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頁
在他看來,用核武器摧毀長崎,正是中國當局下的狠手,除了打擊日本之外,主要還是分散美軍兵力,讓美軍把更多的資源用來對付中國的飛彈部隊,加強後方防禦部隊,從而使美軍無法及時展開進攻。
也就是說,這是在為前線作戰部隊爭取時間。
可惜的是,帕特里奇的觀點並沒得到美國高層支持。別說總統奧康納,就連參聯會主席加布里埃爾也認為很有需要加強縱深打擊力度。
更重要的是,確保日本不再遭到戰略打擊是一項必需完成的政治任務。
雖然在長崎遭到打擊之後,任何一個有點頭腦的政治家都能意識到,日本當局肯定會利用這個機會擴大徵兵範圍,增強軍事投入。對美國來說,這絕對是天大的好事,因為這意味著日本將逐步頂替美國,從而讓美國在較為有利的情況下退出這場戰爭,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好處。
但是從根本上講,日本經受不起第二次戰略打擊。別說東京,只要再有一枚核彈頭落在日本本土,日本人就會質疑政府的戰爭決策,甚至會對勝利喪失希望。因為韓國已經做出了逐步撤軍的決定,台灣當局又無法組建更多的作戰部隊,其他國家更是在隔岸觀火,日本退出就意味著失敗。
由此可見,從政治上講,捍衛日本本土成為了美軍的首要任務。
八月十二日上午,也就是美軍艦隊開始轉移的時候,奧康納就直接下達了命令,要求美國海軍在日本本土附近留駐十二艘具備戰區飛彈防禦能力的戰艦,組成四個編隊,專門擔任飛彈防禦的重任。
這十二艘戰艦中,只有三艘從正在東海活動的艦隊中抽調,另外九艘均來自正在駛向津輕海峽的艦隊。如此一來,四支飛彈防禦艦隊中,三支部署在日本海,一支部署在東海,全部面向中國。
問題是,海基反導系統的攔截能力非常有限。
這一點,在八月十一日已經得到證明。
雖然美國及時採取行動,但是日本當局對此並不滿意。
受此影響,美國五角大樓新聞發言人在八月十二日下午宣布,將在一周之內向日本增派十二個營的戰區飛彈防禦部隊,分別在九州、西本州、關東與北本州地區設置一個戰區飛彈防禦基地,增強日本本土的飛彈防禦能力。
因為十二套戰區飛彈防禦系統的攔截能力仍然非常有限,所以五角大樓新聞發言人還表示,如果有需要,美國將繼續向日本增派戰區飛彈防禦部隊,以及具備彈道飛彈防禦能力的戰艦。
也就在這個時候,日本駐美大使在面見奧康納的時候,提出了具體要求。
日本的要求也很簡單,即為了確保日本本土安全,日本必需具備戰略防禦能力,不然日本將謀求有限的戰略遏制與保護手段。
這顯然是外交辭令,只是意思表達得非常清楚。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美國不為日本提供戰略防禦能力,日本就將通過發展戰略反擊手段來遏制中國的戰略威脅。
所謂的戰略反擊手段,明顯就是核武器。
毫無疑問,日本並不缺乏投送核武器的能力,也不研製與生產投送工具的能力。日本是第四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掌握了非常先進的運載火箭技術。
近二十年來,日本投入了大量資金,研製固體運載火箭。從經濟角度講,固體燃料運載火箭並不划算。可以說,日本此舉的目的,就是為了在需要的時候,將運載火箭改造成戰略彈道飛彈。
很明顯,日本只缺一樣東西,那就是核彈頭。
對於日本的要求,奧康納肯定無法接受。
雖然美國一直在慫恿日本參戰,甚至希望日本頂替美國,成為戰場上的主要力量,但是在核武器問題上,美國的底線非常明確,即日本不能研製、更不能擁有核武器,至少在大批美軍駐紮在日本本土的時候,美國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問題是,日本的要求並不是沒有道理。
作為一個已經廢除了和平憲法,擁有了全部主權的國家,在遭到核打擊,為了確保本國生存的情況下,研製核武器並不過分。
針對這個問題,奧康納只能承諾為日本提供戰略保護。
為此,美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僅有的一架ABL“空基雷射飛彈防禦系統”派駐關島,並且在日本的空軍基地部署了十多架輔助支援飛機。
當然,這也沒有讓日本感到滿意。
雖然ABL的攔截距離高達五百千米,但是這種由B-747客機改造而來的空中攔截系統只能對付還在大氣層中飛行,處於主動段的彈道飛彈,無法對付大氣層外的飛彈,也無法對付再入大氣層的彈頭。
也就是說,ABL要想發揮作用,就得靠前部署,甚至在敵控區上空活動。
受此影響,美國空軍的提議得到了白宮的大力支持,即在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之前,美軍的主要任務就是打擊中**隊的飛彈部隊,並且取得戰場的絕對制空權!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美軍首先就得做好情報工作
第一百四十一章 搜索殲滅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核彈頭?
在五個核大國中,中國核武庫的具體情況最為神秘。雖然沒有任何人懷疑中國的核大國身份,但是也沒有幾個人知道中國到底有多少核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