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26頁

    這裡面即有美國的限制,又有當初由美國訂下的和平憲法的限制。

    也就是說,即便美國做了首肯,日本要想組建正規軍,也要突破和平憲法,或者說是撕掉和平憲法。

    台海戰爭之後,日本當局就在做這件事情,即對和平憲法的去留進行全民公決。

    只要邁出這一步,日本就不再是哪個處處受到歧視的戰敗國。將成為一個擁有全部國家主權的正常國家。

    既然是正常國家,就有權對外用兵。

    由此可見,美國在這個時候給日本鬆綁,仍然是在為後招著想,即在需要的時候,需要依靠日本的軍事力量。

    不管怎麼說,在西太平洋地區,日本是美國眾多盟友中國力與軍力最強大的一個。

    問題是。日本參戰的弊端並不比好處少多少。

    這些弊端,不僅僅是對中國產生的影響。

    拿韓國來說,韓國當局不會同意日軍過境,不會讓日軍踏上朝鮮半島。如此一來,日本就不可能從一開始就參與東北方舟上的戰略進攻,要等到美軍奪取了一座港口、而且是中國的港口之後,才會出兵。

    東南方向上的情況也很類似。雖然台灣當局已經時日本出兵保護台灣的民主與自由表示萬分感謝,並且一再弘揚台灣與日本的傳統有蓋,但是在台灣民間,乃至在台軍中,仍然有不少人對日本有成見,不想讓日本介入台灣的內部事務。

    不說別的,台海戰爭結束之後,日軍的兩個師團就撤回了沖繩。

    當然,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中國。

    戰爭打到現在,中國暴露出了很多問題,軍隊連戰連敗,也與內部矛盾有很大的關係。

    以軍事動員來說,雖然在八月份,中國就開始進行戰爭動員。擴大了招兵範圍,並且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勵年輕人參軍,可是招募到的兵員仍然非常有限,而且大多是一些無權無勢的平民,甚至主要是農村子弟。

    在中國國內,對戰爭的牴觸情緒非常濃烈。

    說得不客氣一點,在是否參軍的問題上,很多平民都會加上一個問題:為誰賣命?

    這已經不是信息封閉的農耕時代,即便民族大義仍然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成千上萬的中國軍人前仆後繼,與敵人浴血奮戰,可是落到現實上,當面對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平民大眾的權利日益邊緣化,對利益的訴求遲遲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就會讓人認為,參軍打仗並不是在捍衛自身的利益。

    當然,這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

    問題是,當越來越多的權貴想方設法的讓子女逃避兵役,在前線賣命的大多是貧苦百姓的時候。這個疑問就越來越強烈了。

    如果不能告訴民眾為誰賣命、為什麼賣命,民眾憑什麼上戰場當炮灰?

    這個問題看似無解,但是卻存在著一個機會。

    那就是日本參戰!

    短短六十多年,肯定無法忘卻那場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深痛的災難。

    只要日本參戰,只要日軍踏上華夏大地,那就不再是個人得失問題,而是民族存亡的問題!

    用民間流傳的話來說,美國發動戰爭。只是希望瓦解中國政權,消除潛在威脅,而不是滅亡中國。事實上,美國也沒有滅亡幾個國家。自從美西戰爭吞併了夏威夷群島之後,美國的領土就沒再擴張過。

    與之相反,日本狼子野心,從沒放棄滅亡中國的企圖。

    在所謂的日本精英眼裡,日本的生存之道就是登上亞洲大陸。滅亡中國,將華夏大地據為己有。

    只要中國人還沒有忘記民族大義,就不會容忍日軍再次入侵。

    這就是美國最大的擔憂。

    顯然,這也是日本參戰的最大疑問。

    依照李一帆的分析,日本是否參戰,還是得看美軍是否打得順手。

    美國當局不是笨蛋,美國的所有戰爭行動都在為國家利益服務。不管怎麼說,中國與美國隔著整個太平洋。就算打得天翻地覆,也與美國沒有關係。如果戰爭損耗過於巨大,超過了美國的承受能力,美國將別無選擇。

    事實上,讓日本參戰,對美國的影響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原因很簡單,中國與日本對耗,拼得你死我活,美國有什麼損失呢?

    看長遠一點,美國不但沒有損失,反而好處多多。

    既然有好處,美國為什麼不讓日本參戰呢?

    第五十一章 回國述職

    州軍中國本十,可不是說說就能辦到的事※

    除了大量實質性準備工作之外,還得有乏份切實可行的作戰計劃。

    因為兼顧兩線指揮,所以帕特里奇在十一月二十日回到華盛頓,向奧康納、加布里埃爾等人匯報戰局情況。

    實際上,主要還是決定下一階段作戰行動。

    與以往一樣,去白宮之前,帕特里奇先去見了加布里埃爾,以請教的名義向參聯會主席打聽情況。

    “前面的戰鬥打得怎麼樣,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事情。”

    聽到加布里埃爾的話,帕特里奇不為所動。

    “雖然與最初的預料有點出入,但是大體在控制之中。你的表現已經得到首肯,所以關於繼續指揮作戰的事情,總統那邊不會有多大問題。”

    總統那邊沒有問題,也就意味著別的地方有問題。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2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