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頁
正是有了這一實力,美軍才有可能擴大戰略轟炸的規模。
在此之前,美軍的戰略轟炸主要集中對付中國規模龐大的軍工企業,特別是分散在西南與西北地區的大型軍工廠。別的不說,在二零一三年的最後三個月,美軍就對成都飛機製造廠進行了十一次大規模轟炸。
雖然這些轟炸行動沒有能夠達到最終目的,成都飛機製造廠不但沒有被徹底摧毀,還在西面的山區里建成了幾條地下生產線,甚至開闢了一條長達一千五百米的地下跑道,讓生產出來的戰鬥機能夠直接飛往目的地。但是美軍的轟炸仍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使得中國的軍事生產能力降低了五成以上,並且在分散與新建兵工廠上花費了大量力氣。如果沒有美軍的戰略轟炸,在二零一四年初,J-20就能大批量生產。
當然,美軍的轟炸並不完全針對軍工廠,也包括一些關鍵的重工廠與化工廠。
必需承認,在戰略轟炸中,美軍還是很有分寸的,不但沒有使用核武器,也沒有刻意針對民用目標,甚至在轟炸的時候,特意避開了人口密集的城區。比如在轟炸重慶附近的兵工廠的時候,美軍就放過了幾個主城區附近的目標。
美軍限制戰略轟炸範圍,主要也是出於政治原因。
雖然打到這個時候,中國民眾的抗戰漏*點已經點燃,但是美國並不希望捲入一場沒有盡頭的全面戰爭,甚至一直在設法抽身。受此影響,美國就得在戰爭手段上有所保存,避免吃不了兜著走。
更重要的是,打到此時,也只有韓國與日本捲入了這場戰爭。
也就是說,在美國的眾多盟國中,大部分都不支持這場戰爭,甚至有部分與中國關係較為密切的國家一直在指責美國。為了在國際社會上獲得更大的支持,美國除了需要充足的戰爭理由之外,還得表現得更加文明一些,也就不能將矛頭對準無辜平民,得盡力避免造成大規模平民傷亡。
當然,從根本上講,這也與美軍的戰略轟炸能力有關。
沒有足夠多的轟炸機,自然無法擴大轟炸範圍。
這一情況,在二零一四年六月份出現了轉變。
雖然此時中**隊的戰略防空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特別是在J-20形成戰鬥力,並且主要用於戰略防空之後,美軍轟炸機的損失率從幾萬分之一提升到了幾千分之一,幾乎每天都有轟炸機被擊落,但是B-2與FB-22大規模量產,使得美軍生產轟炸機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損失的速度。
有了足夠的力量,自然得考慮如何利用這些力量。
也就在這個時候,帕特里奇提出了擴大轟炸範圍的要求。
依照帕特里奇的提議,除了繼續轟炸軍事設施與重工業設施之外,美軍還應該轟炸一部分對軍事作戰有協助的輕工業設施,以及重要的基礎設施。
當時,帕特里奇甚至提出,應該考慮轟炸三峽大壩。
依照他提出的理由,炸毀三峽大壩,能夠癱瘓重慶與湖北地區的數十座兵工廠與上百家重工企業,使得中國的軍事生產力降低一成以上。更重要的是,炸毀三峽大壩,一定會對江漢地區的糧食生產構成威脅,使得該地區的夏糧絕收,使中國的糧食問題變得更嚴重,從而削弱中國的持續抗戰能力。
只不過,這一提議在加布里埃爾那裡就被否決了,根本沒有送到白宮去。
原因也很簡單,炸掉三峽大壩,將對下游的數億人構成威脅,一定會遭到國際社會的堅決反對。更重要的是,中國當局很有可能將計就計,讓洞庭湖與鄱陽湖同時泄洪,以此打擊部署在長江下游地區的美台聯軍。
受此影響,加布里埃爾只批准了轟炸三峽大壩周邊變電設施的作戰行動。
只不過,加布里埃爾並沒有否決帕特里奇的其他提議,比如重點轟炸位於重慶萬州與陝西漢中地區的橋樑隧道,切斷四川地區與外界的地面通道。
此舉產生的影響,絕對非常巨大。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以四川為中心的西南地區已經成為中國抗戰的大後方。僅拿四川來說,該省在二零一三年產出的糧食不但足以滿足本省近億人的需要,還對外輸出,滿足了附近幾個糧食無法自給的省份的基本需求,並且為軍隊提供了足以滿足五百萬軍人正常需求的糧食。
更重要的是,四川與重慶擁有大批重工業與軍事工業。
僅在重慶,鐵馬重工生產的坦克就占到了二零一四年第一季度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如此龐大的軍事生產能力,正是中**隊堅持抗戰的基本包管。
因為大西南的重工廠與軍工廠都進行了轉移與疏散,一些關鍵工廠甚至轉到了地下,使得美軍的轟炸難度大大增強。比如在重慶地區,鐵馬重工的幾條坦克生產線全部設在大山的肚皮裡面,上面有上百米厚的岩石,就算使用最先進的鑽地炸彈,也無法摧毀。所以削弱中**隊戰鬥力的最好法子就是讓該地區生產出來的武器裝備無法運出去。
當然,影響還不止如此。
雖然四川與重慶有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缺乏橡膠,以及一些戰略資源,所以切斷地面交通線,還能癱瘓該地區的重工廠與軍工廠。
對帕特里奇來說,擴大戰略轟炸規模,除了使北方戰場上的中**隊無法及時獲得主戰裝備之外,還能有效降低美日聯軍在該戰場上的作戰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