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頁
如果已經在中國大後方蔓延的饑荒發展到東北前線,情況將更加糟糕。
也就是說,只要能夠再接再厲,在冬天到來之前打過錦州,就有機會在來年春天之前翻過山海關,攻入華北平原。
從時間上看,美日聯軍可以從容不迫的組織起下一輪進攻。
當然,前提是得讓主力部隊恢復戰鬥力,並且儘快增派作戰部隊。在此期間,還得在東南方向上好好打一仗,讓中國當局不得不把至關重要的作戰物資送往東南戰場,使得羅耀武指揮的東北軍無法迅速恢復戰鬥力。
只要把這幾件事做好了,接下來的戰鬥就好打得多了。
可以說,在戰略上,帕特里奇的判斷非常準確。
問題是,羅耀武也壓根沒有想過後方援助,不然也不會在高層會議上與負責內政的管元山吹鬍子瞪眼。
回到東北前線,羅耀武就打算自食其力。
帕特里奇想玩釜底抽薪這一招,恐怕找錯了地方
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南戰事
彰武會戰後,交戰雙方均疲憊不堪,東北戰事暫時停歇。
雖然在這場會戰中,美軍的損失不算太大,各主力師的傷亡也不是很嚴重,仍然有繼續打下去的能力,但是日軍傷亡慘重,剩下的十多個師團以二線步兵部隊為主,無法擔負起控制占領區、保護後勤線等重任。
受此影響,就算帕特里奇主張的南下戰略得到認同,美日聯軍也無法立即南下。
進入六月份,帕特里奇把目光轉向了東南戰場。
五月初,美日聯軍就沿著三四一省道攻入南京溧水縣,隨後花了十來天攻打南面的高淳縣。與此同時,另外一股美軍攻入安徽境內,在宣城市渡過水陽江,一路繼續向西推進,攻打南陵與銅陵市,一路北上進攻蕪湖市。
打到五月底,隨著蕪湖市與銅陵市淪陷,王虞珉指揮的華中軍團退守池州市與長江北岸的巢湖市,美台聯軍實現了對南京的戰略迂迴。
出於防禦上的考慮,陳必時在五月下旬派軍進駐馬鞍山市,控制了南京的南大門。
如此一來,到六月初,美台聯軍有兩種戰略選擇。一是北上強攻南京,二是渡過長江完成對南京的戰略包圍。
北上攻打南京,最大的問題就是陳必時在這邊的嚴密防禦。
美軍為了打下溧水縣,花了足足一個月,打了一場實實在在的攻堅戰與消耗戰,部隊傷亡巨大不說,還消耗了大量作戰物資。如果不是在這邊消耗得過於嚴重,美台聯軍說不定打到了池州市,並且占領了安徽在長江南岸的幾個市縣。
與南京比起來,溧水縣只是小兒科。
陳必時在溧水縣北面至少部署了六個主力集團軍、十個新編集團軍與兩個民兵縱隊,總兵力高達八十萬。如果算上部署在馬鞍山市與鎮江的部隊,總兵力高達一百二十萬。這還沒有包括動員的兩百萬到三百萬平民。
中**隊已經揚言,要將南京變成中國的史達林格勒。
強攻南京,美台聯軍至少得準備百萬大軍,以及數個月的時間。至於會有多少傷亡,帕特里奇心裡也沒準。
只要中**隊拼死抵抗,肯定能把美軍擋在長江南岸。
如果一來,就算打下了南京,也無力繼續北上進軍。到時候,中**隊與美台聯軍隔江相望,形成戰略僵局。
接下來的進攻還怎麼打?
無法渡江,也就威脅不到長江北岸的廣大地區,更加不可能進軍中原,對東北方向上的戰略進攻沒有任何協助。
再說了,陳必時的戰略思想就是與美台聯軍打消耗戰。
正要打成了消耗戰,這場戰爭離結束也就不遠了。
強攻南京不行,就只能繼續進行戰略大迂迴,在更加廣闊的區域內與中**隊作戰,通過拉開戰線來削弱中**隊的防禦強度。
問題是,中**隊撤退的時候,炸掉了蕪湖市到銅陵市之間的所有長江大橋。
渡過長江,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在幾個月前,也就是南方旱季的時候,渡江還稍微容易一點。可是進入五月,南方雨水逐漸增多,六月就進入了雨季,江面更加開闊,水流更加湍急。對美台聯軍來說,渡過長江的難度不比渡過台灣海峽差多少。
在江岸防禦部署上,王虞珉也做得非常狠辣。
面對美台聯軍的兇猛攻勢,王虞珉一邊讓部隊邊打邊撤,一邊組織安徽、湖北與湖南的二線兵工廠,大量生產各類簡易水雷,特別是漂雷與錨雷,然後在長江上游施放,或者直接部署到長江航道上。
美台聯軍要想渡江,還得清除這些水雷。
總而言之,對美台聯軍來說,在蕪湖市與銅陵市渡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可以說,打到這個時候,圍繞著南京的戰略僵局已經形成。雖然一再希望由東南方向上的戰略突破為東北方向上的戰略進攻創造有利條件,但是在更多的時候,反而是東北方向上的戰略突破在為東南方向上的戰略進攻創造條件。
這個時候,一個原本被擱置起來的戰略計劃再次浮上水面。
那就是攻打上海。
依照帕特里奇最初制定的戰略計劃,只要能夠打下南京,就不打上海。畢竟在美台聯軍占領常州之後,上海與南京的地面交通已經斷絕,水路交通也受到威脅。加上美軍在浙江方向上的重大勝利,使得攻打上海變得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