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許靖道:“大王,我大蜀乃一國,國就乃有國法、軍規、律令,正所謂不以規矩便不成方圓。雖說我大蜀在大王昔日進位蜀王時已立下一些軍規法定,但並非完美,要治好一國,不但要仁政,亦要以規章制度來適當地約束。以此懲治腐敗,罰惡賞善、安民定居......”
聽完許靖之言,我道:“許尚書言之有理。軍師此事就交與你、張司農、許尚書去辦,分向各郡頒發軍規律令。”
孔明領命道:“是,大王。”
“哦,對了,軍師,凡各郡縣有軍民建議、進諫等,皆一一記錄報之而上。”我道,“我乃君王,你等乃為官者,皆在上;民乃在下,皆知治理有方無方,乃民情中便乃實知,君王所想,未必乃全美之策;正所謂偏聽則暗,廣聽則明。”
孔明道:“是大王。對了,大王昔日你言有關百姓土地之事,不知是何事?”
我道:“軍師不提及,我還差點忘矣。自秦漢以來,土地皆為各郡縣地主所有,百姓乃租用其地,每年每季向地方交納地租、稅務等之類雜七雜八的稅款,苦者乃百姓者也。”
許靖道:“那以大王之意是...?”
我道:“在我大蜀國法中,我想如此規定:我大蜀領土將直屬國家所有,各郡各縣的土地按人均土質肥沃分別分與百姓,每年每季向直接向國家交納一定的稅糧、農稅,此在稅收制度里規定交納多少,並且一旦規定,此稅收只可降低,不得上浮;除非戰亂發生,可由王下令向百姓徵集糧草,否則無論百姓如何如何豐收,而且受災之地不但免收,更應發糧賑濟,不知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許靖道:“大王,臣等知大王德天仁厚,愛民如子。依大王之言也並無不可,但以臣之見,大王可令找一郡一縣試之,如若成效見佳,再全國施之。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我對張松道:“張司農,你意下如何?”
張松道:“大王,許尚書所言也並無道理,可先試之;再者我大蜀若強施其政,百姓自是歡天喜地,但各大小郡縣地主土豪難豈能接受,大王可步步為營,不可急於一時,萬一地主土豪發生兵變,傷及乃是無辜百姓矣。”
我一聽,心想原來君王也不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尤其是如若要做一名仁德之君,真是難!我對孔明道:“軍師,你意如何?”
孔明道:“大王,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以我觀之,大王之政策可早施之。”
孔明之見與眾人不同,我驚道:“哦?軍師可言其利。”
孔明道:“自秦漢以來,百姓皆乃為地主土豪種地,稅糧等雜稅之多且高,使百姓不能盡其力耕種,如若土地乃百姓所有,自己必盡責盡力勤耕勞作經營自家土地,自除交納稅糧,農稅之外,所剩乃歸自所有,百姓又何樂而不為呢?不過大王,現天下未定,軍備所需糧草不可少,大王需多向百姓徵集糧草。”
我道:“那是當然。對了,至於張司農、許尚書所說地主土豪我自有良策處之,二位可放心。”
張松道:“大王,以我觀之,可封任地方富主豪門為地方官管治各地方。”
孔明道:“張司農,官不可隨意而任,乃有才可任,豈可皆任之?再說大王對自己的臣民一視同仁,無論是黎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皆平等分有土地,如此不可行乎?”
張松道:“大王,臣......”
我起身道:“永年,我知你等皆為我分憂,為百姓而憂,你等也不必爭執,此事就此作定,還望眾位愛卿助我為大蜀建制,子云感激不盡。”說完向眾人鞠躬作揖。
張松、許靖、孔明等人忙來扶,張松道:“大王為國為民,臣等真乃慚愧,臣既為君臣定當為大王盡心盡力,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