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37頁

    白衣青年見賈環出來,笑著站起來,「子玉,真是讓我好等啊!」賈環在書院裡一般卯時三刻左右就會起來晨讀。他早早的過來,結果等到現在。

    賈環這時看清楚來人是誰,驚喜的道:「衛陽,你怎麼在這兒?」正是中了秀才後在家裡讀書的人生贏家、衛神童。

    自九月份鄉試放榜後,他有幾個月沒見到衛神童。已經十四五歲的衛神童貌似有些變化。嗯,略微穩重、成熟了些。看來鄉試落榜,對衛神童很有觸動。

    衛陽笑道:「我專程過來找你的。」

    賈環頓時有點奇怪,跟著衛陽一起出了會同館,外面一輛豪華的馬車並兩名長隨已經等著。

    衛陽道:「子玉,少年中舉,名滿天下。我父親讓我邀請你去家裡吃酒,和你見面。沒有事先給你下請帖,你不會見怪吧?」

    賈環就笑,「這怎麼會?我給張世兄說一聲。」這種事情,總歸要給同學面子。賈環回到會同館裡,和張承劍說了一聲,坐衛陽家的馬車,從京城外城南城前往內城西城。

    一路閒聊著別來之後的情形。衛陽今年已經滿十五歲,行過冠禮,表字:元皓。又聊起遵化的事宜。這件事京城官場盡知。

    衛府位於京城內城西城,咸宜坊。西城歷來是權貴雲集的區域。衛陽的爺爺衛弘是山--西布政使,從二品的高官。在西城有一處屋舍並不奇怪。  

    抵達衛府後,從側門進入,再下馬車,從儀門到前堂,再穿過幾處明廳、長廊到一處小軒中,布置的雅致。在奴僕們的服侍下,吃過午飯後,衛陽帶賈環離開小軒,到一處小院。看房中的布置像書房。

    衛陽對賈環一向很敬服,在賈環面前將傲氣收斂著,笑著解釋道:「這是我讀書的書房。子玉,要等一等。我父親要日落散衙之後才回府。」

    賈環微笑點頭,和衛陽隨意的閒話。他在書院雖說和衛陽同寢舍,但聊的並不多。因為那時衛神童很傲氣。這會兒,倒是對他了解的多一些。

    衛陽祖籍松江府華亭縣。祖父衛弘宦遊山--西。祖母居在華亭。有兒女侍奉。他父親衛康官居戶部主事,定居在京城有四五年。

    日頭偏西,淡淡的暮色籠罩著京城之時,遮掩著明天武英殿的暗潮。

    賈環在衛康的外書房見著他。衛康是名三十多歲的美男子,容貌清朗、俊逸,換了一身玉色軟袍,風姿出眾,言談間令人如沐春風。

    寒暄了小一會兒,賈環以世叔稱呼之。一旁的衛陽看得發笑,他父親卻是有這樣的親和力。

    精雅的書房中,衛康坐在高几邊的雕花楠木椅中,微笑道:「今日請子玉來,實則是和令師張伯玉有關。我已經得知消息,東林黨準備後天在武英殿彈劾令師對聖上心懷怨恨。」  

    這裡額外說一句,常朝之後,有哪些人有去武英殿議事的資格。第一,九卿以上的高官、六部侍郎。第二,資深科道言官。如左副都御史、十三道掌道御史,六科掌科給事中,第三,勛貴武臣。第四,翰林詞臣。第五,有重要事情進奏的官員。第六,與決議事務有關的官員。

    從這份名錄中可以看出:左副都御史嚴繁龍,詹事府左諭德仇興德,吏科給事中黃大中都具備參與議事的資格。而東林黨的謀主,戶部湖廣清吏司主事柳安宜反而沒有資格。

    詹事府本是教導太子的機構,以翰林官充任。但近年來已經轉為詞臣升遷之用。太子出閣讀書,由其他官員充任。雍治皇帝御極十年,太子之位早定下來。

    賈環愣了一下。明白龍江先生提醒是怎麼回事。這真是出乎他的意料,竟然從這個方向攻擊山長。他即便沒混過官場,也知道對皇帝心懷怨對是什麼罪名。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這種話屬於政治正確。

    關鍵是,這事沒法自證清白,屬於自由心證的範疇。皇帝認為你有,那就有。皇帝認為你沒有懷恨他,那就沒有。

    東林黨裡面有高人啊!

    賈環起身,向衛康行禮,鄭重的道:「謝世叔告知。」這事,如果提前知道了,那結果就不一樣了。衛康這個人情送的很大。  

    衛康笑著擺擺手,「子玉,不用客氣,我亦有私心。家嚴宦遊山--西,家慈心中掛念。若是回南直隸,則是兩全其美。我在戶部主事任上已有一任多,常思報效國家。」

    賈環一聽就懂,沉著的道:「我會將世叔的話帶到。我想山長必定不會叫世叔失望。」

    條件很明確:從二品的布政使想要升正二品的南-京六部尚書,而衛康則想向上挪一挪位置。

    衛康笑著點頭,吩咐兒子衛陽去安排晚飯。

    賈環哪有心思吃晚飯,內城晚上是要關閉城門的。出了衛府,先出正西的阜成門,再雇了馬車往外城南城走。

    夜色清寒,街道中酒肆、酒樓等處極其熱鬧。街道後的民居、府邸中燈火點點。賈環坐在馬車著沉思著。

    真是好險!連著有龍江先生、衛康報信。否則,後天山長在武英殿肯定是百口莫辯。以賈環估計,山長賦閒十年,幾次謀求復出都未果,心裡要是罵雍治皇帝幾句也很正常。

    孟子說: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白話文的意思是:只聽說殺了一個獨夫民賊紂,沒有聽說是弒君。吊不吊?碉堡了。

    儒家的亞聖都這麼說。儒生罵皇帝幾句在道義上沒問題。要是在明朝那種文臣的時代,罵皇帝都是一種時尚。比較出名的,比如海瑞罵嘉靖的奏疏。當然,在任何朝代,罵皇帝都是有風險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3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