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頁
具體多少,主要還得看工人的熟練程度。畢竟先進戰鬥機的組裝工作不像批量化生產的轎車,很多時候需要手工完成,因此工人的能力決定了生產線的效率。
更重要的是,在戰爭時期,國家能夠根據戰爭需要,特別加強某一種裝備的產能。
對中國來說,先進戰鬥機絕對是最重要的裝備。
雖然受作戰系統限制,J-20很難扭轉乾坤,在與美軍交戰的時候,仍然會吃虧,但是與之前的戰鬥機相比,J-20至少具備了與美軍對抗的能力。特別是在某些關鍵戰場上,如果中國空軍能夠投入適當的支援力量,J-20就能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
這一點,在戰場上已經得到證實。
就在赤山會戰期間,中國空軍用兩架KJ-2000D支持J-20機群,偷襲了在渤海灣上空巡邏的美軍支援飛機,取得了擊落一架大型預警機、一架艦載預警機與兩架電子戰機的出色戰績,並且迫使美軍將支援機群後撤了兩百公里。
要知道,在J-20大規模服役之前,這樣的偷襲行動屈指可數,而且往往得在美軍主動向前擴展防空區的情況下,才有機可趁。這種主動出擊,並且取得勝利的戰鬥,根本就沒有過。
當然,空軍獲得的,不僅僅是一種先進戰鬥機。
準確的說,J-20的成熟,給中國空軍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最為明顯的,就是讓中國空軍初步掌握了探測隱形戰鬥機的方法,並且在實戰中得到了檢驗。
雖然J-20的隱身性能不如F-22A,最多與F-35在一個水平上,但是J-20是貨真價實的隱身戰鬥機,對中國空軍完善防空系統提供了很大的協助。正是在J-20的協助下,中國空軍才在多基地長波防空雷達的開發與設計上取得了突破。這一成果最先用在戰略要地防空作戰中,並且成功發現了美軍的B-2A與FB-22。即便依照美軍公布的戰報,在二零一四年前半年中,就有十四架B-2A與二十七架FB-22是在被中國空軍的雷達發現之後才被防空戰鬥機與防空飛彈擊落的。
防空能力增強,與J-20大規模服役有類似的作用,即大幅度抵消了美軍的空中優勢。
相對而言,在陸軍裝備方面,中**隊取得的進步並不是很明顯,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針對美軍的M1A3主戰坦克開發的99S型主戰坦克。
這種主戰坦克除了將能夠攔截速度在每秒七百米以下的反坦克彈藥的主動防禦系統作為標準配備之外,主要的改進之處就是換裝了一門口徑為一百四十毫米,但是無法使用美軍彈藥的坦克炮。
雖然與美軍M1A3裝備的一百四十毫米電熱化學坦克炮相比,99S的坦克炮在技術上落後了許多,即便使用最新式的長杆貧鈾合金穿甲彈,威力也比美軍的差了一大截,但是在與M1A3交戰中,99S一點都不吃虧。主要就是,M1A3是在M1A2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主要就是更換主炮、增設自動裝彈機,增強了坦克火力,改變了M1A2在與99系列主戰坦克交戰中被動挨打的局面,而其裝甲防護能力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因此在抵抗威力更大的穿甲彈時,並沒有多少優勢可言。如此一來,在雙方的有效射程之內,99S與M1A3都能擊穿對方的裝甲。
受此影響,決定優劣的成為了雙方坦克手的素質。
當然,也許有人認為,觀瞄系統,特別是夜視成相系統的性能也很重要。
從理論上講,這並不假。只有做到先敵發現,才能做到先敵開火與先敵摧毀。因為坦克炮的威力大幅度提高,而坦克的防護性能受自重與材料影響,很難同時提高,所以現代主戰坦克的相互摧毀距離高達數千米,比如99S與M1A3的相互摧毀距離就在四千米以上,如果使用具有攻頂能力的炮射反坦克飛彈的話,甚至能夠達到十千米以上。如此一來,坦克戰的交戰距離在理論上高達數千米。
問題是,實戰中,坦克在數千米外開火的戰例屈指可數。
特別是在這場戰爭中,因為雙方基本上在城市密集地區作戰,中**隊還刻意避免與美軍打野戰,所以坦克的實戰交火距離,九成以上都在一千米以內。在城市戰中,坦克的實際交戰距離甚至只有數百米。
如此一來,觀瞄系統產生的影響遠不如坦克手。
可以說,在這麼近的距離上,別說用穿甲彈,就算用高爆彈,只要直接命中目標,爆炸產生的巨大衝擊力都能殺死坦克手,根本不需要穿透坦克的裝甲。
由此可見,對中國陸軍來說,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足夠多的主戰裝備,而不是足夠先進的主戰裝備。
這一點,與空軍恰恰相反。
事實上,在赤山會戰期間,中國陸軍的裝備補充能力就得到了恢復。
隨著狄劭康全權負責戰略指揮,無條件的給予羅耀武最大支持,全國上下也以守住北京為首要目的,幾乎每天都有載滿主戰裝備的列車駛入北京與天津。因為鐵路無法運送全部主戰裝備,所以很多裝備被運到石家莊等地,再由拖車送往北京,或者乾脆掛上橡膠板,自行駛往北京。
這種集全國力量的投入,足以使中**隊獲得想要的各種武器裝備。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從六月上旬開始,東北軍每天收到的主戰裝備就能武裝好幾個營。到了六月中旬,為了加快裝備的交接工作,羅耀武不但安排了幾十名參謀專門負責相關事務,還讓各主力部隊輪換安排部隊到後方接貨,而不是讓後勤部隊把裝備送上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