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頁
沒有了空中支援,美日聯軍別說進軍北京,能不能在華北與東北站穩腳跟都是個問題。
可以說,帕特里奇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派遣重兵守衛空軍基地。
問題就在這裡,需要守衛的空軍基地與野戰機場超過一百個,而游擊隊的襲擊行動又沒有任何徵兆,更沒有固定的戰線,所以美日聯軍只能加強所有空軍基地與野戰機場的防禦部署。
要想守衛這麼多基地與機場,肯定需要足夠多的軍事力量。
即便守舊一點,也需要部署數十萬地面部隊。
顯然,這遠遠超過了美日聯軍的承受能力。即便全部派遣日軍二線師與美軍的國民警衛隊師,也會因為沒有足夠的力量捍衛後勤補給線,使得前線部隊的作戰行動受到影響,甚至讓前線部隊無法集中兵力發起進攻。
解決法子不是沒有,只是不太理想。
除了縮減空軍基地與機場的規模,撤消一些次要的空軍基地,將航空兵集中部署在大型空軍基地之外,唯一的法子就是增兵。
受此影響,六月底,帕特里奇就向五角大樓與日本國防省提出了增兵要求。
依照帕特里奇提交的報告,至少需要增派十二個國民警衛隊師與相當於二十萬兵力的三十個日軍二線師團。
對美國與日本來說,如此大規模的增兵行動都不太現實。
打到這個時候,美國動員的兵力已經超過了三百萬,其中僅美國陸軍與國民警衛隊的總兵力就超過了一百八十萬,而且超過九成的美軍地面部隊部署在中國戰場上,其中一大半部署在東北戰場上。
繼續擴大軍隊規模,肯定需要時間。
短期之內,只能從其他地區抽調兵力。從中國以外的地區抽調兵力顯然不現實,畢竟美軍是全球部署的軍隊,在中國之外還有上百座軍事基地,而僅僅只有十多萬駐軍,再抽調兵力的話,美國的全球軍事網絡就將變得脆弱不堪。從南方戰場上抽調兵力也不太現實,別說無兵可調,就算有,台灣當局也會提出反對意見。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美軍部署在南方戰場上的兵力,僅夠守住戰線。雖然南方戰場上的中**隊沒有發動反擊,但是有足夠多的情報證明,只要美日聯軍向北京進軍,陳必時就將在東南戰場上發起反擊,減輕羅耀武在北方戰場上的壓力。
對日本來說,增兵也困難重重。
雖然日本並不缺乏兵員,在長崎遭到戰略打擊,上百萬日本平民死於非命之後,日本國內的戰爭氣氛已經點燃了,日本當局擔心的不是征不到兵,而是徵到的士兵太多,影響到了國內生產。但是日本已經瘋狂擴軍,而基礎設施,特別是訓練設施的建設工作沒有跟上,導致絕大部分日本新兵在上戰場之前都沒有獲得足夠的訓練,素質十分低下,甚至到了影響作戰的地步。
說得簡單一點,就算日本答應增兵,也只能派遣一些根本算不上士兵的“武裝平民”。
這樣的增兵,不但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拖累美日聯軍。
增兵不成,帕特里奇就只能在部署上做文章。比如,合併空軍基地與陸軍基地,或者在空軍基地附近設置兵營,以此讓同一支部隊執行多重任務,提高部隊的利用效率。
當然,這也增強了部隊的活動強度。
不管怎麼說,到了六月底,帕特里奇不得不承認,就算美日聯軍能夠在七月中旬做好攻打北京的準備工作,因為後方不穩,所以美日聯軍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來對付游擊隊,從而推遲北京的作戰計劃。
事實上,在赤山會戰結束後,帕特里奇就知道,美日聯軍不可能在七月份進軍北京。
在他看來,羅耀武會不惜代價的遲滯美日聯軍,甚至有可能在七月上旬發動一場規模有限的戰役反擊行動。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羅耀武竟然用游擊隊來對付美日聯軍
第七章 戰略圍剿
第七章戰略圍剿
面對游擊隊的襲擊,帕特里奇並沒有被動應對。
有足夠多的戰例證明,對付游擊隊的最好方式就是主動出擊。只是站在帕特里奇的高度上,看問題的角度肯定不一樣,因此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不一樣。
從戰術層面考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主動攻打游擊區。
這一戰術,在南方戰場上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
問題是,在北方戰場上,沒有施行這一戰術的重要基礎,即沒有一個可以取代美軍,並且得到部分中國人認同的政治力量。
要知道,在南方戰場上,美台聯軍能夠在清剿游擊區的戰鬥中斬禍頗豐,主要就是台灣當局在游擊區建立了新政權,而且得到了部分普通民眾的認同,最終瓦解了游擊隊存在的基礎,使得游擊隊無處可藏。
在北方戰場上,並沒有這樣的基本條件。
可以說,在北方戰場上,根本不可能通過戰術手段打垮游擊隊。
要想對付游擊隊,還得從戰略層面上著手。
六月底,在提出增兵要求的同時,帕特里奇還向五角大樓提交了一份報告,其中明確提到,美軍應該擴大戰略打擊的範圍。
這一提議,立即得到採納。
事實上,直到這個時候,美軍才擁有了擴大戰略打擊範圍的能力。
別忘了,B-2A的大規模量產工作在二零一四年初才全面展開,而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更加適合大規模戰略轟炸B-第二季度開始量產。到六月底,美軍B-2機群的規模已經達到四百架,加上一百多加B-1B與B-52G,以及八百多架FB-22,美軍擁有了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轟炸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