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由於身邊沒有官員跟隨,劉坤放鬆了許多,靜下心來,一邊趕路,一邊欣賞沿途的景色。
此時的漢末世界,天空與大地沒有絲毫的污染,山青水秀,空氣清新,心神沉入其中,令人心曠神怡。
博縣屬於泰山郡,位於泰山的南方。博縣的學堂,乃是滿寵上任郡守之後,於其他諸縣一同修建而成,此時乃下午申時,學子們正在上課。
幾個遊俠打扮的人進入學院,這幾個人正是劉坤一行。
劉坤一路走來,對一路的所見所聞非常滿意,逐對身邊人道:“泰山郡被滿寵治理的不錯,一路行來,各縣皆治理的井井有條,伯寧是個人才。”
眾人點頭應是!
劉坤話音方落,兩個文人打扮的人,從幾人的身邊路過,二人對話的內容引起了劉坤的深思。
路人甲道:“長嶺兄,你說縣學招收這麼多學子,將來如何安置?”
路人乙道:“有德賢弟所言甚是!百姓皆知;縣學不僅管飯,而且吃的飽吃的好!送孩子前來上學,一來,有機會出人頭地,二來,可以給家中剩下不少的口糧,故而百姓紛紛將孩子送至此處。
如今縣學的學子已然過千,這個數字依舊不斷上漲。若大漢各地皆是如此,數年後。便有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士子。何其恐怖也!!”
路人甲點頭符合道:“是吖!長嶺兄說的這個人數。尚且只是初期,隨著一批又一批的學子結業,人數會逐年遞增。屆時的大漢的土地誰來耕種?這些人學習數年之後,還可以種地嗎……”
二人漸行漸遠,劉坤沉吟良久,暗道:看來本王錯了!讓古代人人讀書,不僅多餘,而且相當多餘!
孤被穿越小說給帶歪了!!
後世之人歪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認為這句話不對,應該將其斷開,成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才是孔子的本意!
劉坤結合漢朝當前的國情,細細思量,這樣的解釋簡直荒繆之極,最令人可氣的是,朕當時竟然相信!
孔子的傳承斷過嗎?沒有!
古人讀書。先學識文斷句,若這句話是斷開的句子。豈會留到後世給爾等來斷?
朕以前以為:孔子推崇有教無類,便是要天下人人讀書,如今看來,這種解釋也是無稽之談!
孔子說有教無類,其意應當是;不管是農民,還是貴族,我都可以教授你學問。
僅此而已,並非是要讓天下人人讀書!
有心求學、天資聰穎的孩子,可以進學讀書,而心思樸拙,老實忠厚的孩子,便在家中子承父業,豈非兩全其美!
有人覺得做一輩子農民,或者做一輩子工匠很可憐。然;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此時的劉坤,如同進入了頓悟一般,越想越遠;幸福需要建立在自我滿足的基礎上,知足常樂!農民就應該種地,工匠就應該做工,自我滿足,才會產生幸福感。
現在的這些學子,將來有八成以上的人,要回家務農種地,經過數年學子生涯,眾人還可以安安分分的種地嗎?
若是沒有做過學子,沒有學到過學問,這些人一輩子不會有當官的野心,八成都會過的很快樂。
若是學會了當官執政的本領,還能夠甘心做一個農民嗎?
朕以前以為;讀點書最少可以科學種田!
仔細想來,這個說法也很荒繆,若要百姓科學種田,一個村長指導即可,何須人人都去讀書?
想想後世的大學生,其實朕早就應該知道:經過數年讀書之後,眾人都想從事體面的職業,幾乎沒有學生願意回家種田!
既然本王錯了,那麼就要改正!
劉坤命陳到趕往通訊處,向各個學院傳令;明年春季對所有的學子,進行一次考核,擇品學兼優者,留下兩成,余者遣散。
陳到領命而去,劉坤提醒自己:日後行事,定要三思而後行,朕的一言一行,都會對這個時代產生莫大的影響與破壞,這可不是玩遊戲,過家家!
目前的大漢就很好,朕對大漢的民風很滿意,後世的東西,還是儘量不要帶到此處為好。
現實的很多看起來不錯的東西,未必是真的好!
不少的穿越者來到古代,忙死忙活的搞科研,搞格物,造化肥,造蒸汽機,開採石油,開採煤礦,甚至還有人修改法律,推廣合約精神。
這樣做真的好嗎?
例如化肥,若要生產這東西,必會對古代環境造成污染,而且古代地廣人稀,糧食產量提高了,吃不完怎麼辦?
只有一個結果;糧賤!糧食價格低賤會有什麼後果?傷農!
農民購買了化肥,無形中增加了種地的成本,而收穫得糧食卻只能賤賣,或許化肥錢都賺不回來!
看起來對百姓好的東西,最後的結果卻是傷農,如此一來,搞化肥的意義何在?
於其這般,不如將精力放在養牛上,若家家戶戶都有一頭牛,對百姓來說,才是真正的實惠!
還有人提倡挖煤取暖!此舉更是不必!從這個時期便開始挖煤,千年之後便會無煤可用。
最主要的是,百姓並不需要煤炭來點火做飯。
只要百姓在田地里種上玉米或棉花,這兩種作物的枝幹,燒火做飯都是用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