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94頁

    羅耀武點了點頭,說道:“對中華民族來說,這是一場危機,有危就有機,這也是我們自我改善的重大契機,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全面騰飛的機會。當然,必需具備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我們還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民族。”

    葉振邦不是傻蛋,一下就聽出了羅耀武的意思。

    “既然要打人民戰爭,我們就得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人,包括曾經的敵人。”

    “台灣?”

    羅耀武點上了第二根煙,說道:“目前能夠聯合的,也就只有台灣。雖然我們與台灣存在政治上的分歧,但是誰也不能否認,我們與台灣都是炎黃子孫,在我們體內流淌著同樣的血脈。事實上,這也是部分台軍將領的觀點。兄弟鬩牆是悲劇。只要我們能夠從中吸取到教訓,就能把悲劇變成喜劇。”

    “問題是……”

    “這個很關鍵,我知道你要說,還有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葉振邦點了點頭,表示就是這個意思。

    “這才是最大的悲劇,到目前為止,還有人認為,絕不能承認台灣,更不能向對統治地位構成最大威脅的自家兄弟妥協。如果連國家都捍衛不了,還有什麼資格談統治?”羅耀武苦笑了一下,說道。“劉總沒有明說,但是據我了解,上面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主張把重點放在東南方向上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台灣政權的存在,對我們的統治地位構成了致命威脅。”

    葉振邦也嘆了口氣,國門已破,竟然還在考慮這樣的問題,確實是悲劇。

    “萬幸的是,這也不是所有人的想法,至少還有不少領導人有著清楚的認識,知道我們要想擊敗敵人,就得有所捨棄。”

    “要讓這樣的認識變成實際行動,恐怕不太容易。”

    “所以我們必需走好每一步,一點錯誤都不能有。”羅耀武看了葉振邦一眼,說道,“你應該知道,劉總再三提到逼迫日本參戰的原因。這就是一個機會,如果能夠藉此機會與台灣當局達成妥協,我們就有希望笑到最後。”

    “妥協?”

    “你認為台灣當局會讓日本捲入戰爭嗎?”

    “這個恐怕不是台灣當局就能做主的事情吧?”

    羅耀武笑了笑,說道:“話是這麼說,但是台灣當局肯定得有個明確觀點。”

    葉振邦點了點頭,表示明白羅耀武的意思。

    “如果只是捍衛台灣,日本參戰不是問題,但是台灣當局要想反攻大陸,在大陸站穩腳跟,就得與日本劃清界線。”

    “反攻大陸的重點不在戰場上。”

    “對,這就是關鍵所在。民心為上,不管台灣當局怎麼做,只要與日本攪在一起,就不可能得到民眾的支持,也就不可能在大陸站穩腳跟。可以說,在這個問題上,台灣當局沒有第二種選擇。”

    葉振邦稍微思索了一下,說道:“如此說來,東北就是關鍵。我們把韓軍打得越慘,日本參戰的可能性就越大。”

    羅耀武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所以劉總要我們再接再厲,爭取再打一兩場勝仗,逼著韓國退出戰爭。以目前的情況,就算美國擴大了戰爭動員規模,也利用我們摧毀全球衛星系統找到了擴大戰爭的理由,還得到了國內民眾的支持,但是一年半載之內,美國的軍事投入仍然非常有限,不足以徹底擊敗我們。要想在戰場上取勝,至少取得美國希望的勝利,就得把日本拉下水。”

    “如果日本參戰,也只能在東北發力。”

    “所以到最後,關鍵還是得落到東北上。戰爭全面打響,美國肯定會調整戰略計劃,甚至會修改戰爭目的,但是攻占北京絕對是最低目的。不管怎麼說,包括東北在內的北方戰場將決定這場戰爭的勝負。如果我們能夠在這邊取勝,加上積極爭取台灣當局,就有機會迫使美國退出戰爭。”

    到此,葉振邦也算有了清楚的認識。

    顯然,一直以來,把東南當成主戰場,都是錯誤的認識,或者說是有人故意這麼做,要讓其他人產生這樣的錯誤認識。

    而這些人中,肯定包括陳必時與羅耀武。

    陳必時親自去指揮東南戰場上的戰鬥,而不是留在更加重要的東北,就是為了製造這種政治氛圍。

    想到這,葉振邦沒再想下去。

    這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也不是他應該考慮的問題。

    正如羅耀武所說,這場戰爭最終以什麼方式結束,還得看東北戰場上的戰鬥!

    第八十一章 兵不厭詐

    葉振邦沒有資格參加高層會議。就連羅耀武也沒有多少發言權。

    二零一三年的第一天,葉振邦在北京過了一個非常平靜的元旦。羅耀武去參加高層會議的時候,他給家裡打了個電話,得知縣裡已經替他父親買了醫療保險,還給他母親在縣政府安排了一個臨時工作。

    這些,都與葉振邦在台島戰場上獲得的“戰鬥英雄”稱號有關。

    要知道,台海戰爭中,獲得這一稱號的軍人不超過一百名,而且葉振邦還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普通士兵。

    至於葉振邦提干,還成了上校,反而沒有引起地方政府重視。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9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