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頁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翁宗道這一番話,引用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說的鏗鏘有力。雍治天子為一己之私慾,想要冊封兄嫂為貴妃,踐踏禮儀、法度。讀書人,秉承天地正氣,身為聖人門徒,理當勸諫。
夫子說:君子,不需要用小事來考驗,卻可以接受重大的任務。勸諫天子的後果,無非是個死字。正所謂:時窮節乃見!丹青史書,必定留名、歌頌。
因為,天地有正氣!
劉飛白還能說什麼?他喟然長嘆,道:「我不如兆震也。」劉大學士這話說的光明磊落,亦是性情流露。宰輔重臣,是什麼級別?卻當著一個小進士的面,自承品格不如。胸襟坦蕩。
…
…
翁宗道並非有接受劉大學士的建議,偃旗息鼓。而是利用自己的名聲,在公開的場合:酒會、宴會、文會之中,述說他的理念,想法:阻止天子冊封貴妃。
從儒家推行的禮儀來說,奉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天子,一後一皇貴妃,兩貴妃。四貴妃,這明顯的越禮了。
再者,當今士林,風氣奔放。讀書人誨淫誨盜。和明朝末年士子一個德性。四方有德君子時常痛罵: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崇尚奢侈,見利忘義;淫風熾烈,恬不知恥。
但是,不管讀書人在私下裡怎麼做,誨淫誨盜,有如何千萬種醜態,放在明面上來,就絕對不行。先兄之嫂,冊封為國朝的貴妃,如何能行?
兩三天的時間之內,京城之中,翁宗道的清名更勝。翰林本來就是清流。清流再「刷」清名,那聲望是直接爆表。現在士子們,都要說一句:福建翁兆震,風度峻整,正人君子,清流之望!
在翁宗道逐漸的成為輿論的焦點,抨擊天子所作所為之時,士林、朝廷的輿論,越發的聲勢浩大。
而彈劾天子、賈政的奏章,都被天子留中不發。文官集團不畏死,不怕流放,前仆後繼,願意以死諫君王,雍治天子能如何?他要達成目的,就得把六科清洗成自己人。
而他已經清洗了兩遍,六科的言官們,還是不消停,再加上輿論的呼應,而文官領袖何朔不願意出面滅火。天子要是第三次清洗科道言官,估計名聲就臭了。
任何一個聖君,絕對不會堵塞言路!
如果像明朝嘉靖皇帝那樣搞清洗:大禮議,亦要數年之功才能完成。短時間內就不要想了。大禮議歷時三年,下獄者一百三十四人,停職者八十六人,廷杖死者十六人。而明世宗嘉靖皇帝絕對算不上什麼明君,史書評價不高。一個重用嚴嵩這樣的奸臣,禍亂國家數十年,算什麼明君?
庚戌之亂,韃靼人長驅直入,在京城周邊地區禍亂數日,燒殺搶掠,最終揚長而去。臉都被打腫了,算什麼明君?一個玩弄權術,徹頭徹尾的利己者而已。
局面,趨向於僵持。
但,天子心中的惱火,可想而知。
八月十日,天子在大明宮中召吳王、大學士謝旋下棋。金秋時節,大明宮中後湖的敞軒之中,微風徐徐,水波浩渺,眼界之開闊,令人心曠神怡。
雍治皇帝在棋盤上落下一粒白子,感慨道:「別看朕為天子,亦常不如意。皇弟又有何可愁的?」
吳王是一名中年男子,穿著親王服飾,年紀比雍治皇帝要小,苦笑道:「臣弟家事不寧,讓聖上費心。」他的兒子吳王世子非常的頑劣,他很是頭疼。
雍治皇帝哈哈一笑,「教子,要以名儒教之,言傳身教。」
旁觀的謝旋沉默不語。心中,想著,當前的局面,若是僵持下去,只怕對天子不利啊。而破局又缺少契機。
…
…
時間,回溯到一個月之前,彩雲之南的一處平野中,殺聲震天。槍聲、炮聲隆隆。
雲貴總督,都察院右都御使,齊馳指揮兩萬精銳大軍與數名藩王、部落的十萬土軍在此決戰。而隨著日暮漸漸到來,周軍大部切入聯軍陣中,斬將奪旗,鼓聲如雷。隨後,戰場之上,到處都是說著鳥語的潰兵,狼奔豸突。
中軍大帳中,一桌一椅。齊馳淡定的翻著書。中國槍利炮利,如何會戰敗?
戰場上的刀光劍影漸漸的遠去。幾名身穿甲冑的將軍帶著血跡走進中軍帳中,齊齊半跪。為首的將軍大聲匯報導:「大帥,下官等不辱使命,大獲全勝。陣斬土王四人,擒一人。俘虜不計其數。大約有三五萬人。」
又一人道:「此戰奠定勝局。大帥拓土千里,乃國朝二十年來罕見之戰功。屬下等為大帥賀!」
齊馳一身文士衫,放下書,微微一笑,點點頭,道:「辛苦了。令有司記功,犒賞三軍。選土王、土官三百人押送京師。其餘者,斬!壘京觀,告誡土人。」
眾將齊齊領命。
齊馳輕飄飄的一句話,數萬人生死議定。
中國之土,華夏之民,自古就是天朝上國。蕞爾小國,膽敢作亂犯境,殺!
第四百九十七章 潰敗
? 流血漂櫓,千里無人煙。拓土千里,設三縣。
八月十一日凌晨,八百里加急的捷報自南方發回京師。軍國大事,自是飛報天子,不得有半點耽擱。
大明宮中,凌晨時分,夜宿在賀貴人處的雍治皇帝起身,趕到勤政殿後的書房中,拿著大太監許彥呈上來的捷報,再仔細的看了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