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頁
承認台灣政權,就是進攻中國大陸的直接信號。
也只有承認了台灣當局,美國才能以協助台灣實現國家統一為由,在中國大陸東南地區開闢新的戰場。
風雲際會,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難的時期。,
第七十二章 存亡之秋
二卜二月中旬。美台聯軍在中國東南地區登陸的態勢凡灶那舊明旦了。
從月初開始,美軍加強了對中國東南地區的戰略偵察。到中旬這一行動達到巔峰,平均每天都有上百架次的偵察機迫近中國領空。為了加強偵察力度,特別是中國大陸腹地的軍事部署情況,美軍還在十二月十日出動了一種最大飛行速度達到八馬赫的無人偵察機,並且動用了緊急發射的兩顆戰略偵察衛星。
最明顯的徵兆來自美國海軍艦隊。
台海戰爭期間,美國海軍一度將艦隊撤離戰場。韓戰爆發之後,隨著中國軍隊轉戰東北,美國海軍艦隊進入東海。
雖然在當時,此舉被看成是策應韓軍的戰略進攻行動,但是從本質上講,這是美軍在為東南方向上的戰略進攻做準備。
十月和十一月,美軍艦隊還主要在台島北部海域、也就是東海南部海域活動。
進入十二月,美軍艦隊的活動區域擴大到了東海北部海域,並且數次出動艦載戰鬥機轟炸近海島嶼上的中國岸防部隊。
到十二月十日,除了兩支正在檢修的兩棲艦隊之外,美國海軍的其他九支兩棲艦隊全部到達西太平洋。除此之外,還有近百艘徵用的大型船隻進駐那霸與日本港口。根據軍事情報局獲取的信息,美國囤積在沖繩的軍事物資就超過了一百五十萬噸。
這不是為了進攻,還是為了什麼?
要知道,此時東北戰場上的美韓聯軍繼續物資,美軍沒有把物資運過去,反而在沖繩大量囤積小擺明了就是要發起進攻。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奧康納發表聲明,美國國務院採取行動後的第三天,一支美軍特種部隊登上舟山島,與守島部隊遭遇,爆發了小規模戰鬥。接應特種部隊撤離的時候,美國海軍的戰鬥機首次轟炸了有山島。
這是登陸前的偵察工作,美國特種部隊的任務就是要摸清島上的防禦部署情況。
顯然,陳必時的判斷沒有錯。美軍會首先奪取沿海島嶼,再向內陸發展。
問題是,丹山島太大了,而且距離大陸非常近,美國的制海權無法阻止中國軍隊用快艇上島,也就無法包管順利拿下舟山島。
受此鼎響,陳必時認為美軍登陸丹山島的可能性並不大,更有可能選擇一座面積較小的島嶼,比如岱山島,或者衢山島,也有可能是南面的某座島嶼。
因為淅江近海島嶼眾多,可供美軍做登陸跳板的島嶼也不少,所以要想準確判斷出美軍的登陸地點並不容易。
別說陳必時,換了誰。也無法斷定。
更重要的是,中國軍隊已經喪失了制海權與制空權。大部分時候只能依靠地面部隊的防空系統對抗美軍空中力量。
要想加強近海島嶼的防禦,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守不住,就只能退守大陸。
在此基本戰術思想的指導下,陳必時把重兵放在了寧波、紹興與台州。
一系列部署中,最重要的就是將遠程炮兵靠前部署。
只要美軍首先奪取外圍島嶼,部署在沿海地區的遠程炮兵就能發揮關鍵作用。
美軍的防空能力再厲害,也不可能攔截遠程炮彈與火箭彈吧。
十二月十六日,東南戰場上的戰鬥打響。與陳必時判斷的完全一樣,美軍首先登陸的正是外圍島嶼,而且不是舟山島。只是讓陳必時也略感驚訝的是。美軍竟然把登陸地點選擇在了舟山群島最北面的馬鞍列烏,登陸地點就在花鳥鄉。
這也選得太遠了一點吧。
只不過,這也完全符合常理。
受遠程防空系統威脅,美軍對中國大陸目標的轟炸行動並不順利。在東北戰場上,為了降低戰損,特別是飛行員損失,美軍嚴格控制了轟炸範圍,即最多深入戰線五十公里。
再遠的話,就很難及時營救跳傘的飛行員了。
從作戰使用來看,除了遮斷轟炸之外。五十公里的轟炸範圍足夠了。
如果需要進行遮斷轟炸,則主要使用遠程彈藥,儘量縮短戰鬥機在中國軍隊防空系統打擊範圍內的暴露時間。
很明顯,美軍要想轟炸中國軍隊的遠程炮兵陣地,絕非易事。
不能壓制中國軍隊的遠程炮兵,就得把登陸地點選擇在遠程炮兵的打擊範圍之內。
等到前進部隊站穩腳跟,再發起新的進攻也不遲。
花鳥鄉距離大陸在一百公里左右,就算仍然在遠程火箭炮的覆蓋範圍之內,因為火箭炮在炮兵中所在的比例並不高,所以仍然能夠有效避免炮火打擊。
要想完全避免炮火打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為了加強炮兵的戰鬥力,中國軍隊已經將射程在五百”里以內的戰術彈道飛彈配屬到集團軍的獨古炮兵”十區直屬的獨立炮兵旅甚至裝備了射程在一千公里以內的彈道飛彈。
生產飛彈比生產戰鬥機容易得多,在沒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中國軍隊只能把彈道飛彈當成炮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