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頁
沒有台灣,美國連打這場戰爭的理由都沒有!
美國捲入台海戰爭不是為了兩千萬台灣人的自由與民主,而是為了幾家銀行、十幾家能源企業、幾十家軍火公司、幾百萬從業工人。以及幾百名政客。
因為台灣當局堅持要在聯合司令部擁有一席之地,還得在日本之上,所以經過十多天商議,帕特里奇不得不依照白宮與五角大樓的泣總司令與參謀長!外設一個副司令,並且將台島出刀濺淵北兩大戰場,由台軍指揮南面戰場的地面戰鬥、日軍指揮北面戰場的地面戰鬥,美軍統一指揮全局。
8月口日夜間,五十四軍發起進攻的時候,帕特里奇正通過視頻電話與日本的服部留名中將、台灣的童少卿上將商討成立聯合司令部的最後幾個問題。
消息傳到後,三人都同意休會十五分鐘。
帕特里奇沒有耽擱一點時間,通信參謀切換頻道後,他通過電話徵詢了參聯會主席加布里埃爾上將的意見。
這位德高望重的陸軍上將把話說得非常明確,當務之急是成立聯合司令部。
帕特里奇不是笨蛋,知道加布里埃爾的意思。只有儘快成立聯合司令部,才能理順指揮關係,也才能如臂使指般的調動日軍與台軍。
只不過。身在前線的帕特里奇更加清楚戰場情況。
加布里埃爾一再強調儘快成立聯合司令部,不僅僅是為了理順指揮關係。
捲入台海戰爭之前,奧康納在白宮的決策會議上強調了把戰鬥傷亡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的重要性,並且要求各級指揮官都得重視這個問題。這很好理解,奧康納宣布美國將出兵介入台海戰爭之後,美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韓戰,然後是越南戰爭,而這兩場戰爭奪走了十多萬美國大兵的生命!
要想控制住傷亡,就要避免捲入地面戰爭,至少得儘量晚的捲入地面戰爭。
總得有人在前面衝鋒陷陣,不是美國大兵就是日本與台灣士兵。
成立聯合司令部是讓日本與台灣軍隊擋擋箭牌的前提條件。
可惜的是,這個願望很快就耍落空了。
收到消息的時候,帕特里奇就意識到,五十四軍在這個節骨眼上發起全線進攻,肯定不是攻占喜個自北那麼簡單。
台軍肯定扛不住,日軍扛得住嗎?
如果日軍也扛不住,那就只能讓美軍上了!
受此影響,在與加布里埃爾通電話的時候,帕特里奇向這位將他從少尉一路提拔到中將位置上來的老上司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即儘早考慮參加地面戰的可能性,並且為之做好準備。
帕特里奇說得很委婉,意思也表達得很明確。
他會儘量穩住戰局,但是在盡力之後仍然無法扭轉局面,就得考慮在局勢變得不可收拾之間把陸戰隊送上岸。
沒有最優的話,只能做次優選擇。
在局勢惡化之前主動參加地面戰就是美軍此時的次優選擇。
能夠帶出帕特里奇這樣的幹將,足以證明加布里埃爾不是碌碌之輩。搞清楚帕特里奇的意思後,加布里埃爾不但答應做好準備,還讓中將明白,在緊急情況下,他可以當機立斷的下達作戰命令。
這個時候,服部留名與童少卿也產生了同樣的想法。
不管怎麼說,在台北方向尖,美日台三方有著共同利益。
大敵當前,那些糾纏了十多天的問題不再是問題。會議重新弄始後,三人只用十分鐘就談妥了成立聯合司令部的最後幾個問題,並且一致決定,即時開始依照商定的職權分化來指揮與協調作戰行動。
日本陸上自衛隊北部方面軍司令、干涉軍司令服部留名中將為台北方面總指揮。帕特里奇向這個剛剛“升官”的日本中將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穩住台北防線。大概是擔心服部留名誤解他的意思,帕特里奇還特別提到,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台北市區,城市外的戰場更能發揮第七師的裝甲突擊能力。
服部留名需要帕特里奇格外提醒嗎?
要知道,第七師的駐地就在北海道,隸屬於北部方面軍,是服部留名的嫡系部隊。在赴台之前,這支日本陸上自衛隊唯一的裝甲師在北海道駐紮了數十年,唯一的任務就是盯著北面那支從未打過來的鋼鐵洪流。
打裝甲戰,正是服部留名的“正業”
雖然從未上過戰場,但是服部留名像了解自己身上的每一個器官那樣,了解第七師的每一支部隊,甚至能夠說出每一個連長的名字。
這是他的部隊,是他的王牌部隊!
在面積不到北海道一半的台灣作戰,第七師可以說是遊刃有餘。
服部留名沒有托大,因為第七師的主力部隊正在上岸,最快還要二十四小時才能形成作戰能力,所以接受任務之前,他把參戰時間定在8月舊日凌晨,要求台軍務必堅守到這個時候。
得到包管後,服部留名才答應為台北戰場負責。
這個時候,五十四軍的先頭部隊已經渡過基隆河與淡水河。
與此同時,戰場西面二十公里外的二零九高地上,百來名空降兵正借著照亮半邊夜空的火光,爭分奪秒的構築防禦陣地
第一百章 別無所求
“那邊是台北市?”
聽到招呼聲,葉振邦將工兵銅插在地上,回頭看了眼戴著坦克帽的少尉軍官,順手抹掉臉上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