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56頁

    問題是,中國的底線到底在哪?

    平壤已經被弗軍占領,就算金正哲流亡到中國,朝鮮政權也已名存實亡。在至關重要的外交申明中,中國當局卻沒有明確指出韓軍應該在什麼時候停止軍事行動,或者應該在什麼地方停下步伐。

    與外交申明相比,更加模糊的是中國的立場。

    打,還是不打?

    別說外界。連中國高層內部都沒有扯清楚。

    外交部發表聲明的時候,羅耀武已經坐上返回瀋陽的飛機,陳必時也回到總參謀部。依照秋幼康的指示,總參謀部應該儘快拿出一份切實可行的軍事計哉來,並且針對當前朝鮮半島上的戰場情況,對戰局發展做出準確評估。雖然這是劉誠志的責任,但是在陳必時接管總參謀部後,也就與劉誠志沒有多少關係了。

    軍事計劃不成問題,陳必時的抽屜里就有好幾份。

    關鍵是評估戰局發展,因為發展得太快,所以誰也無法做出準確評估。陳必時心裡非常有數,別說政治家,就連最優秀的軍人也很難判斷出韓軍打到鴨綠江南岸的準確時間,更別說在一旁虎視眈眈的美軍。

    問題是,無法準確判斷戰局發展,任何軍事計劃都沒有實際價值。

    可以說,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返回總參謀部之前,陳必時只指明了一點,即不管高層有什麼決定,要想包管本土不遭到入侵,必需在韓軍進入平安北道、慈江道、兩江道與咸鏡北道之前出兵朝鮮,建立起縱深在一百到一百五十公里的防禦屏陳

    至於為什麼,陳必時沒有說明,也沒有需要說明。

    很明顯,只要韓軍順利推進到鴨綠江與圖們江南岸,就算不打算渡江,蓄勢待發的美軍也會主動發起進攻。

    讓美軍打過鴨綠江,情況就複雜!

    連秋劾康都認為,即便美軍打過鴨綠江,韓軍也不會跟進,畢竟弗國的基本目的是實現國家統一,住在青瓦台的弗國總統肯定不會像那些自吹自擂的學者那樣,認為長白山是大韓民族的故土,也就不會為此成為中國的世仇。

    不管怎麼說,要是能減少一個敵人,就有理由犧牲朝鮮。

    問題是,韓軍不會趁火打劫嗎?

    陳必時是軍人,不是政治家,可他也看得出來,真要到那一步,哪怕美國沒有開出任何好處,韓國也會表現得非常積極。原因很簡單,日本已經在台海戰爭中出力,即便在進攻中國本土的時候有所保存,也搶在了韓國前面。

    因為韓國的國家安全建立在與美國的同盟基礎之上,國家的根本利益就是維護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在美國的盟友中居於主要地位,加上又與日本有世仇。所以韓國絕對不會甘於人後,將在戰場上替美國衝鋒陷陣。

    再說了,到時候美國大可信口雌黃,開出一些韓國無法拒絕的理由,比如將長白山許諾給弗國,協助韓國政府製造出兵中國本土的理由。

    所有跡象都表明,韓軍不會停止前進。也不要希望韓國會在接下來的戰爭中袖手旁觀。

    既然遲早要與韓國敵對,就應該抓住時機,採取積極主動的戰術,在本土之外建立一道防禦屏障。雖然沒人指望能將敵人擋在國門之外,。剛的時都認為,戰火燒卜本十隻是汰早的事情,而且不會且呔,但是能多一道屏障,就多了一份希望,也為整個中華民族爭取到了一點喘息時間。

    這麼簡單的問題,誰都看得懂,可是並不是誰都支持。

    陳必時最擔心的還不是能不能及時出兵占領鴨綠江與圖們江南岸的那幾塊地方,而是耽擱下去,讓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依照李一帆提供的情報,在是否協助美國反攻大陸的問題上日本的態度非常曖昧。

    不是說日本不想趁火打劫,有足夠多的理由相信,日本的軍國主義野心並沒被兩顆原子彈炸碎,而是因為美國單獨占領日本,加上隨後爆發的冷戰讓美國不得不像武裝德國那樣武裝日本,使得曾經給整個亞洲帶來深痛災難的毀滅之火獲得了生根發芽的土壤,也獲得了重新危害世界的機會。

    日本需要一叮,機會,卻不再低估中國的潛力。

    雖然全世界都認為是美國擊敗了日本。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如果沒有中國,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別想贏得那麼輕鬆。

    日本在等待最恰當的時機,或者說在觀察中國的反應。

    陳必時堅信一點,既中國在朝鮮戰場上任何軟弱表現,都會成為日本再次入侵中國的主要理由。

    這讓陳必時的態度變得非常複雜。

    日本能夠征服中國嗎?

    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回答,因為歷史早就證明,沒有任何民族能夠征服中國,所謂的征服者,最終不是被趕出華夏大地,就是被中華民族融合。

    問題是,短期的傷痛誰也無法避免。

    這種刻骨銘心的傷痛,肯定能夠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動力。

    顯然,此時中國面臨的局勢,遠比六十多年前複雜,絕對不是出兵與不出兵的選擇,而是對未來的選擇。

    是一個浴火重生的中國。還是一個修修補補的中國?

    正是如此,在如此重大的戰略決策上,陳必時完全能夠理解秋幼康的艱難處境。雖然秋劾康沒有在任何人面前表現出來過,但是他能夠坐上最高的位置,並且在數十年前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華,得到前國家領導人重視,就有足夠的戰略眼光,不但能夠看到陳必時所看到的,還能看到陳必時沒有看到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5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