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89頁

    第一百四十四章 現實難題

    正是日本當局答應增兵,讓帕特里奇堅定了在九月底發起新一輪進攻的決心。

    可以說,讓日本當局答應增兵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雖然在長崎遭到打擊之後,日本國內被復仇氣氛籠罩,從平民到官員,幾乎所有人都支持政府的戰爭決策,一些極端組織甚至揚言要對中國進行全面報復,議會中也有不少議員要求政府立即啟動核計劃,研製核武器。但是在充分調動與利用民意的同時,日本當局首先得考慮本土安全。

    日本有能力在一個月之內製造出原子彈,問題是,需要美國同意。

    在奧康納堅決反對日本研製核武器的情況下,日本當局也不敢造次,至少不敢公開研製核武器,甚至得在輿論上打壓極端組織。

    更重要的是,受戰爭影響,部署在日本的美軍超過了二十萬。即便大部分都是非戰鬥人員,但是這支軍事力量不可忽略。由於日本沒有足夠的情報能力,還得在戰爭期間與美國共享情報資源,所以就算秘密開發,日本的核計劃也不可能快到哪裡去。

    說得簡單一點,在決定為日本鬆綁的時候,美國就利用與日本共享情報的機會,監控了日本全國的電力設施與用電情況。誰都知道,提煉武器級濃縮鈾或者濃縮鈽,不管用什麼法子都需要大量電力。雖然日本儲備了上萬噸的核廢料,能夠從中提煉出足夠製造一萬枚原子彈的核原料,但是沒有電能,一切都白搭。

    受此影響,日本很難撇開美國秘密研製核武器。

    事實上,日本當局在研製核武器的問題上也很矛盾。原因很簡單,如果日本堅持研製核武器,只會與美國翻臉。哪怕在戰爭期間,美國不會把日本怎麼樣,畢竟美國要想從這場戰爭中撈取好處,就得依靠日本。但是誰也不敢包管,戰爭結束之後,美國會用什麼法子對付日本。

    要知道,美國仍然是日本的占領國。

    只要還有美軍駐紮在日本,美國就能隨時推翻日本政府。

    出於這個原因,日本當局一直不肯在增兵問題上鬆口。依照日本政府的說法,只有在日本本土安全得到足夠保障的情況下,日本才會考慮增兵。

    也正是如此,直到九月初,也就是長崎遭到核打擊後將近一個月,日本當局才在增兵問題上鬆口。

    為了讓日本當局答應增兵,美國當局也花費了不少力氣。

    首先就是確保日本本土安全。到九月初,部署在日本本土附近的美軍反導戰艦已經超過二十艘,組成了四個由五到六艘戰艦構成的反導編隊,每艘戰艦均配備了數十枚射高在一千千米以上的最新型海基反導飛彈。照此計算,一個反導編隊能夠同時攔截上百個目標,並且包管攔截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加上部署在日本本土的戰區反導防禦系統,能夠同時攔截近兩百個目標。

    因為已經有情報表明,中**事無法同時發射兩百枚彈道飛彈攻擊同一個目標,所以日本的本土安全暫時得到了包管。

    當然,這不是讓日本當局做出讓步的主要原因。

    從戰略局面上看,日本當局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中國不會再次對日本進行戰略打擊。美國已經對日本做出戰略保障承諾,意味著,如果中國再次對日本進行戰略打擊,就算核彈頭沒有落在日本本土上,美國也會代替日本對中國進行戰略報復。更重要的是,日本將因此獲得研製核武器的充足理由,到時候連美國都不能反對。對中國來說,來自日本的核威脅肯定要比來自美國的嚴重得多。

    真正讓日本當局動心的,還是美國在東北占領區控制權上做出的重大讓步。

    依照美國當局的承諾,由美日聯軍聯合訓練的“東北治安軍”將由日軍控制,並且直接聽從於由日軍主導的軍事管制委員會。更重要的是,美國當局還承諾,在打下南京之前,東北地區的行政事務暫時由日本負責。即便在打下南京之後,美國也會說服台灣當局,在中國成立一個聯邦性質的中央政府,即台灣當局只對東北有名義上的通知權,而具體事務仍然由日本當局掌握。

    當然,這只是美日間的秘密協議。

    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做出如此重大的讓步,正好體現出了美國對待這場戰爭的態度,即美國不會長期在中國駐軍,大規模地面戰爭結束之後,就將逐步撤出,將占領與控制中國本土的任務留給盟軍。

    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也很簡單:巨大的戰爭傷亡。

    美國的新聞媒體在報導長崎遭到的核打擊的時候,都提到了一個問題,即美軍在這場戰爭中所遭受的巨大傷亡。

    雖然美國當局一直在努力迴避戰爭傷亡,但是在美國,戰爭傷亡絕對不是秘密。

    打到把月底,在這場歷史一年又一個半月的戰爭中,美軍陣亡官兵超過十萬,傷殘官兵近二十萬,另外還有二十多萬官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依照美國媒體的宣傳,這已經是自南北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軍傷亡最慘烈的一場戰爭。一些新聞媒體甚至認為,如果像伊拉克戰爭一樣,持續數年,在這場戰爭中傷亡的美軍官兵將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下,之前積極支持美國政府戰爭行為的美國人不得不反思,有需要嗎?

    問題是,箭已離弦,收不回來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8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