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頁
原因很簡單,第二十六集團軍的主力就部署在天津主城區北面,並且沿著京津唐高速公路部署了一道較為堅固的防線,如果美日聯軍從北面發起進攻,就得撕開這條防線,從而消耗大量兵力。在兵力相對有限的情況下,美日聯軍只能避開第二十六集團軍的主防線,繞到天津東面,從濱海機場發起進攻。
問題是,這邊的進攻也很不順利。
在濱海機場遭到阻擊後,C集團軍的士氣受到嚴重打擊。更重要的是,沒等C集團軍調整過來,東北軍就在外環線內側部署好了防禦陣地。
鐵道部材料廠,就是東北軍的主陣地之一。
當時,守在這裡的主力部隊只有一個營的兵力,只不過是第二十六集團軍某步兵師的一個步兵營。除此之外,還有大約一千五百名民兵與將近一千名武裝平民。東北軍不但構築了大量防禦工事,還利用工廠里的材料設備,特別是儲備的鋼軌對防禦工事做了加強處理,設置了不少的反坦克火力點。
戰鬥打響後,美日聯軍的前線指揮官就意識到,他們遇到了一塊硬骨頭。
這次,美日聯軍沒有在地面進攻上浪費時間。遭到東北軍的頑強抵抗之後,美軍指揮官就如法炮製,呼叫了空中打擊,用炸彈開路。
轟炸從二十六日下午…持續到四點,整整一個小時,三十多架美軍戰機分成五個梯隊陸續進入,投下了將近兩百噸炸彈,將鐵道部材料廠的所有建築物都摧毀了。最後一個梯隊的美軍戰機還投下了燃燒彈,高達數千攝氏度的高溫,甚至將鋼軌化成了鐵水,任何生物都不可能活下來。
覺得轟炸解決了問題之後,美日聯軍才繼續向前推進。
只不過,讓美軍官兵怎麼也想不到的是,當他們到達材料廠的時候,竟然再次遭到了東北軍的頑強阻擊。在短短數分鐘內,從材料廠里射出來的反坦克飛彈與火箭彈就將在津濱大道上列隊推進的美日聯軍突擊部隊打得落花流水,在美日聯軍開火還擊之前,就有數輛坦克與十多輛戰車被摧毀。
戰鬥中,東北軍甚至使用了大口徑反坦克炮,在極近的距離內打掉了幾輛M1A3主戰坦克。在重點打擊美日聯軍裝甲力量的同時,東北軍還用設置在道路南面的重機槍,以交叉射擊的方式,放倒了一整排的美軍步兵。
必需承認,美日聯軍的反應確實夠快。
在東北軍戰士發起反衝擊的時候,美軍的炮火支援就到來了。
可以說,如果不是如此及時的炮火支援,恐怕當時在津濱大道上推進的近千名美軍與更多的日軍將死無葬身之地。
用炮火壓制住東北軍的反擊行動之後,美日聯軍沒敢遲疑,立即撤了下來。
這時候,美軍指揮官也意識到,東北軍肯定在材料廠構築了地下防禦工事,而且非常堅固,足以承受普通炸彈與燃燒彈的攻擊。別忘了,C集團軍中的美軍主力師參加過第三次南京會戰,在南京與東南軍激戰了一個多月,非常清楚中**隊的防禦戰術,也非常了解中**隊的地下防禦部署。
對付地下工事,最有效的武器就是鑽地炸彈。
在很多時候,大威力的鑽地炸彈是唯一能夠摧毀地下工事的彈藥。
事實上,在台海戰爭中,美軍就遇到過中**隊構築的地下防禦工事,特別是在與空降十五軍的戰鬥中,空降兵挖掘的地下防禦工事給美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針對這一問題,美軍專門開發了好幾種用來對付地下防禦工事的鑽地炸彈,其中一些還非常先進。比如為了對付分層設置的地下坑道體系,美軍開發出了一種“智能”炸彈,能夠連續擊穿上面的數層坑道,在到達最底層的時候才引爆,以確保徹底摧毀整個坑道系統。
只不過,在絕大部分時候,炸彈的威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也很好理解,在對付一些特別堅固的地下防禦工事的時候,美軍廣泛裝備的小直徑炸彈根本起不了作用,只有裝藥量高達上百公斤的重磅炸彈,才能在擊穿之後,炸毀整個地下防禦工事。
問題是,重磅炸彈嚴重限制了戰機的攜帶量。
就拿美軍廣泛使用的F-35A來說,在不使用外部掛架的情況下,最多只能在彈艙內攜帶一枚兩千磅級的重磅炸彈,即便使用外部掛架,也最多只能攜帶七枚。如果使用二百五十磅的小直徑炸彈,內部彈艙就能掛載四枚,用上外部掛架的話最多能攜帶二十二枚,載彈量是重磅炸彈的三倍以上。
攜帶能力降低,戰機的作戰效率自然大大降低。
只不過,對美日聯軍的地面部隊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既然東北軍還盤踞在材料廠里,而且修建了地下防禦工事,就得讓空軍出力。
天黑後,美軍繼續展開轟炸。
毫無疑問,打擊地下目標,要比轟炸地表目標麻煩得多,作戰效率也低得多,僅僅是甄別轟炸效果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
轟炸從夜間七點三十分持續到十點三十分,美軍才完成了第一輪打擊。
這次,美日聯軍吸取了教訓,沒有立即推進,而是派出無人偵察機,對材料廠及其周邊地區進行全面偵察。
毫無疑問,這個決定,至少拯救了數百名美日官兵。
轟炸確實起到了左右,可惜的是,沒能徹底摧毀東北軍的地下防禦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