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頁
對於一場地區戰爭來說,兩到三年足夠決定戰爭勝負了。
達到了第一個目的,就得爭取達到第二個目的,即確保國家的戰略安全。
如果一口氣摧毀全部衛星,即便能讓美國在未來五年、甚至十年之內無法獲得健全的軍事衛星系統,也將讓美國變得肆無忌憚。
剩下的半數衛星,實際上成了要挾美國的痛處,讓美國在做出任何戰略決策的時候都不得不投鼠忌器,擔心中國會在極端情況下,採取更加極端的戰略報復行動。
不管怎麼說,通過這次反擊,中國已經表明了決心。
敢於站在全世界對立面上的國家,還會懼怕美國嗎?
再說了,真要進行第四次反擊,肯定會傷到國際空間站,到時候就不是敢不敢站到全世界對立面,而是一定成為世界公敵。
不管是軍人還是政治家,都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從戰術層面上看,這三次戰略反擊的意義更加明顯。
失去了旺導航系統之後,大批彈不得不送回工廠進行改裝,增添雷射導引頭,成為“寶石路”系列雷射制導炸彈。當然,部分裝備了四舊,即慣性導航系統的炸彈仍然能夠繼續使用,只是無法用來進行精確轟炸。
進行精確轟炸時,美軍只能會到舊剛年那場戰爭的狀態,即大量使用雷射制導武器。
這是沒有法子的事情,除了旺之外,只有雷射制導武器與電視制導武器的攻擊精度能夠滿足實戰要求。
顯然。這就是關鍵所在。
雷射制導武器與電視制導武器不但容易受到氣象條件影響,比如在大霧天氣,這兩種制導方式都不太靈便小還容易受到干擾,比如在對付具有玻璃外牆的建築物的時候,就無法使用雷射制導炸彈。
更重要的是,這兩種制導方式都需要戰鬥機到目標上空去冒險,或者接近目標。
對於已經習慣了在上百公里之外,離敵人的野戰防空系統遠得很的時候投下炸彈,就算完成了轟炸任務的美軍飛行員來說,到目標上空去投彈,絕對不是一件輕鬆事。恐怕最高興的就是燃的飛行員了。
當然,旺癱瘓造成的影響還不止這麼點。
比如在行軍作戰中,美國大兵不得不重新拿起軍用地圖,並且學會使用指南針,搞清楚複雜的城鄉道路。
在進行炮火支援作戰的時候,美軍炮兵也得向前輩學習。
相對而言,這些問題都能克服,而因為偵察衛星系統癱瘓而導致的很多問題卻很難在系統恢復之前得到克服。
要知道,美國的偵察衛星為美軍提供了四成以上的戰術情報!
更重要的是,需要衛星提供的戰術情報,往往都是偵察機、偵察兵等等其他戰術偵察力量無法到達與無法獲取的。
偵察衛星系統全面癱瘓,等於讓美軍喪失了“知彼”的能力。也就失去了制信息權。
雖然實際情況沒有這麼糟糕,畢竟美國有數百架召、3、2、比一巫、四3等“電子。飛機打頭的都與電子有關,還有不少的戰術偵察機,甚至擁有從未公布過”州米戰略偵察機。仍然擁有較為可觀的信息優勢。但嚏洲不州相比,美軍的制信息權肯定被削弱了不少。
從本質上講,凹癱瘓產生的直接後果也是美軍的制信息權被削弱。
這些影響體現在作戰行動上,就是美軍的戰鬥節奏大大減慢。反應速度、決策能力等等都因此被削弱。
結果就是,在與中**隊作戰的時候,美軍的優勢就不那麼明顯了。
雖然從實際情況來看,美軍仍然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在美軍擴大了打擊範圍之後,中**隊的制信息能力變得可以忽略不計,讓美軍能夠在較慢的戰鬥節奏中繼續連結較為明顯的優勢,但是從根本上講,美軍已經喪失了絕對優勢,而且在短期內不大可能取得絕對優勢,不得不與中**隊打一場相對原始的地面戰爭。毫無疑問,這正是美軍指揮官一直在避免出現的情況。
別說像六十年前那樣,就算依照二十一年前的海灣戰爭的模式與中**隊交戰,美軍的勝算都不是很大。原因很簡單,中國不是伊拉克,台灣也不是科威特,自然環境的巨大差別與文化因素產生的影響,足以抵消美軍的技術優勢。
陳必時需要的,就是這麼一個結果。
只是誰也不能否認,要想將陳必時爭取的優勢發揮出來”必需具備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發揮本土優勢。
在台島上作戰,即便不考慮台灣海峽造成的影響,也無法發揮本土優勢。
別的不說,至少絕大部分台灣人並不認同大陸為了國家統一發動的戰爭。比如在高層制訂的撤退計劃中包括了大約三分之一的台灣人,而實際上願意撤回大陸的台灣人只有不到五十萬,不到估計數量的十五分之一。
陳必時沒有去過台灣,可是他非常清楚島上的情況。
作為一個務實的軍事家,陳必時非常清楚,果真像宣傳的那樣,台島人民張燈結彩的迎接大陸軍隊,燃放鞭炮慶祝統一的話,這場戰爭早就結束了。實際情況是,超過半數的台灣人對待這場戰爭的態度非常冷漠,不支持任何一方。
隨著美日聯軍在北方戰場上取得重大勝利,戰場局勢出現轉折,台島民眾的態度也出現了微妙轉變。雖然盤踞在台島南部的**力量並沒擴大徵兵範圍,但是越來越多的台灣人主動參軍服役。除了戰爭對經濟造成破壞,產生了更多的失業人口之外,也與台灣民眾對待這場戰爭的觀點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