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04頁

    這個時候,羅耀武也把注意力轉到了敖漢旗。

    當時,羅耀武主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能不能把第十六集團軍撤出來,二是有沒有法子在敖漢旗失守之後守住赤峰。

    毫無疑問,這兩個問題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

    因為已經沒有部隊可以調動,能夠用來守衛赤峰的只有幾萬民兵,所以如果不能把第十六集團軍撤下來,就無法守住赤峰,甚至無法在赤峰組織起有效防禦。

    問題是,如何才能把第十六集團軍撤出來?

    僅僅是突圍行動肯定不夠,美軍到現在都沒有調整部署,第二騎兵師已經開始從北往南打穿插,第二機步師與第四步兵師把防線守得死死的,而第十六集團軍本身就沒有多少突擊能力。

    要想救出第十六集團軍,就得派遣援軍。

    可惜的是,羅耀武派不出像樣的援軍。

    雖然第四十集團軍的主力能在十二日薄暮到達北票市,但是羅耀武不能冒著戰略撤退線路被美軍切斷的風險,讓第四十集團軍全部北上。

    再說了,第四十集團軍的戰鬥力也非常有限,美軍又在貝子府部署了防線。

    

    就算讓第四十集團軍北上,也不見得能夠救出第十六集團軍。

    結果很明顯,敖漢旗失守只是遲早的事情,第十六集團軍逃出升天的希望非常渺茫,守住赤峰的希望也非常渺茫。

    十二日夜間,羅耀武率領的前線司令部離開了朝陽。

    他在出發前下達了最後一道命令:第十六集團軍務必堅持四十八小時,然後才能突圍。

    隨後,羅耀武還親自給第十六集團軍的指揮官下達了命令。

    如果傷亡過於慘重,可以在完成作戰任務後分散突圍、或者就地改變成敵後游擊隊,甚至可以向敵人投降

    第一百五十三章 雖敗猶勝

    突出部戰役最終以中**隊主動撤退結束,或多或少有點出人意料。

    雖然在復職的時候,羅耀武就預料到,因為瀋陽過早淪陷,遼河平原無險可守,東北軍遲早會退入關內,並且在復職的時候就提到了這一點,但是在收復錦州之後,羅耀武未做過多抵抗,就指揮部隊向關內撤退,著實讓人難以理解。

    從軍事上講,羅耀武此舉沒有錯。

    抗戰的關鍵是人力,特別是實戰經驗豐富的官兵。因為中**隊處於劣勢,在作戰能力方面沒有任何優勢可言,所以抗戰的基本原則就是以空間換時間,只要能夠堅持下去,就能給敵人造成更大的傷亡,最終迫使敵人認輸。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得保存有生力量,包管部隊長期抗戰的資本。  

    可是從政治上講,主動退守關內,卻很難讓人接受。

    要知道,朝陽-葫蘆島市防線失守之後,就只剩下一道山海關了。只要美日聯軍再次取得突破,就能對北京構成威脅。

    萬幸的是,這個時候,除了管元山等幾個一直對羅耀武不滿的官員之外,沒有任何將領站出來指責羅耀武。

    因為國家處於特殊時期,所以沒有得到高級將領支持的任何指責,都難以對羅耀武構成威脅。

    不是說所有高級將領都與羅耀武關係密切。

    與政府一樣,軍隊裡也有派別之分。

    關鍵就是,在這個時候,那些就算靠關係混上去的將領也知道,除了羅耀武,恐怕還真沒有哪個人有能力守住山海關。事實上,恐怕連羅耀武也辦不到。問題是,如果這個時候站出來指責羅耀武,首先就得承擔起責任,即頂替羅耀武去指揮東北軍。事實已經證明,沒人可以頂替羅耀武。如果不能指揮部隊守住山海關,就算把羅耀武搞下台,也要承擔因此產生的結果。

    如此一來,那些對羅耀武不滿的將領自然不會挺身而出了。

    由此可見,關鍵不是退守關內,而是有沒有法子守住山海關,特別是阻止美日聯軍進軍北京。  

    如果沒人敢做出這樣的包管,就沒人能夠動搖羅耀武的地位。

    事實上,突出部戰役並沒有完全失敗。

    在這場持續了十天的戰役中,中**隊在南方戰線上取得了不小的戰果。義縣與錦州攻防戰,中**隊總共殲滅七個日軍師團,另外還擊潰了三個日軍師團,取得殲敵十七萬的重大戰果。

    對於東北戰場來說,這個結果絕對不可忽略。

    要知道,在突出部戰役打響的時候,日本正在向東北增兵,第一批增派部隊已經到達前線,並且補充給了幾個主力師團。雖然羅耀武放棄了進攻凌海市的作戰行動,沒有對第二批到達的日軍師團產生影響,但是在損失了七個師團,還有三個主力師團喪失作戰能力的情況下,日軍再也難以協同美軍發起進攻。

    對日本來說,這顯然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

    長崎遭到戰略打擊之後,日本國內的戰爭呼聲迅速增強,政府的戰爭動員計劃也得到了廣泛支持,就連之前反對戰爭行動的部分日本人都改變了觀點。在日本人看來,日本必需進行報復,而最有效的方式就在戰場上取勝。

    勝利沒有到來,結果卻再次損失十多萬官兵。

    要知道,這是永久性的損失。

    在日軍戰損的十七萬官兵中,被俘的不到一萬人,其餘十六萬多全部陣亡。此外還有大約十萬日軍官兵傷殘,且絕大部分將喪失作戰能力,甚至喪失了勞動能力。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0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