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頁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麻煩困擾著羅耀武。
就拿糧食物資來說,雖然搶到了美日聯軍的給養,但是羅耀武並沒高興起來,因為他丟掉了吉林與黑龍江。
還得在分配糧食物資的時候講“政治覺悟到底該怎麼講覺悟,羅耀武不知道。
他只知道,把糧食分出去,軍隊作戰就會受到影響!〔〕
第一百二十七章麻煩不斷
二然誰都知道。
彰武會戰取得了了不起的戰略勝利。
狂刀“制小利局面,讓中**隊掌握了有限的主動權,但是在某些人眼裡,彰武會戰應該打得更好一點,在戰術與戰役上的失敗可以避免,甚至連戰略上的損失都不應該。
會戰結束後,羅耀武接受了一次非正式的秘密調查。
這讓他很惱火,也很冒火。
因為調查對象是他在戰役後期下達的“清野令”會戰結束前,為了守住彰武,讓輻重部隊與滯留在前線的主力部隊撤下來,羅耀武不得不命令在康平打阻擊的第十六集團軍火速撤回彰武,直到第十五集團軍撤回來。
才跟隨抬重部隊撤走。
如此一來,康平肯定守不住小淪陷只是遲早的事情。
受此影響,羅耀武在這個時候向進入吉林、黑龍江的游擊隊,以及當地政府下達了燒光所有無法運走的餘糧的命令,並且讓游擊隊在秋收之後處理多餘的秋糧,絕不把一顆糧食留給敵人。
這就是“清野令”可以說,這道命令沒有錯。
要想堅持抗戰。
就得堅壁清野,不能給敵人留下任何可用的物資。
再說了,美國一直宣稱這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就不可能對平民下手。
事實也證明,羅耀武的這道命令下得非常及時。
彰武會戰結束不到五天,惱羞成怒的日軍就派遣兩個師團,從康平經鐵嶺市,進入吉林四平。
與此同時。
美日聯軍加強了對內蒙地區交通線路的轟炸力度,重點打擊向內地運送糧食物資的車隊。
雖然羅耀武組織起的民兵仍然把不少物資送了過來,但是在美日聯軍的空中絞殺下,運送物資變得越來越艱難。
到六月中旬,每運送十噸物資,就有七噸在路上被炸毀,平均運送一百噸物資就會傷亡三名民兵。
這個代價,實在是太大了!進入吉林的日軍並沒燒殺搶掠,畢竟這不是日本主導的戰爭,在美國龐大生產力的支持下,美日聯軍也不缺乏物資,不需要搶掠平民的糧食。
與之相反,為了維持地方秩序,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以此削弱游擊隊的影響力,日軍還必需依照美軍的指示。
向占領區的民眾奮發糧食物資。
也就是說,“清野令”實際止增加了美日聯軍的後勤保障負擔。
正是如此。
這起針對羅耀武的調查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只不過,羅耀武並沒就此收手。
調查團成員剛剛離開,他就命令在敵後活動的游擊隊擴大清野範圍,即在徵得民眾同意之後,燒光所有糧食。
全去找占領軍要吃要喝。
結果短短十多天,就有數百萬平民湧入占領區。
這下,美日聯軍不給糧食還不行。
幾百萬餓著肚皮的平民鬧起事來,絕對壓不住。
再說了,為了證明軍事行動是正義的,美軍還邀請了世界各過的記者前往占領區,報導當地民眾過的痛苦日子,以及在美軍到來後得到的優厚待遇。
如果這個時候鬧事。
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從六月中旬開始,美日聯軍花了很大的力氣向東北占領區運糧。
這邊運。
那邊搶,游擊隊有事可做了。
雖然這些事情報導出來不是那麼好看,游擊隊搶的大多是送給占領區平民的糧食,但是卻有非常現實的效果,即後勤保障負擔愈發沉重,使得美日聯軍很難在錦州前線向中**隊施加壓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針對羅耀武的第二次調查與前線部隊殺俘有關,主要就是第十六集團軍在康平防禦戰期間殺害日軍俘虜,並且將日軍屍體釘在木樁上。
這事,根本壓不住,因為日軍在前線拍下了照片,還有跟隨日軍活動的戰地記者作證。
羅耀武也沒有壓,他給出的答覆很簡單:那些都是拒不投降的頑寇。
為此,羅耀武還準備好了證據。
即一些日軍傷員在接受救治的時候,拉響了手榴彈,或者向前去救治他們的中國醫護人員開槍。
證據也是實打實的,而且還有幾個大難不死的日軍戰俘做人證。
當然,也沒人會拿這件事做文章,至少那些前來調查的官員不想到前線去取證。
他們要的就是一個。
說法,一個能夠拿到國際社會上,並且被國際社會承認的說法,而羅耀武正好給出了這個說法。
結合此時日本國內做的宣傳,就算羅耀武信口雌黃,也會讓人將信將疑。
更重要的是,日軍手裡也沒有幾個中國俘虜。
如果僅僅是中**隊在殺害日軍戰俘。
那麼日軍的行為怎麼解釋呢?中**隊陣亡數十萬人,還有數萬人被俘。
結果打得最狠的日軍沒有抓到多少俘虜,反而是打佯攻的美軍抓到了不少俘虜,怎麼也說不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