。明朝曾是宰相、太監共天下,竊權亂政,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使明室由盛而衰。本朝卻是與胥吏共天下,營私舞弊,乃至多年未被發覺,形成大案,又無一不是由眾官員怠政瀆職造成。”
(註解1:胥吏——辦理文書的小吏。)
嘉慶帝面色黯然,神情漠漠,喟然道:“愛卿良言,有如雷鳴,道出衰國之根本,朕雖一時醒悟,卻無挽狂瀾之能。”
劉銘祺頷首贊道:“皇上乃世之明君,青出於藍勝於藍,大清將在皇上的勤政治理下,再現百年昌盛。”人不是神,誰都需要鼓勵,劉銘祺在嘉慶帝心情消極墮落的時候,好一陣吹噓奉承,也好讓他減輕壓力,振作精神,做一個好皇帝。
嘉慶帝頗有自知之明,苦笑著擺擺手,向他問道:“依愛卿看,朕當如何處置?”
劉銘祺微微思索道:“治大國,烹小鮮,這是老子的名言,古往今來人人都在學,以微臣的理解是,治理好一個大國,就如同烹製出上等的一盤美味菜餚般簡單,皇上和廚子其實只是一步之遙而已。”嘉慶帝頭一次聽人說拿皇帝和廚子相提並論的,難道嘉慶帝的真龍天子之職連廚子都能勝任嗎?這也就是劉大寺卿,換成別人,早就拖出去大卸八塊了!
也許是出於他是嘉慶帝夢中應夢賢臣的緣故吧!嘉慶帝不但未生怪罪之念,而且洗耳恭聽,報著願聞其詳的態度,道:“愛卿繼續說下去?”
劉銘祺見嘉慶帝讓他給忽悠的一愣愣的,心裡怪爽的,原來蒙人也挺好玩的,他不急不忙地伸手端起皇帝御用的金黃色玉茶碗,喝了兩口雨前龍井,清了清嗓子,接著賣弄道:“廚子烹小鮮時用上了治大國的態度和心思,那就是一個好廚子了。所以治理大國的最高境界就是身為一國之君的皇上更要能牢牢把握住全局,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罷了。在這個烹製的過程中不能或缺的就是油鹽醬醋,各種調料上百種,這些調料五花八門,都是治國不可缺少的人才棟樑,而眼下本朝的這些調料都已變質,怎能烹製出一道爽口的小鮮呢?”
嘉慶帝在龍椅上緩緩站了起來,雖然劉銘祺的大白話談不上是什麼大策大略,與那些善於咬文嚼字套話連篇的大臣比,聽起來卻更注重實際,大有一語道破天機之感,隨即笑著問道:“依愛卿所言,朕是一個不合格的廚子嘍,不但未能烹製出美味小鮮,還將小鮮烹製而成一道難以下咽的菜餚,所缺少的便是對油鹽醬醋諸多調料的掌握嘍?”嘉慶帝都給繞搭糊塗了,還真把他自己當成廚子了。不過天下大理,大同小異,即使一句微小白話,若是參透其所蘊涵的大道,說不定就是救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