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頁
這個顧慮,讓帕特里奇在考慮是否該攻打唐山的時候,不得不萬分謹慎。
如果羅耀武在這個時候有所舉動的話,反而能讓帕特里奇對局勢做出準確判斷。
也正是如此,帕特里奇才會讓第二機步師在部署好防線之後,對第四十集團軍的防線進行試探性進攻。
可惜的是,羅耀武沒有對此做出任何反應。
這下,帕特里奇心裡沒底了。
要知道,一直以來,帕特里奇對羅耀武的評價非常高。雖然美日聯軍在過去的一年多里逐步逼近北京,但是每一場會戰,美日聯軍都在掌握了明顯優勢的情況下,為勝利付出了極為沉重的代價。可以說,如果沒有羅耀武,中**隊早就戰敗了。
赤山會戰,更讓帕特里奇不敢低估羅耀武的指揮才能。
客觀的講,赤山會戰的勝利者不是美日聯軍,而是中**隊。原因很簡單,在羅耀武的指揮下,中**隊挫敗了美日聯軍進軍北京的企圖,使帕特里奇沒能達到戰役目的,甚至得在會戰之後花一個多月來調整作戰部署,讓遭到重創的美日主力師團恢復元氣,也就沒有可能在第三季度之前取勝。
事實上,連帕特里奇都承認這一點。
雖然美日聯軍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是在戰役與戰略層面上,美日聯軍遭受了自開戰以來最大的失敗。
受此影響,帕特里奇自然得對羅耀武的一舉一動連結高度警惕。
在摸不清羅耀武的意圖之前,帕特里奇肯定不會貿然發起進攻。
當然,這並不表示帕特里奇什麼都沒做。到六月十日,第一裝甲師與第三機步師的整編工作基本上完成,加上第二機步師與第七步兵師得到優先補充,美軍再次在前線集中了相當於三個主力師的兵力,具備了發動一場中等規模進攻戰役的能力,也就獲得了打下唐山的資本。
只不過,這一切都在羅耀武的掌握之中。
六月十一日,第四十集團軍在唐山與新編集團軍換防,隨後就依照羅耀武的命令,主動撤出唐山,向北面的遵化轉移,而原先守在遵化的第二十七集團軍撤往北京東面的平谷,在此進行整編。
中**隊再次進行部署調整,立即引起了帕特里奇的重視。
問題是,與第四十集團軍一同調動的,還有好幾支新編集團軍,以及專門負責掩護主力部隊的民兵。
受此影響,帕特里奇只知道,中**隊正在調整部署,而不清楚具體情況。
結果就是,在六月十一日下午,也就是美日聯軍準備攻打唐山前數個小時,帕特里奇緊急取消了進攻行動。
這一耽擱,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讓第四十集團軍與第二十七集團軍輕鬆完成了換防行動。
到六月十二日上午,等到美軍發現中**隊的主力集團軍已經撤離唐山的時候,就連留下來斷後的新編集團軍都撤出了唐山市區,留下來的,只有一些由民兵組成的游擊隊,以及唐山市上百萬市民。
雖然美日聯軍最終兵不血刃的占領了唐山,但是中**隊也保存了所有主力部隊,並且在唐山西面構築了一道更加堅固的戰略防線。
以美軍那三個師的兵力,顯然不足以攻打京津地區。
到此,帕特里奇不得不承認,他必需等到七月中旬、甚至是七月下旬,才有可能發動攻打北京的戰略行動
第一章 戰略契機
第一章戰略契機
赤山會戰爭取到的不僅僅是守住首都的機會,還有扭轉戰局的戰略契機。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中**隊在北京捍衛戰之前都處於劣勢,最終是在北京捍衛戰中扭轉了局面,但是深入了解就能發現,如果沒有赤山會戰,特別是中**隊在會戰第二階段唐山反擊戰中的英勇表現,恐怕中**隊根本沒有機會在北京組織起有效防禦,也就不可能在北京捍衛戰中挫敗美日聯軍,甚至不會出現北京捍衛戰。
中**隊在唐山獲得的,正是至關重要的喘息機會。
可以說,從二零一四年的六月到七月,中**隊的戰鬥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從而導致戰局出現顯著轉變。
拿中國空軍來說,J-20的大規模服役,徹底粉碎了美軍的絕對制空權。
在六月初,也就是二零一四年的第二季度末,至少有三家生產廠的六條生產線開始全速生產這種全世界唯一能夠與F-22A抗衡,與之爭奪制空權的重型戰鬥機。在此之前,僅僅只有成都飛機製造廠的一條生產線在生產J-20。
產能擴大,意味著J-20開始大規模服役。
要知道,戰時機制不能用平時的情況來衡量。
在和平時期,一架戰鬥機的生產周期往往長達一年以上,即便是一種成熟的戰鬥機,製造周期也長達數個月,而一條生產線,平均每個月能夠生產十架戰鬥機就非常不錯了。一些價格昂貴的先進戰鬥機,一個月連一架都生產不了。
顯然,在戰爭時期,絕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事實上,這也是各個國家針對戰時需要採取的一些一定措施。
說得直接一點,和平時期,各國的戰爭機器都以怠速運轉,而到了戰爭時期,則會以全速運轉。這就好比汽車發動機一樣,怠速只有全速的幾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因此在戰爭時期,戰爭機器能夠爆發出強大的生產力。
一條J-20的生產線全速運轉的話,製造周期只有二十天,而且月產量在一百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