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頁
第六章 兌現承諾
第六章兌現承諾
經過羅耀武的努力,游擊隊首先兌現了承諾。
從六月十九日開始,東北地區的敵後游擊隊就全面出擊,不但擴大了襲擊範圍,還增強了襲擊行動,甚至主動招惹了龜縮在營地里的美日聯軍。
僅在十九日夜間,東北地區就爆發了數十場戰鬥。
雖然在絕大部分時候,游擊隊都沒有占到廉價,但是頻繁的襲擊,仍然對美日聯軍的後勤保障工作,甚至對美日聯軍的部署產生了巨大影響。
單純從軍事角度看,游擊隊在敵後戰場上收穫的戰果早就大不如前。
這主要是美日聯軍採取了很多專門針對游擊隊的戰術。
比如在捍衛後勤補給線的時候,美日聯軍除了增強地面護送力量之外,還在所有主要交通幹線上每隔三十千米就設置一處軍事據點,部署一個營的步兵,在某些重要地區,還會加強一個炮兵連與一個裝甲連。更重要的是,赤山會戰之後,美日聯軍調整了部署,後勤補給線大大縮短,因此可以出動直升機掩護運輸車隊,甚至在需要的時候出動機動部隊,控制沿途的主要制高點。
毫無疑問,這些針對游擊隊的戰術,都是美日聯軍在戰場上總結出來的。
比如在赤山會戰初期,美日聯軍挺進承德,就在山區里與游擊隊激戰,總結了大量專門用來對付游擊隊的戰術,而且這些戰術都經受住了戰火考驗。
問題是,游擊隊紮根在民眾之中,沒有任何一種戰術能夠真正消除游擊隊的威脅。
說得直接一點,游擊隊的存在,本身就對美日聯軍的後勤保障構成了威脅。雖然在增強了護衛力量之後,美日聯軍在後勤補給線上損失的物資大大減少,但是在游擊隊的威脅確實存在的情況下,美日聯軍的後勤保障效率大大降低。比如在六月二十日,從錦州運到唐山的作戰物資就比以往減少了一半。
游擊戰的另外一個意義,就是讓美日聯軍疲於奔命。
雖然守衛後勤保障線的主要是日軍,特別是日軍二線師團,但是在一些關鍵地區,特別是在靠近游擊隊實際控制區的路段上,仍然得部署美日聯軍的主力部隊。因為日軍主力師團在赤山會戰中損失慘重,而且缺乏實戰經驗,更缺乏與游擊隊作戰的戰術技巧,所以在這些重要地點,主要部署的是美軍的主力師。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在六月十九日之前,帕特里奇就把第七步兵師撤了下來,分散部署在從錦州到唐山與承德的交通線上。為了增強第七步兵師的戰術機動能力,帕特里奇還從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抽調了一個航空旅。
隨著游擊隊擴大襲擊範圍與襲擊規模,帕特里奇不得不繼續在後方增強兵力。
比如在六月二十二日,帕特里奇就讓到達錦州的第二騎兵師參加了護送運輸車隊的作戰行動。雖然此舉的主要目的在於鍛鍊這支剛剛完成重建工作的主力部隊,讓那些還沒有上過戰場的美國大兵知道戰爭是個什麼樣子,但是這肯定增加了美軍的戰爭負擔,也大大消耗了美日聯軍的作戰物資。
別的不說,第二騎兵師在執行護衛任務的時候,每天就要少掉上萬噸燃油。
由此可見,游擊隊確實是牽制美日聯軍的重要力量。
當然,這僅僅是個開始。
六月二十三日,瀋陽周邊地區的六個游擊區的九支游擊隊展開聯合行動,偷襲了位於瀋陽市南面的美軍機場。在持續近四個小時的戰鬥中,參與作戰的一萬多名游擊隊員不但突破了美軍的防線,還在撤退之前摧毀了機場上的上百架敵機,其中至少有二十多架是美軍最先進的F-22A戰鬥機。
這場戰鬥,成為了一種全新游擊戰的開端。
雖然在此之前,游擊隊也襲擊過美日聯軍的營地,但是主要打擊日軍,而且主要對付分布在偏遠地區的軍事據點。這也很好理解,軍事據點不是軍事基地,不但防禦設施簡陋,部署的兵力也不會太多。更重要的是,偏遠地區本來就在游擊隊的控制之中,就算打不贏,游擊隊也能順利撤退。再說了,這些軍事據點存在的價值就是對付游擊隊,因此對游擊隊的活動與生存構成了巨大威脅,是游擊隊的眼中釘肉中刺,游擊隊自然會想方設法的剷除,甚至願意為此付出較大的代價。
在襲擊軍事基地方面,游擊隊還真沒有多少足以令人驕傲的戰績。
在此之前,最大規模的一次以打擊軍事基地為主的戰鬥就是圍攻喀喇沁旗。在這場戰鬥中,參戰的十多支游擊隊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犧牲了數千名游擊隊員,結果仍然沒有能夠突破美軍的防線,直到正規軍參戰才打開了局面。
主動襲擊美軍基地,而且是防衛森嚴的空軍基地,無疑是游擊隊的一大突破。
毫無疑問,這場戰鬥對美日聯軍的作戰部署造成了更大的影響。
連瀋陽附近的空軍基地都不安全,那麼分散在東北戰場上的其他空軍基地也沒有任何安全性可言。對美日聯軍來說,捍衛空軍基地比守住後勤補給線更加重要。要知道,隨著戰線推進到華北地區,美軍的主要空中力量都部署在東北地區,就連日本都在東北地區部署了數百架作戰飛機。
這支規模龐大的空中力量,正是美日聯軍進軍北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