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一大早葉家人就紛紛扛著農具去了田地里, 只剩幾個孩子在家裡。
葉瑜起床後去了私塾, 等放了學回到家就跟著葉老太開始做午飯,至於其他人則都在田裡,中午並沒有回家。
也沒吃什麼好的, 就是早上剩下的餅子, 配上一些醬菜。
但她們給在田裡幹活的葉家人做得卻是實誠飯。
飯後葉瑜被葉老太留了個任務, 讓他端著食盒去給他爹送飯。
路不遠,約莫一刻鐘就能到。
正在耕地的葉父見他過來,立刻直起身,將腳上的踏犁鬆開,接過食盒, 他打開一看, 眼裡露出一抹驚訝。
“今日家裡做的這是什麼?”
只見一個又一個有成年人巴掌那麼大的白米糰子放在食盒裡, 足足有五六個,旁邊還擱著一個略大的竹筒,裡頭是青菜豆腐湯。
葉瑜指著那白米糰子對葉父說:“爹您趕緊嘗嘗,這飯糰子確實好吃,而且很方便,裡面有肉有菜。”
這也是他靈機一動想起來的,飯糰可以當成午飯送去給在田地里耕種的長輩們,它的做法簡單,味道也很是不錯,最重要的是只需要吃幾個就能填飽肚子,很適合現在家裡的情況。
家裡剩餘的白米全都做成了飯糰,葉老太雖然心疼,但她想著春耕是個力氣活,總得讓家裡人吃個飽肚,因此毫不吝嗇。
葉父用葉瑜帶來的水簡單洗過手,擦乾後拿起飯糰就咬上一口,他嘴裡最先感知到的是粒粒分明的米飯,口感偏硬,然後是臘肉的咸香勁道和蘿蔔乾的酸辣,味道依次疊加,確實美味極了。
葉瑜期待地看著他爹,“味道如何?”
“好吃!”葉父三兩口把飯糰咽下去後,喝了一口湯,讚嘆道:“這可比干吃窩窩頭或者苞米麵餅好多了。”
其實這屬於簡化版的飯糰,真正的飯糰製作時還需要海苔肉鬆和芝麻等材料,只是如今還沒有這些材料,無法做出來。
食盒裡五個飯糰都被葉父給吃光了,隨後他戴著草帽坐在樹蔭下,攬著葉瑜說:“你爹負責的這塊地去年種的是高粱,今年該種苞米了。”
高粱增產的關鍵就是輪作倒茬,最理想的情況是和豆子苞米輪作。
葉瑜看著眼前犁到一半的田地,突然想起了水稻。
一直到葉父出聲,他才發覺自己竟把這話說了出來。
“水稻得在暖和的地方種,像是南方,他們那裡冬天不冷,水稻長得快,咱們這兒就不行了,還沒等種子發芽呢,土地就給凍上了。”
又問:“寶哥兒喜歡吃白米嗎?回頭等糧商過來,咱們多買點。”
比起麵食葉瑜確實更習慣吃米飯,他默默思索著,也不知道通過一些手段能不能培育出來能在寒冷地區種植的水稻。
比如說育種或者改良土壤,他接下來或許可以著重翻閱一下空間裡關於這方面的書籍。
不過這也是個長期的過程,肯定是急不來的。
因此葉瑜開口問道:“爹,你知道南方水稻畝產有多少嗎?”
葉父聽到這個問題,抓抓下巴,想了下回答:“我記著去年糧商說江南那邊風調雨順,水稻畝產約有三百多市斤。”
他們這邊的小麥畝產也不過將近二百市斤,由此可見水稻的產量之高。
葉父說到這兒,不由得咧著嘴抽口氣,“怪不得人人都說蘇湖熟,天下足。”
葉瑜此時也在心裡感嘆,雜交水稻真不愧被譽為第五大發明。
父子倆又聊了幾句之後,葉父看看天色,見太陽沒那麼烈了,便站起身,囑咐葉瑜道:“你帶著食盒回去的時候走慢點,別著急。”
“我知道的。”葉瑜應一聲。
他把食盒蓋好,提著就往家裡走,在路上剛好迎面碰上從另一塊地趕來的葉母。
“寶哥兒,你爹還在田裡吧?”葉母問道。
看到葉瑜點頭,她就摸摸他的頭,“快回去吧,你下午還要去私塾呢,看樣子還有時間睡一覺。”
說完她就急匆匆往田裡走,他們家這三十五畝地並不在一處,所以葉家人都是各負責一塊,送飯自然也是分開送。
葉瑜到家的時候家裡十分安靜,只有葉敬和杏花坐在堂屋。
“寶哥兒,家裡就我們三個,奶已經去了田裡。”
葉瑜聞言點點頭,他把食盒放下,然後叫上葉敬一起去地窖,從乾燥的木箱裡拿了一兜綠豆出來,雖是陳豆,但依舊翠綠。
“咱們煮一鍋綠豆湯,等一會去私塾的時候給他們送過去。”
“好!”杏花激動地點頭,在她看來這就好像是在玩過家家,感覺會很有意思。
葉瑜力氣不夠,所以他和葉敬一起抬起一盆水,將綠豆泡進去淘淨,盆里涼沁沁的井水讓他舒一口氣,大熱天把手放在涼水裡浸泡實在是一件再舒服不過的事了。
綠豆泡完後他端起木盆對葉敬兩個說:“你倆去院子裡把劈好的柴拿進來。”
燒火這件事家裡人人都會做,因此葉敬抱著柴禾走進灶房,沒一會兒就把火給升了起來。
綠豆在鍋里翻騰,一直到綠豆開花的時候,葉瑜把剛從後院摘來的金銀花放進去一起煮。
隨著時間的流逝,綠豆和金銀花的香氣漸漸蔓延在空氣中,因此葉敬和杏花眼巴巴的望著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