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13頁

    受此影響,在作戰使用中,東北軍往往讓坦克部隊沖在前面,配備了重型反坦克飛彈的步兵戰車跟在坦克集群的後面,利用坦克的掩護,用反坦克飛彈為坦克部隊提供遠距離反裝甲支援,而陪伴坦克部隊作戰的步兵則主要搭乘其他裝甲車輛,分布在坦克集群兩翼,用臨時設置的反坦克火力點,對付敵人的迂迴部隊,保護坦克集群的側翼。更重要的是,放在後面與側翼的步兵還能掩護陪伴作戰的防空部隊,而在野戰中,機動防空部隊是坦克集群的主要防空保障。

    正是如此,東北軍的裝甲部隊中,坦克占了很大的比重。

    顯然,這次美日聯軍沒有空中優勢,甚至沒有客觀的遠程炮火優勢。在只能由坦克決定勝負的戰鬥中,美日聯軍的問題就暴露了出來。

    要知道,在裝甲會戰中,特別是正面戰鬥中,任何一種裝甲戰車都不是坦克的對手。

    甚至可以說,只要在視距之內,坦克就是絕對的陸戰之王。

    也許有人認為,步兵戰車上裝備的反坦克飛彈的射程比坦克炮的射程遠得多,因此步兵戰車能夠對付坦克。

    顯然,這是一個極為錯誤的觀點。

    在主動防禦系統問世之前,步兵戰車也只是裝甲戰的輔助力量,而不是主導力量。隨著各種能夠攔截低速反坦克彈藥的主動防禦系統出現,反坦克飛彈對坦克的威脅大大降低,步兵戰車的反坦克能力自然受到了嚴重影響。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在以往的戰鬥中,不管是美日聯軍、還是東北軍,反坦克飛彈的主要用途不是用來打擊敵人的坦克,而是敵人的防禦工事。特別是對美日聯軍來說,在進攻的時候,經常用反坦克飛彈攻擊中**隊的固定火力點。

    當然,在這場戰鬥中,雙方都沒有多少固定火力點。

    野戰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交戰距離。

    雖然在平原上,只要天氣狀況良好,依靠現代化的觀瞄設備,交戰雙方都能在數公里外發現對方,即便在夜間,觀察距離也在三公里以上。但是在實戰中,很少有坦克在這麼遠的距離上開火,一是準確性不夠高,二是穿甲能力不夠強。

    當然,實戰中,影響交戰距離的因素非常多。

    除了惡劣天氣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分辨敵我。特別是在夜戰中,交戰雙方主要依靠紅外成相設備,而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顯示出目標的大致輪廓。即便99式與M1系列主戰坦克的外形差異非常明顯,可是在紅外成相儀的顯示屏幕上,很那準確分辨。只要距離稍微遠一點,就無法做出準確判斷。

    更何況,在實戰中,交戰雙方都會使用干擾手段。比如坦克手在進入戰場之前就會啟動防禦系統。處於自動工作狀態下的防禦系統在受到雷射照射的時候,就會主動發射煙幕彈或者釋放煙霧。因為坦克在開火之前,都得用雷射測距儀測量交戰距離,所以很難做到不被對方發現。受煙霧干擾,觀瞄設備的探測能力一定大大降低,從而使得交戰雙方很難在遠距離上命中對手。  

    如此一來,就算重型反坦克飛彈的射程在十公里左右,也難以發揮作用。

    實戰中,坦克的開火距離一般在兩公里以內。如果交戰雙方都是有備而來,開火距離還有可能縮短到一公里之內。

    在這個距離上,任何一種步兵戰車都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要知道,坦克炮打出的穿甲彈能在一秒鐘之內機會一公里內的任何目標,而步兵戰車發射的反坦克飛彈至少需要幾秒鐘才能飛行一公里。更何況,在這個距離上,別說坦克炮發射的穿甲彈,就算是步兵戰車上的機關炮打出的穿甲彈也能摧毀步兵戰車,所以在實戰中,步兵戰車很少使用反坦克飛彈。

    這場坦克大戰的第一次戰鬥,就發生在東北軍的坦克與美軍的騎兵戰車之間。

    根據美軍的作戰記錄,當時一輛99式主戰坦克打出的穿甲彈,準確擊中了一輛在四公里外的M3騎兵戰車。這也成為了這場坦克大戰中,有記錄的最遠摧毀距離。

    雖然在接到偵察報告之後,美軍立即出動了攻擊機,並且呼叫了炮火支援,但是戰場過於狹窄,而且美軍的坦克部隊就在騎兵戰車後面幾公里處,所以在美軍的炮火支援過後,空中打擊還沒到來,雙方的坦克就交上火了。  

    不可否認,美軍的M1A3確實擁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即便在三千米的距離上,一百四十毫米坦克炮打出的穿甲彈也能毫不費力的洞穿99式的正面裝甲。當時,還有一枚穿甲彈在打穿了第一輛99式坦克炮塔的前後裝甲之後,打中了後面的第二輛坦克,並且打穿了這輛坦克的車體正面裝甲。

    問題是,在交戰距離拉近到二千五百米之後,99式的穿甲彈也能幹掉M1A3,更別說當時仍然是美軍主力的M1A2了。

    對迎頭並進的兩股坦克部隊來說,五百米的距離,無非就是幾分鐘的事情而已。

    隨著雙方都能給予對手絕殺,而且雙方坦克手的素質都相差不大,當天晚上的天氣狀況又比較良好,沒有出現大霧,投入戰鬥的坦克數量就成了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而東北軍無疑在這方面占有優勢。

    特別是在第三十九集團軍這邊,因為北面有第十六集團軍掩護,南面又是平行推進的第六十五集團軍,所以該集團軍把主力全都放在了正面戰場上,坦克密度達到了每公里六十五輛,而與直交戰的兩個美軍師的坦克密度只有每公里四十輛。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1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