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頁
與之相比,東北軍在本土作戰,不需要太多的後勤支援人員。更重要的是,中**隊主要以集團軍為單位參加大規模會戰,因此大部分後勤支援力量都編在集團軍下,各個戰鬥師所需的後勤支援人員就大大減少。比如在第六十五集團軍的摩步師中,只有一千多名後勤支援人員,其餘將近七千人都是戰鬥人員。
如此計算的話,摩步師的戰鬥力基本上與日軍主力師團旗鼓相當。
這一點,也從雙方的主戰裝備數量上看得出來。一個摩步師的主戰裝備就大致相當於日軍一個主力師團,如果戰鬥人員過少的話,自然不需要如此多的主戰裝備。
與兩倍於己的敵人戰鬥,確實是件很吃力的事情。
所幸的是,日軍坦克部隊的戰鬥力確實非常糟糕。第二十一師與第十九師又是在前線進行整編後成立的主力師團,主戰坦克全是美國貨,根本不適合日本坦克兵。如此一來,即便在坦克數量幾乎是對手兩倍的情況下,日軍也沒有占到多少廉價。
問題是,戰場南面最為開闊,戰線也拉得最寬。
別忘了,在戰場北面,因為第十六集團軍守住了玉田縣,並且提前進入了防禦陣地,加上美軍在中路投入了第三機步師,所以雙方都沒有拉開了打,戰線較短,兵力非常集中,也就導致雙方投入的都是坦克部隊。
在南面戰場上,本來雙方投入的坦克就不多,戰線拉開後,更是不可能在每一處地點都動用坦克部隊。
結果就是,在很多地方,裝甲戰的主力成為了步兵戰車。
拼步戰,第六十五集團軍吃的虧就大了。
雖然日軍第二十一師與第十九師的步兵戰車也是美國貨,大多是M2A3與M3A3,基本上都是美軍淘汰下來的,有的甚至是美軍使用過的二手裝備,但是對日軍來說,美軍戰車還算合手,至少不存在裝彈困難的問題。
事實上,比起日軍的89式步兵戰車,美軍的M2與M3系列戰車更加皮實可靠。
要知道,這兩種戰車在美軍中服役了三十多年,參加過數次戰爭,經受過各種環境的考驗,不但技術成熟,還非常可靠,基本上不會掉鏈子,而日本研製的89式步兵戰車卻沒有這麼好的可靠性,經常在戰場上出問題。
這一點,與日本的90式、以及04式主戰坦克非常相似。
關鍵是,日軍在數量上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
可以說,步兵戰車之間的戰鬥,比坦克戰還要殘酷。原因很簡單,任何一種步兵戰車都沒有足夠厚實的裝甲,大多只能抵禦大口徑機槍子彈,要想扛住機關炮的穿甲彈,往往需要增添附加裝甲。在戰場上,步兵戰車的最大特點就是機動靈活,而增添附加裝甲,一定降低戰術機動能力,從而降低了戰車的生存能力。也就是說,實戰中,特別是在野戰中,步兵戰車很少增添附加裝甲,只有在攻堅戰,比如城市戰中,因為不需要進行快速機動,步兵戰車才會增添附加裝甲。
步兵戰車間的戰鬥,幾乎都是秒殺。
只要在機關炮的有效射程之內,即便是M2上的二十五毫米大毒蛇機關炮,也能用穿甲彈打穿中**隊最新式步兵戰車的正面裝甲。同樣的,M2也肯定扛不住中國步兵戰車打出的三十毫米穿甲彈。
如果雙方使用反坦克飛彈的話,那更是一擊斃命。
要知道,步兵戰車幾乎沒有裝備主動防禦系統。這也很好理解,在正規戰場上,幾乎不需要步兵戰車衝鋒陷陣。等到步兵戰車上場的時候,坦克已經控制了局面,因此步兵戰車很少直接面對反坦克飛彈的威脅。
在這種相互都能秒殺的戰鬥中,數量決定一切。
毫無疑問,第六十五集團軍沒有數量上的優勢。
在夜間的戰鬥中,第六十五集團軍還能利用夜色掩護,拖住日軍,讓日軍不敢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快速推進。很多時候,第六十五集團軍甚至能夠用突然反擊,迫使日軍在立足未穩的情況下主動後撤。
問題是,到了二十日上午,隨著天色放亮,第六十五集團軍就再也沒有優勢了。
當天上午,日軍在南面的進攻打得非常積極,甚至可以用難能可貴來形容。要知道,在其他方向上,日軍的表現都非常糟糕,甚至可以用潰不成軍來形容。
也正是如此,第六十五集團軍面臨著史無前例的艱巨考驗。
如果擋不住日軍第二十一師與第十九師,首先遭殃的肯定是在附近與第二機步師激戰的裝甲師。這樣一來,美軍第二機步師就很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隨著美軍主力撕開了第六十五集團軍的戰線,北面的戰鬥一定受到影響。
正是如此,打到當天中午,羅耀武就不得不讓部署在後方的新編集團軍壓上去。
為了穩住戰線,羅耀武甚至命令第六十五集團軍在南面適當向後收縮防線,避免讓美日聯軍形成大範圍突破。
只不過,這也是治標不治本的法子。
只要第六十五集團軍在南面堅持不住,北面的戰鬥遲早會受到影響。真正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法子,就是儘快在北面取得實質性的勝利,讓第三十九集團軍向南壓縮,迫使美日聯軍調整戰術。
正是如此,打到二十日薄暮,羅耀武不得不讓根本沒有得到休整的第三十九集團軍繼續發起進攻。
第二個夜晚,成為了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