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不然的話,為什麼會突然颳起那股逆轉戰局的東北風呢?
對神明的敬畏沒有讓上原俊次郎驚慌失措,反而讓他冷靜下來,不被情感左右,讓理智決定行動。
不管大佐心裡有多麼的不情願,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他只做了一件事情:把挨揍趴窩的十多輛咱式主戰坦克搶回來!
命令部隊撤退之前,上原俊次郎呼叫了炮火支援,讓台北縣板橋市的炮兵對日軍裝甲戰線與空降兵防線之間的區域進行炮火壓制。剩餘的坦克與戰車在步兵掩護下撤退時,大佐還留下了一個排的偵察兵。
目的只有一個,不讓空降兵靠近那些被摧毀的坦克。
不管怎麼說,在“四代主戰”量產之前。幻式仍然是日本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上面的很多電子設備不但大陸沒有,美國也不見得有。
這些電子設備不一定受到徹底破壞,也就有可能落入敵人手裡。
更重要的是,那十幾輛被穿甲彈打中的坦克說不定能夠修復。不是動0式是世界上最昂貴的主戰坦克就一定要讓士兵去冒險,而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的作戰守則明確規定。受損坦克都得搶回來!
勤儉節約,也是日本軍隊的“光榮傳統
作為資源匿乏的島國,即便在鼎盛時期,日本軍隊也非常節約,而且這股勁頭往往細緻入微。
舉個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各國的步槍口徑都在八毫米左右。比如美國的…“加蘭德是七點六二毫米零點三英寸、德國的毛瑟瞅七點九二毫米、英國的李一恩菲爾是七點七毫米零點三零三英寸、蘇聯的莫辛納甘是七點六二毫米。只有日本的三八大蓋是六點五毫米。
不是說,日本生產不出更大口徑的步槍。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工業水平,生產六點五毫米子彈的難度比生產七點六二毫米子彈的難度還大一些。在大戰爆發前,部分七毫米口徑的三八式步槍出口到墨西哥,證明日本有能力生產更大口徑的步槍。
將口徑縮小到六點五毫米,就是為了節約!
日本是一個既沒有多少鉛、又沒有多少銅的國家,連鐵礦都不多,而步槍子彈的彈頭主要就是這三種材料。
問題是,這種節約往往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仍然用三八大蓋來說,縮小口徑後,為了確保射程與威力。不得不採用長槍管,結果是初速太高、彈頭過於穩定、停止效果不好、殺傷力非常有限。在中國的敵後戰場上。八路軍與游擊隊戰士往往挨了一槍之後還能戰鬥,如果換成中正式或者其他”大口徑。步槍,那就不容樂觀了。
搶救受損坦克,除了勤儉節約之外,在戰術上也有需要。
和平時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保有大量主戰裝備。即便日本財大氣粗,一心扶持以三菱重工為核心的軍工企業,也只採購了一千輛比式。比起生產了數萬輛的下刀、上萬輛的,齡與下的、哪怕是美國與德國的“豹”2,的式的這點產量根本算不了什麼。甚至比大陸的銅式還要少得多。
不管是馬上開工生產、還是從其他部隊調用,運往前線都是件麻煩事。
部隊要想在戰場上迅速恢復戰鬥力,最佳法子就是把受損的坦克搶回來,修好之後繼續使用。
為此,第七師第7後勤團的第2整備營是一個專門的裝甲搶修營。
即便在和平時期,該營的三個坦克支援中隊都配屬在坦克團,與坦克團同吃同睡,以便隨時為坦克團服務。
在戰場上搶修坦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不容易。
別說搶修,僅僅為了靠近那些受損坦克,上原俊次郎大佐就讓第7炮兵團兩個營的數十門羽式自行榴彈炮持續炮擊半個小時、消耗炮彈數千枚,還呼叫了兩次空中支援,讓美軍戰鬥機投下了幾十噸炸彈!
即便如此,的式裝甲搶修車靠上去時二零九高地上的迫擊炮仍武發表了“抗議”。
那不是迫擊炮,那是打不死的小強!
所幸的是,內式裝甲搶修車用的是式主戰坦克的底盤,算得上皮堅肉厚,加上炮擊讓空降兵的偵察兵無法靠近,無法使用雷射制導炮彈,所以那幾門八二迫對裝甲搶修車的威脅並不大,只是讓後面日軍步兵不得不拉開距離。
在陣地上搶修肯定不行,能把趴窩的坦克拖回來就算萬幸的了。
考慮到空降兵不會善罷甘休。上原俊次郎不但把裝甲搶修車派了上去,還安排兩介,連的步兵在後面構築防禦陣地,把剩下的幾輛坦克與戰車擺在防線後方充當移動火力點,為每個排配備幾名偵察兵。
只要空降兵
大佐還有一絲幻想,如果能藉此機會消滅空降兵的有生力量,說不定能計劃在天亮前占領二零九高地。
只不過,幻想就是幻想。
如果上原俊次郎只會幻想,也不可能成為日本陸自三個坦克團長中的一個。
不管怎麼說,他不會忘記,把日軍從大湖村趕出來的不是空降兵步兵,而是那幾輛該死的主戰坦克!
更該死的是,下令撤退的時候,上原俊次郎還不清楚那邊到底有幾輛坦克!
有人說是四五輛、有人說是**輛、還有人說是十多輛。
一個排、還是一個連、或者半個營?
如果是一個排、還有勝算,如果是一個連、還能拼拼,如果是半個營、就得逃命!因為戰場上還有自己的坦克戰車,所以上原俊次郎沒讓炮兵使用專門對付裝甲目標的末敏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