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頁
再說了,韓軍D集團軍正在向惠山集中,突圍的話,也不會繞道熙川。
讓韓軍E集團軍與F集團軍繼續猛攻熙川,只是為了拖住第十五集團軍的主力。如果能夠打下熙川,第十五集團軍就只能退守江界。到時候,美韓聯軍就能集中兵力圍攻這座已經被炮火炸成廢墟的城市。
從防禦角度考慮,第十五集團軍肯定會死守熙川,確保江界不被圍攻。
如此一來,第二機步師的目的地就是江界!
只要打下江界,就有機會與D集團軍會師,也就有法子把D集團軍救出來。
問題是,江界的防禦也不弱。
守在這裡的,除了第十五集團軍中在防禦作戰中表現最頑強的四十五師之外,還有該集團軍編下的三個獨立旅,其中一個還是裝甲旅。
僅這四支部隊的總兵力就在三萬人左右。
這還不是全部。之前在慈江道與兩江道交界處作戰的三個新編集團軍中,至少有一個新編集團軍在八日夜間到達江界,加入防禦作戰。
因為江界是第十五集團軍與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大後方,所有作戰物資都得通過這裡送往前線,而運送作戰物資的主力是民兵,所以在江界至少還有半個民兵縱隊。
這些力量加起來,沒有十萬也有八萬。
也就是說,守在江界的中國軍隊有十多萬。
從這一部署也看得出來,羅耀武吸取了在朝鮮境內作戰的經驗教訓,特別是在圍攻第二機步師的那場戰役中。打穿插的第三十九集團軍突得太猛,結果被第四步兵師纏住。如果不是第十五集團軍迅速東移,守住了第三十九集團軍退回國內的大門,恐怕羅耀武就得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這次,羅耀武把重兵放在江界,就是想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把入朝部隊順利撤走。
僅僅依kao第二機步師那一萬多兵力,肯定打不下江界。
實在沒有更好的選擇,帕特里奇不得不讓黃真尹從韓軍A集團軍與B集團軍中各抽調幾個師的兵力,協助第二機步師攻打江界。
這次,黃真尹也很賣力,因為要救的不是美軍,而是韓軍。
丟掉C集團軍,已經讓黃真尹的烏紗帽去了一半。如果D集團軍有個三長兩短,就算總統格外開恩,也會撤掉他的職務。
對職業軍人來說,這無疑是天大的恥辱。
對黃真尹來說,更是如此。
要知道,就在幾個月前,將最後一支中國軍隊趕出朝鮮之後,黃真尹就被國人視為完成了統一大業的民族英雄。
從英雄到罪人,這個落差太大了。
既然要全力救出D集團軍,黃真尹就不惜血本。
依照帕特里奇的安排。黃真尹從A集團軍抽調七個師,從B集團軍抽調六個師,還各有兩個主力師,總兵力十二萬。
加上美軍第二機步師,總兵力接近十四萬,與守在江界的中國軍隊旗鼓相當。
組織起這支力量,帕特里奇才發起反擊。
九日夜間,美韓聯軍的解圍部隊到達江界附近,戰鬥隨即打響。
此時,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已經完成穿插,兩個集團軍的前鋒突擊部隊即將會師。
面對泰山壓頂的中國大軍。包圍圈內的韓軍D集團軍加速向惠山收縮。
因為美韓聯軍已經展開救援行動,所以羅耀武在九日夜間派出了東線戰場上的另外兩個新編集團軍,從惠山西面南下,在惠山與江界之間構築了一道防線。
這樣做,即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也是為了降低江界的壓力。
有了足夠大的防禦縱深,第十五集團軍在防禦作戰的時候將更加遊刃有餘,而不用拘泥於一地得失。
當然,這還不是羅耀武在當天晚上做的最重要的決策。
隨著十多萬美韓聯軍向東運動,丹東方向上的防禦密度大大降低。雖然用擺在這邊的兩個主力集團軍很難取得重大突破,但是牽制美韓聯軍主力仍然很有需要,所以羅耀武讓三個新編集團軍協助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攻打丹東與莊河,另外兩個新編集團軍則轉向東進。
羅耀武別無選擇,因為東線的五個新編集團軍全都用上了。
圍殲戰才剛剛開始,遠沒進入高潮,如果沒有幾支像樣的戰役預備隊,後面的仗將很難打,甚至打不下去。
對羅耀武來說,兩個新編集團軍就算得上是像樣的戰役預備隊了。
到此,戰鬥已經全面打響。
雙方都是一攻一守,攻的要快,守的要穩!
戰役的艱難性也在這裡體現了出來。韓軍D集團軍二十多萬人馬,包成一團的話,很難一口氣吃下,光是戰術級別的穿插包圍就得打好幾次。
一定要說什麼的話,只能說在惠山打比在蓋馬高原上打,對中國軍隊的後勤保障要求低得多。
事實上,這也是羅耀武採納葉振邦的建議,出動第十六集團軍進行戰略包圍,將韓軍趕往惠山的主要原因。
如果在蓋馬高原上與韓軍決戰,至少需要動用兩個縱隊的民兵負責後勤工作。
在惠山作戰,只需要一個縱隊的民兵。
另外一個縱隊,自然可以編成戰役預備隊,打散了編入各集團軍,補充主力部隊的戰鬥損失。
當然,後勤保障線縮短,還能減少運輸途中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