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就在兩天前,唐帝國同樣是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襲擊、先發制人。搞得自己在邊境線上的部隊根本來不及反應,數萬部隊就這麼沒了,皮埃爾實在是覺得肉痛。此時,他那渾濁的目光聚焦在了地圖上一個名叫高平的地方。高平至東溪一線,是法國軍隊所構築的越北方線中最為核心的一段,而此時這個地方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戰鬥。
帝國軍隊中擔任進攻高平的部隊是第三方面軍第14集團軍和第15集團軍,在此次進攻中,14集團軍全部部隊、15集團軍的第45師以及集團軍屬炮兵師擔任正面主攻;15軍裝甲師的任務是從高平南面的東溪向後穿插,第15軍44師尾隨其後;15軍43師擔任戰役預備隊。進攻早在6月5日就開始了,此時戰鬥已經進入了高潮階段。
法軍對帝國軍戰略意圖嚴重估計不足,高平的法軍前線指揮官勒克爾認為,高平地區的岩洞暗堡成群,各種火力點燎若蜂窩,隱藏在荊棘里的戰壕坑道縱橫交錯,無數工事和火力點上下相連,火力交叉。勒克爾認為這套從上一次大戰中繼承而來的防禦方法穩如泰山,再加上自己手中2個整編師又4個獨立旅的部隊,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6月5日,戰鬥打響後,駐守在高平的法軍第25步兵師主要負責由道農、朔江、茶靈到重慶的正面防禦,由於這些地區岩洞、涵洞、隘口、峽口層出不窮,大小山崗重重疊疊,易守難攻。從而遲滯了14軍及其配屬部隊的前進速度,使得這些部隊整整用了兩天的時間從突破了法軍在邊境構築的兩道防線。
6月7日,在高平的法軍指揮部認為,高平地區北面險要,而東南面東溪一帶,更是敵人不敢進攻之地。因此,高平地區被法軍指揮官們一致視為打消耗戰的最佳之地。
此時,勒克爾估計,唐帝國軍必定會從正面北部經朔江4號公路推進,這裡才是坦克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能夠發揮的地方。
所以法軍第25步兵師在高平北部,在由朔江到重慶的每一條道路上,都挖築了縱深達十公里的“反坦克伏擊圈”,由隱蔽的不同性能的武器逐層部署,其中以反坦克武器為重點,近為輕重機槍,遠為反坦克炮和高射炮組成陣地,加上岩洞和山腳各處工事中的反坦克步槍,一起構成了嚴密的火力網絡。
相反,由於東溪一帶接近諒山地區,沒有坦克行進道路,故他部署了大量的以輕重機槍為主體的防禦工事群和火力網。
由於戰前,軍事情報局的情報摸得很準,東南戰區對法軍的兵力部署非常了解。因此,杜宇衡決定14軍和15軍一部在道農、朔江正面地區展開強攻,但不急取,目的是用比敵強大幾十倍的炮火,吸引並徹底擊毀敵人。
從6月5日以來,14軍主攻部隊從靖西和龍州兩路出發分為兩路,一路過茶靈後直指高平,吸引敵人增強高平守軍,另一路在高平東面布下一個口袋,這就使得14軍不但牢牢握住了法軍25師的部隊,同時將處於二線部署的38步兵師阻擊在了高平西面的銀山。
15軍的45師由水口關直插廣洲,作為攻占高平東面的部隊,同時進攻七溪、脫浪,布下阻擊陣地防止諒山地區的敵增援部隊,而15軍主力即第15裝甲師和第44步兵師準備從東溪沿4號公路北上,反兜高平後路,完成對高平的包圍,保證全殲法軍。
“給我瞄準了打,別他媽以為炮彈不要錢。” 14裝甲師2團團長楊水生一邊罵一邊舉起望遠鏡望著前面,“我們軍在這裡都已經爬了兩天了,法國人的工事怎麼那麼多啊!”
為了減少損失,14軍決定用坦克做主戰武器,以坦克上的重炮還有裝甲部隊配屬的自行火炮,直接攻擊敵人的據守岩洞,用我之所強攻敵之所強,以硬打硬,掩護步兵攻占陣地。
“轟”,一個營的齊射,頓時,公路上全部是火炮後坐力騰起的煙霧。“好,通知1團,派一個連上來,那幾個洞已經轟得差不多了。” 楊水生呼叫步兵,因為坦克可不能最後進洞解決戰鬥。
步兵是坦克的後備,緊跟著的是強大的重炮部隊,因為坦克經過的地方,在工兵的修理下,重炮照樣可以直達前沿。一直到6月8日,法軍正面防禦的第25師在14軍的鐵拳打擊下損失慘重。
戰役的過程證明了杜宇衡的這一做法完全正確,在銀山地區的法軍38師發現從道農穿插而下的帝國軍部隊,以為帝國軍是要由3號公路夾擊河內,紛紛掘壕築工事據守,但穿插部隊在占領魁扎後突然攻原平、打沙,直指高平,此時38師才知中計,欲增援25師,但被14軍42師阻擊在銀山外圍,連攻兩天,不得動彈。兩天過後,38師害怕又中包圍,不得不縮回銀山。
一直到6月7日,整個高平戰役都進行的非常順利,6月6日,15軍的穿插部隊占領了博山以南地區,第15裝甲師以坦克為尖兵,只用三天時間,就過博山攻到高平,這一戰就是高平戰役中最為激烈的東溪穿插戰,堪稱現代化技術裝備條件下的帝國軍傳統穿插戰術的嶄新運用。
6月9日,15集團軍的第15裝甲師在師長溫宇恆的帶領下分東西兩路執行向東溪穿插的任務。整個行動路線非常崎嶇,路窄坡陡、彎多路急。平時只能通行牛車,一般路寬不過3米,很容易翻入四周懸崖,東溪東北的靠松山海拔701米,山高林密、坡陡草深,是穿插路線上最複雜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