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06頁

    事實上,東南戰場上,進軍南京只是一個戰略方向。

    因為這一戰場更為廣闊,所以在該方向上作戰的美台聯軍有更多的選擇!

    第一百五十四章 深入內陸

    雖然在美日聯軍攻占了瀋陽之後,東北戰場的重要性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戰場,決定著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但是處於政治上的原因,在東南戰場上,美台聯軍的進攻行動一直沒有停歇過。

    在奧康納發表了戰爭宣言之後,美國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助台灣政權光復大陸。

    從政治上講,這是一個必需完成的任務。

    可惜的是,在戰場上,很多時候決定戰爭走向的並不是政治因素,特別是在勝負未明的情況下,政治的影響力並不明顯。

    這一點,在美軍登陸浙江之後就體現得非常明顯。

    登陸之後,美台聯軍首先把重點放在南京,以攻占南京,協助台灣政權回歸正統為主要目的。不管怎麼說,“中華民國”的首都是南京,只有在打下南京,才算得上是邁出了具有實質意義的一步。

    為此,美台聯軍在該方向上投入了幾乎全部兵力。

    問題是,中**隊在東南戰場上的主要目的也是守衛南京,而且不惜代價。

    結果就是,在付出了慘重代價之後,美台聯軍終於將戰線推進到了南京郊外,卻遲遲無法攻入南京城區。特別是在陳必時重新就任東南戰區司令,與王虞珉珠聯璧合,通過一系列的戰術級別的小規模戰鬥穩住了長江南岸的戰線之後,美台聯軍再也無法前進。要想打下南京,美台聯軍肯定得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

    阜錦會戰之後,美軍就對進攻南京做了一個簡單評估。

    當時,帕特里奇還沒有調整戰爭計劃,仍然將攻占南京當成主要目的,因此打算在東北戰場上發動下一輪進攻之前,發起針對南京的進攻行動。

    依照美軍的估計,除非發生奇蹟,比如炸死了陳必時,或者用其他方式導致中**隊士氣潰敗,不然美軍將在進攻南京的戰鬥中陣亡十萬到十五萬官兵。這還沒有算上台軍的傷亡數字,如果算上的話,那將是不可承受的代價。

    說得直接一點,就算美台聯軍不惜代價的打下南京,也很難繼續進攻。

    受此影響,美台聯軍進攻南京的作戰計劃一拖再拖。隨著長崎遭到戰略打擊,帕特里奇依照總統的意思調整了戰爭計劃,將重點轉向東北,進攻南京的作戰計劃就擱置了起來,再也沒人提起。

    當然,這並沒妨礙美台聯軍在其他方向上的進攻行動。

    相對而言,東南戰場上另外兩個方向上的進攻行動順利得多。

    短期內打下南京無望之後,美台聯軍開始加強其他方向上的進攻力度。

    最初的時候,因為帕特里奇仍然指望能在南京取得突破,所以美台聯軍把重點放在了長江流域。

    依照帕特里奇的部署,在八月初,美台聯軍就從銅陵出發,向池州與安慶推進。

    雖然在攻打池州的戰鬥中,美台聯軍依靠強大的空中優勢取得了勝利,甚至沒有為此付出太大的代價,但是等到美台聯軍向安慶進發的時候,因為用來打擊飛彈部隊的戰鬥機占用了大量前線支援,台軍又沒有像樣的空中力量,所以美台聯軍的進攻行動遭到挫敗。

    打到九月中旬,美台聯軍都沒有攻下由王虞珉親自部署防禦的安慶。

    隨著東北戰場上的戰鬥在十月初打響,大批支援航空兵被派往東北戰場,帕特里奇不得不在十月初下令結束了攻打安慶的作戰行動。

    到突出部戰役結束的時候,該路美台聯軍仍然在池州。

    因為王虞珉趁此機會增強了安慶的防禦部署,將安慶變成了一座防禦強度絲毫不亞於南京的軍事要塞,所以美台聯軍要想在短期內打下安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實上,在拿下南京之前,美台聯軍很難向長江上游推進。

    原因很簡單,僅僅依靠鐵路線與公路線,美台聯軍的後勤保障壓力非常巨大,不得不將大批兵力部署在後勤保障線上,從而使得投入前線作戰的部隊嚴重不足。

    解決後勤保障問題的唯一法子就是打通長江航道。

    要想打通長江航道,就得打下南京。

    事實上,到這個時候,掐住了長江航道的就只有南京了。

    在此之前,美台聯軍已經攻占了蘇州,完成了對上海的包圍行動。因為上海確實無險可守,城區內有三千多萬平民,人口密度過大,如果在上海與美台聯軍交戰的話,最受傷的肯定是平民,所以在八月初,陳必時就開始逐步撤出部署在上海的部隊,僅僅留下了十多萬民兵。

    有意思的是,美台聯軍並沒立即占領這座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帕特里奇沒讓美台聯軍進軍上海,主要還是為了避免背上三千多萬人的負擔。

    要知道,這三千多萬人得吃飯,得生活,所占用的資源超過了美台聯軍的承受能力。

    在東北戰場上,羅耀武就用這一法子牽制了數十萬美日軍隊。

    如果美台聯軍立即進駐上海,作戰行動一定受到影響。

    直到九月初,在沒有大戰事的情況下,帕特里奇才讓美台聯軍開進上海,首先控制了上海港,讓運送物資的船隻靠港。隨後,台灣當局在上海市區內設立了一百多處救濟站,依照配給向市民發放生活必需品,特別是糧食與藥品。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0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