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頁
從交戰過程來看,如果東北軍、特別是六個主力集團軍的戰鬥力能夠恢復到彰武會戰之前的水平小羅耀武就有更多的戰術選擇,也就有掌控在大板圍殲兩個美軍主力師。說不定還髏吃掉趕來增援的第七步兵師。
雖然帕特里奇也會針對這一情況做出調整,在卓新方向上投入更多兵力,甚至把四個主力師全部押在北面戰場上,但是美日聯軍的作戰行動肯定會受到影響,別說打下錦州,能不能打下卓新都是個問題。
可惜的是,因為沒能及時得到補充,六個主力集團軍的戰鬥力都很有限。
從某中意義上講,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羅耀武仍然能夠保住所有主力部隊,殲敵數萬不說,還穩住了朝陽與葫蘆島的戰略防線。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問題是,仍然有人喜歡骨頭裡挑刺。
卓錦會戰剛剛結束,羅耀武到達朝陽的第三天,中央調查團就到了。雖然這次沒有讓他回京接受調查,但是影響也不因為中央調查團一開始就認定是羅耀武指揮出錯,不然不會輸得如此慘。
這叫慘嗎?
阜錦會戰,中**隊只有不到五萬官兵陣亡,而且主力集團軍與絕大部分新編集團軍都撤了下來,為下一場會戰打下了基礎。可是從另外一個方面看,有三個新編集團軍與一個民兵縱隊被打散,近二十萬官兵沒能撤回來。當然,這些官兵絕大部分加入了游擊隊,在敵後戰場繼續與敵人作戰。
關鍵還是丟掉卓新與錦州造成的影響。
雖然羅耀武已經在朝陽與葫蘆島東邊構築了新的防線,但是誰都知道,這條每靠松嶺建立的防線並不牢固。很難擋住美日聯軍。
這就是關外作戰的一大問題,守不住錦州,直到山海關也沒有可守之地。
就算美日聯軍收住了步伐,沒有繼續前進。只要再次發起進攻,就有很大的掌控打下朝陽與葫蘆島,甚至能夠一口氣打到山海關。
這還是其一,現在美日聯軍把重點轉到轟炸上,擺明了要打通海上航線。隨著後勤問題得到解決,美日聯軍就會擴大戰線,說不定會從彰武進軍內蒙,經通遼與赤峰,從北面攻打北京。
要知道,四百年前,康熙的爺爺就是用這個法子繞過了袁崇煥設在關外的防線,突擊到北京城下,最終用反間計害死了袁崇欺,消除了清軍入關的最大障礙。不然崇禎皇帝還能再活幾十年。
中央調查組主要針對的就是阜新與錦州失守。
這次,羅耀武也沒客氣。直接亮出底牌。東北軍作戰失利。主要就是沒有能夠得到需要的補充,而他早在六月初,也就是彰武會戰結束之後就打了報告,要求儘快為東北軍補充主戰裝備,至少得包管六個主力集團軍恢復作戰能力,而他的這一要求從沒得到滿足,甚至沒有得到過正式答覆。
要追究責任,首先就得追究負責內政工作的官員的責任。
這件事鬧得非常大,甚至一度導致東北前線與後方關係嚴重緊張。
萬幸的是,沒人能夠拿羅耀武的態度做文章,因為他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再說了,複製之前,羅耀武就說過,就算把他派回去,也不見得能夠守住遼東。因為瀋陽過早淪陷,退守山海關只是遲早的事情。
從四月到七月,羅耀武已經用兩場會戰消滅了數十萬敵人,基本上穩住了東北戰場,不然美日聯軍恐怕在夏季到來之前就已攻入華北。可以說,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如果讓美日聯軍在六月份攻入華北,對正在收割夏糧的華北地區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即便對全國來說,也是天大的災難。
別忘了,華北是小麥主產區,如果沒能收到夏糧,這個冬天將非常難以熬過去。
挑明了立場,最高統帥部也沒有追究羅耀武的責任,本來主要責任就不在他身上。調查團離開之前,最高統帥部給羅耀武下了一道死命令,那就是在十月底之前,無論如何也要守在關外,不能讓華北受到威脅。
原因也很簡單,秋收將持續到十月底。
要想不在冬天餓肚皮,就得堅持到這個時候。
羅耀武不是不知輕重的人,現在東北已經淪陷,夏糧與秋糧都收不上來。雖然全國有多個糧食產區,其中一些離戰場還遠得很。比如四川盆地、兩湖兩廣、寧夏的河套地區、新疆的建設兵團等等,而且這些產量區都擴大了夏糧與秋糧的種植面積,小麥與水稻成為了今年的主要農作物。但是華北仍然是全國主要產量區之一,特別是河北河南。;品,麥、玉米等等農作物能養活兩二億※
接受任務之後,羅耀武也提出了要求。即儘快為東北軍的六個主力集團軍提供充足的主戰武器,並且盡一切努力包管東北軍的彈藥供應。
要在幾個月前,羅耀武的這個要求肯定得不到滿足。
現在的問題是,守在關外的,也就只有羅耀武這支軍隊,就算東南方向上的戰事也非常吃緊,陳必時與王虞氓都在要補給,最高統帥部最後還是答應了羅耀武的要求,為東北軍的六個主力集團軍各增補一個。裝甲師與一個摩步師的全套主戰裝備,並且承諾在八月底之前全部運送到位。
雖然這離羅耀武的要求還遠得很,因為六個主力集團軍各有三個師與三個旅,而且全都是裝甲部隊,增補的主戰裝備僅相當於額定編制的一半,但是這也讓羅耀武滿足了,因為在彰武會戰前,也沒有哪支主力部隊擁有完備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